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觉得这次会战也是一个机会,可以表面上装作执行大本营的命令,实际上完成他攻占四川计划的第一步。
日军右路纵队先遣队在川岛大尉的带领下攻势凌厉,接连越过中国军队几道防线,一马当先深入到雪峰山中南部龙潭司附近。
日军中路纵队在4月进抵赛市以东地区。
日军左路纵队也在当天凌晨到达米山铺以西地区。
兴奋不已的吉田旺立即向坂西报告,声称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芷江要地。
闻听此讯,一向狡猾谨慎的坂西也深信不疑,公然叫嚣中国军队不堪一击。
胃口越来越大的吉田旺提出各路日军密切配合,争取消灭中国军队第74军。
坂西立即同意吉田旺的作战部署,并命令关根久太郎率领的第58旅团主力予以策应。
骄横的日军沿着芷江以东的公路攻击前进,第四方面军参战官兵则按计划每杀伤一部分敌人后就主动后撤转移到另一个阵地上。
中美空军的“野马式”战斗机和b—25轰炸机也轮番向日军投掷炸弹和燃烧弹。
丧失制空权的日军死伤十分严重,而且逐渐陷入崇山峻岭之中,后方补给日益困难。
一路长驱直入的第116师团,攻抵洞口镇附近时,出乎意料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死伤惨重。
二.
雪峰山前线。
南麓战场。
不该被忘记的,永远不会被忘记。
这是改变不了的历史宿命。
日军“芷江作战”,主攻方向是湘西南和湘中的雪峰山东部,南部,协攻方向是湘北的雪峰山北部。
主攻方向又分三路,南路从广西出发,由湘西南的新宁,武冈,绥宁等县,指向芷江,同时协助中路。
中路沿通过隆回,洞口的湘黔公路以及公路北侧经隆回的多条在雪峰山中段的小道经溆浦,洪江指向芷江。
北路通过新化,辰溪指向芷江。
中路日军是116师团主力;特别是从公路以北多条小道进攻的109联队为主力的部队是进攻得最远的。
湘西地形特殊,群山环绕,易守难攻。
尤其是长达数百公里的雪峰山脉,本身就是天然屏障。
同时,湘西一带河流纵横,日军就算能突破雪峰防线,也无法突破中国军队依河而建的坚固防线。
他作为战役总指挥;因此判断日军根本不可能打到芷江,应在雪峰山脉一带伺机寻求和日军决战,将其彻底歼灭。
部队的美械师都按照美军特别重视部队中火炮的使用,每个军都配有一个105重炮团,每个师配有一个75的重迫击炮营,每个团配有一个中型迫击炮连,每个营配有一个82轻型迫击炮排。
至于轻武器方面,美械部队装备了大量的连射武器和攻坚武器。
基层部队大量装备轻机枪和冲锋枪,抗战时期部队由于几乎没有重武器,只能依靠近战和日军对抗。
而日军士兵基层部队配有大量刺杀教官,每个日军士兵都经过严格的拼刺训练,而那时士兵很多都是临时招募候草草训练就上阵的新兵,双方近战能力相差很大。
现在配备了强大的近战武器就无惧日军的刺刀了。
至于攻坚武器方面,团一级还配有步兵炮和大量火箭筒,一些攻坚部队还配有美制火焰喷射器。
这个规模虽然和真正的美军还是无法相比,但是早已经让抗战时期的那些高级将领们难以想象。
汤恩伯的部队如同出山之虎,前出广西边境,扑向日军,会同第74军,立即将南路日军分割包围,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第一一四章。女人复仇的子弹
一。
这片不起眼的山水有着独特的环境优势:地处湘西边陲,群山怀抱,舞水奔流,森林茂密,地势险峻,素有“西南门户,黔楚咽喉”之称,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bsp;这大概是会战重点选在芷江的地理原由吧。
从军事上考虑,芷江建有当时全中国第二大秘密飞机场,中美空军混合联队五百多架飞机、六千多官兵驻扎在此。
没有通向芷江的铁路,公路都穿山凿洞而过,极为崎岖,正是这种极不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机场很长时间内处于一种良好的隐蔽状态。
从这里起飞的盟军飞机,不断轰炸长沙,衡阳等地的日军机场。
“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日本人最后决定不惜血本拔除芷江空军基地。
然而,令日军高级将领更意想不到的是,连廖耀湘的新编第6军此时也千里迢迢被空运到芷江参战。
全副标准新式美械装备的新6军,几个月前刚奉命从缅甸战场回国保卫重庆,但由于日军并未向重庆发动进攻而得以充分休整。
时间已是黄昏,群山在夜色迷朦中,清碧而宽阔的江水在和她们一路并肩前行,清清澈澈的流淌着。
涛声隐隐,浪声沉沉。
清流仍然汨汨,汨汨的清流啊,你流的是否仍是难以忘怀的涛声。
倚山傍岭,鸟鸣仍然啾啾,啾啾的鸟鸣啊,你们鸣的是否还是那血雨腥风的往事。
湘西的山是秀美的,像个温文尔雅的少女,尽显她那楚楚动人的姿态。
满山的翠绿,满山的岚气,薄博的轻雾在山间轻轻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