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拉上窗帘,那一堆堆火还在他脑海里燃烧,好像战刀下滚动着的一颗颗人头。bsp;第一三六章。尚未完成的任务
一。
日本投降后,八路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立即展开了授降之争,常发生军事冲突。
1945年9月,美军除了帮助蒋介石从海陆空运送大量军队到华北,东北和抢占战略要地外,还出动大量,海军占领华北各沿海港口,天津,青岛,秦皇岛,还把军舰开到烟台,企图登陆。
我胶东部队于1945年8月解放烟台,扩大了山东解放区,并很快控制了经海上去东北的重要通道。
根据中央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控制烟台对我主力部队经海上迅速开赴东北战场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同年9月29日,美军第七舰队派军舰驶抵烟台市外海面,企图登陆。
10月1日美舰的海军少校等几人乘快艇上岸,要见我烟台市负责人。
我副市长兼外事特派员于海莺同志出面接见。
按上级指示,他对美方提出的几点要求答复称,烟台已于8月24日被八路军解放,烟台军民自己能很好清除港口水域的任何危险物,没有什么可请美军担任的任务。
几天后,美军送来一份通牒,内称美海军陆战队将在烟台登陆,要求八路军撤离烟台市,交美方接管。美方的无理要求立即遭我代表怒斥驳回。
奉上级命令,我驻烟台部队政委仲曦东担任代表,与他们进行谈判。
他严厉拒绝美军的侵略性要求。
烟台市民也举行###和示威游行,高喊口号:“美国人敢登陆就把他们揍回去!”
有工作人员回忆道:“在执行部的工作就是三方天天开会,亦就是天天吵架。”“吵架”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一是往哪些地区派执行小组,中共方面希望将小组派往国民党集结重兵的地区和准备进攻的地区,以便制止其进攻,而国民党方面则表示反对。
反而思之,国民党希望将小组派往共产党在军事上占据有利形势的地区,中共方面则表示反对。
二是交通问题,国民党方面为了加紧运兵打内战,主张立即恢复交通,而中共方面提出,恢复交通必须以全面停止内战为前提,必须停止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和侵占。
三是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战协定,然后派由三方人员组成的执行小组赴当地进行调查。
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共派出了36个执行小组,地域北达吉林,南至广州。他们把在北平的“吵架”扩展到了全国各地。
这些小组如果派到解放区,国民党的成员便千方百计搜集情报。
如果派到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即组织一些地痞流氓还乡团对共产党“请愿”,进行挑衅,有时甚至扭打中共方面的人员。
于是,中共方面即据理抗议,而国民党方面则推诿抵赖,最后则不了了之。
对这些争吵,王春立回忆道:“他们诬蔑我们违反停战协定,他们蛮横狡辩、抵赖。他一篇,我一篇,美国人一篇,都是针锋相对,越吵双方距离越远。
美国人在一切重要问题上都是偏袒国民党的,只在某些次要的小问题上装作公正的样子,企图欺骗我们上当。
开会,吵,再开会,一遍又是一遍,一场接着一场,军调就是如此翻来覆去,周而复始,没有终了。”
二.
北平《解放》报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根据中央组织部的决定和晋察冀中央局的通知,1946年1月4日,王春立同志来到北平,在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所在的北京饭店见到了李克农同志。
李克农告诉王春立:“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中央政府从重庆搬回南京,南京是以国民党为主的全国性政治中心。
我们党在南京要做许多工作,党办的《新华日报》也要从重庆搬到南京。
同时,日本投降后我们党中央也不能一直待在延安,也要搬出来。
党中央很可能要搬到北平来,北平虽然同延安不一样,不是解放区,我们也不能把国民党的势力统统赶出去,但是城外四周围都是解放区,城里我们党的力量现在就很强,党中央搬来后,我们在北平就会占绝对优势。
北平就会成为我们党为主的另一个全国政治中心。
那时延安的《解放日报》就会搬到北平来编辑发行。
让你们来办这张报纸就是为延安《解放日报》搬到北平来办做准备的。”
王春立回忆说:“当时中央有一个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提法,中国人民都希望实现和平,不再发生内战。
当然我们也一刻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一直强调要以斗争去争取和平。
党中央在北平创办这样一张报纸,意义的确十分重大。”
《解放》报创刊以后,很快成为北平家喻户晓的出版物,影响一天一天地扩大。
王春立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一天报社来了三个青年,但他们不进屋,就站在院子里,并说:“其实我们没什么事,就是想到解放区看看。”
报社的同志一时没听懂。
他们说:“就是这儿!
解放报社就是解放区。
我们就是想来呼吸一下解放区的新鲜空气!”
说完这三个青年就在院子里做深呼吸动作。
当时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