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状,沉默了一会儿,心里想:秦泰的霸权主义又发作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让别人有自己的思想,总是把自己的武断变成真理,有一种权力在谁手里,真理就在谁嘴里的感觉。于凡非常蔑视这样的作风。他见秦书记如此蛮横不讲理,也只好针锋相对:“秦书记,你何必这样动怒呢?我们要实事求是,这样的教训还不够多吗?就说去年的春天吧,我们公安民警错抓了打工仔,打得人家逼供。结果呢?错了不改,您下了指示要将错就错。人家告到省厅,搞得我们很被动。最后被曝光说隐瞒事实,非法抓人。大众还骂我们抓的都是良民,真正的歹徒却逍遥法外了。像这样的教训还少吗?您秦书记闭上眼睛都会不断地涌现出来,为什么就忘了呢?”
“那是不一样的问题,你的目光总是停留在昨天的尘埃上,为什么不展望明天的希望,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有这样悲观的情绪。我们要具体的事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秦泰仍然很激动。
“忘记历史等于忘本,就无法展望明天。秦书记,我们不要这样无休止地争论下去,我于某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了市委市政府的形象,为了江山的安定稳定。如果您都把我的意见看成有意的刁难,那还要不要###?我还要不要当江山市长?”于凡见秦书记无法平静,他不想再和秦泰争下去了,他知道秦泰现在矛盾重重,他担心这几起事件的曝光会影响他的形象。于凡知道秦书记有苦衷。
秦泰叹了一口气,他也没有心情再继续和于凡争论下去了。但是,他还是不能采纳于凡的意见,他要保持江山的安定稳定,保持市委市政府大院的正常运转。他说:“于市长,现在不是我们争论的时候,我知道你有想法,也知道你也用心良苦。但是,于市长,市委的决策有错,由我来承担,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助手,不希望成为我的障碍。”秦泰的话虽然缓和了许多,但是话中仍然透露着某种尖锐。
于市长苦笑了一下。他知道他和秦泰的思想分歧,争论不休,只有在单独两个人时才这样,不是在任何场合。秦泰也会掌握分寸,只要有第三个人在场,他都不会动怒。有人背后议论:秦书记和于市长单独研究问题时,常常是明争,在其他公开场合常常是暗斗。于凡当然是争不过秦泰,也斗不过秦泰。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权力使然,另一个是性格使然。于凡最大的特点是敢于说真话,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解剖自己,而最大的弱点是过多地宽容别人,过多地理解别人,过多地同情别人。这时于凡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不早了,他的心里还牵挂着家长们冲进学校的风波,他担忧副市长梁栋在现场是否能够平息这场风波……
秦泰见于凡若有所思的样子,时间不早了,他也需要休息,他想最后和于凡谈论一个问题。于是,他换了一种口气说:“于市长,史大可秘书长死了,是自杀还是他杀由公安人员去破案吧。但是,我们的市委办公厅不能没有秘书长啊!你也考虑一下秘书长的人选。”
于凡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他不会和秦书记去谈秘书长人选的问题。但是,他知道秦书记的心思,也许他早有人选,只是不想说破而已。于是,于凡轻描淡写地说:“还是留在常委会上探讨吧!我要走了,去学校现场,看看学生家长冲去学校的风波是否平息了。”于凡说着离开会议室。
秦书记呆呆地看着于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