日本情报机构获悉缅甸民族政治力量代表人物昂山将军等正在中国海南岛寻求与外部力量建立联系的情报,迅速与昂山等人取得联系,并答应帮助缅甸赶走英国人。
在缅甸国内爱国政治力量的普遍支持下,昂山等人正式接受日本军事训练,并在泰缅边境地区由日军帮助建立“缅甸独立军”,昂山将军为总司令,日本军官为顾问。
日军开始进攻缅甸时,不仅是与“缅甸独立军”并肩作战,而且得到了还没有认清日本法西斯真面目的缅甸人民的广泛支持。
所以,日军加强师团千里奔袭抄远征军后方得手,不能简单解释为盟军的情报失误。
用历史观点看,缅甸人民的作为应该说是深受英国殖民统治苦难的现实选择。
时而动员入缅,时而停止待命,时而准备东调,反反复复,捉摸不定,坐使仰光沦陷,已经失去保全仰光国际交通线的根本目的。
加以入缅后,指挥多次变动,系统紊乱,权限不明,各有所私,以及指挥无能,部队战力悬殊等等,既未能适时适地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期收复仰光,又未能退而凭据险要与敌作持久战,保全我腊戍的物资。东拉西扯,一无所成,徒使将士浴血,丧师辱国,回想起来,实深愧痛!
激于民族义战,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转战东西南北,与敌搏斗,也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
是蒋介石为了讨好英帝国主义,对于缅甸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毫未表明态度,更谈不到支援缅甸人民。
于是缅甸除先进分子积极支援中国远征军抗日外,一般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反动党派且为日本利用,甘作缅奸,到处进行破坏的活动。
二.
疯狂炮击持续了近3个月,炮击刚开始时,对岸日军还常常打炮还击,进入7月份后就再没炮弹飞过江来。
董启超没望远镜,只能凭肉眼遥望茫茫雨雾中的松山—山顶终日烟雾腾腾,不时看到步兵交火的火光闪烁。
弟兄们心里急啊:每天少说要轰上万发炮弹上去,几个月就有百万发炮弹炸在山顶鬼子兵头上,他们怎么还没死绝?
松山最高峰子高地筑有2个特大地堡,若干子碉堡,相互之间以交通壕连接,坦克、重炮均能自由出入,松山其余阵地如大垭口;腊勐;滚龙坡等地还有十多个堡垒群,均为永久性工事,由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近千人驻守。
连日炮击将日军表面阵地基本摧毁,可坚固地堡并无多大损伤。
整个6月,远征军第71军28师从大垭口等处艰难登山攻击,遭日军明暗火力网交叉射杀,伤亡1600余人仍无进展。
敌果然采取追击英军的姿态,以一大队轻快部队冒进,不知在河岸已踏入我远征军前进部队预设的埋伏阵地。
当敌军用汽车数辆行至桥北端时,全桥轰然陷落英军在皮尤河以南桥梁皆未破坏,故敌人有此冒进,敌车尽复。
但敌兵仍下车企图顽强挣扎,后续车辆霎时拥塞于南岸公路上。
这时我军枪声四起,埋伏的机枪从尾到头,反复射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向公路两侧逃窜。
为掌握战地实况,制定克敌致胜的最佳方案,远征军指挥官卫立煌;宋希濂等亲临前线视察战地,并决定采用“挖洞爆破术”,即悄悄地挖掘地道直达松山主峰的敌堡之下,然后装填炸药爆破顽敌。
地道从8月开始施工,为了不让日本鬼子察觉,炮兵天天向主峰开炮,以掩护工兵营挖掘地道。
经过15昼夜奋战,挖成了y字形地道,并立即在两个炸药室装填了数吨烈性炸药。
炸药每箱25公斤,左药室装了120箱,右药室装了160箱。
8月20日,第八军军长李弥亲自下令起爆,工兵营长亲自摇动起爆器,顷刻之间,“巨响震天,黑烟百丈,山崩石陷,守敌尽毙”。我荣誉3团的步兵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关山阵地。
之后,我军继续攻击周围各堡垒守敌,至9月7日,敌113联队残部全部肃清,无一幸存,松山战斗至此结束。
日本东京广播当天哀叹:松山守军全部“玉碎”。
第一百零七章。古道要塞争夺战
一。
缅甸按山川河流及政治经济情况分为二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重镇为曼德勒。以南为下缅甸,重镇为仰光。
上缅甸西有那加山脉,中为明克山脉,东南为汤彭山脉。
下缅甸西有阿拉干山脉,中为勃固山脉,东有蓬隆山,与泰国毗连者为登劳山脉。
全境三条主要河流,即伊洛瓦底江,色当河,萨尔温江,南北贯通全境。
铁路公路南北贯通,并与我滇缅路相衔接。
中印缅交界的气候,可分为雨旱两季,自五月下旬起,至十月间为雨季,阴雨连绵,天气较凉,潮湿极重,蚊虫、蚂蝗很多,瘴气特甚。
十一月以后至次年五月中旬前为旱季,天气多风,极少下雨,十二月间风势较大,一月以后逐渐转热,经常在华氏一百二十度左右。
总起来说,缅甸形势是口孝肚大,尾巴尖。
仰光为全缅门户,同古、普罗美都是要隘,瓦城为四战之地,八莫,密###为最后屏障,而棠吉,梅苗又为腊戍的屏障;屏障一倒,不仅缅甸自身无以立足,中缅边境物资汇集的腊戍,畹町也就危险了。
瓦城为上缅甸政治中心,握交通之枢纽,扼水陆之总汇,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其东汤彭山脉与登劳山脉间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