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居住在姜家浜,但对于政治形势并不是一无所知。
当年新四军江南支队在附近活动时所进行的那些宣传,有一些政治内容灌进了他的耳朵,留在了他的心里,他知道共产党执政后绝对不会容忍像他这样的身负命案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他就决定洗手不干了,凭其多年抢劫所获的财富,已经足够全家几口安度一生了。
于是,就把手枪;子弹全部埋到了屋后河边地里。
那些赃物中的“黄白绿”物也是细细包扎后密封于陶瓷坛子里,深埋床下。
他原本就伪装得很好,这回神不知鬼不觉地来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料想能够做得天衣无缝。
哪知,只隔了短短四个多月,姜水生的想法就随着两个人的出现遇到了挑战。
姜水生这位小弟对于张明山这个其貌不扬、猥琐不堪的大哥还是保持着应有的尊重,逢年过节一份不菲的礼物总是少不了的。
而且不管是亲自送来还是托人捎来,总是选在下半夜两三点钟时分悄然登门飘然而去,从来不让张明山担心会被外人看见。
那二位一说来意,姜水生顿时愣住了!
原来,当时已经被国民党委任为“###地下自卫救国军第三纵队副司令”的张明山,在撤离浦东前,接受国民党方面的指令,留下一批特工人员潜伏于浦东和江苏与浦东毗邻的地区,伺机对即将新生的上海人民政权实施破坏活动。
张明山和陈阿根就是毛人凤亲自指定的潜伏特务,下达给他们的使命是:伪造“金圆券”,在共产党占领上海后抛出去兑换人民币,再以人民币抢购“黄白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一旦共产党政权控制了金融市场,颁布命令只允许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那就改为制造假人民币。
第一九七章。威胁着新生上海
一。
人熟一秋,稻熟一晌。革命形势的发展也是如此。
经过错综复杂的激烈斗争和变幻莫测的风云变化,到了1949年初,各自的力量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都在发生着从未有过的急剧变化,原来的大小强弱迅速交换着位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各自的相反方向急剧转化。
王春立同志在经济斗争中小处如刺锦绣,穿针引线,丝丝人扣。
大处如掌风云,起伏跌宕,气势磅礴。
置全局于掌心,察萍风于微观,奇招叠出,屡战屡胜。
当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物资匮乏,资金短缺,工商业凋敝,通货膨胀已到了惊人的地步。
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老百姓持观望态度;对新政权发行的人民币;华中币,还持怀疑态度。
所以出现了以粮食作为交易媒介或以金银论价的现象。
造成粮食;纱布;金银投机活动十分猖獗,还有人借机用金圆券掀风起浪,严重影响了物价稳定及人民正常经济生活。
上海历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受人摆布的场所。
一场龙争虎斗之势在所难免。
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最初是由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议期间个别征求过陈毅的意见,担任上海市长如何?
陈毅表示接受。
有同志提出是否请苏联专家来协助管理大上海。陈毅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在大会分组讨论时慨然表示:“我的意见是自己准备搞城市。”
当时,市长并不是完全由某个单方面来决定的。
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上海解放在即,斯大林曾多次打电报并通过当时到西柏坡的米高扬向毛泽东表示过应该尽早拿下上海,确定中共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掌控权。
这时,上海市长人选就等不及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与各方民主人士协商选定了。
但毛泽东还是就此事专门征求过黄炎培,陈叔通等民主人士的意见,将邓小平的提议与他们协商。
民主人士认为陈毅能文能武,担任上海市长非常合适。
中共中央没有听从斯大林的不停催促而采纳了陈毅的意见。
5月,中央军委复电,中央军委电文说:上海战役的发起,特别是对市区的总攻,要根据接管工作的进程来确定。
接管工作准备就绪后,才能发起总攻,以便“能够主动地,有秩序地接收上海”。
这是党为了保全好接管好上海的一个重要决策。
二.
国民党海军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公然宣布对上海的海口实行武装封锁,企图以此切断上海与国内外的海上联系,断绝粮食,煤炭和工业原料的供给,从经济上窒息新生的上海,干扰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进程。
当时上海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社会库存已经严重不足,存煤只够烧7天,存粮只够15天消费,存棉只够维持1个月,严重威胁着新生中的上海。
在市委的领导下,上海总工会提出了“集中力量,维持生产,粉碎封锁,克服困难”的工运方针。
经过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