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尽管有山势雄伟的龙虎山,有川流不息的凤凰河,有亚热带风光的激流岛,有绿阴如毡的田园风光,有秦砖汉瓦的七街八巷,但是,它们都比不上江山市的市委市政府大院。它是江山市的心脏,是江山人民的灯塔。作为曾是大学里高材生的曼小瑗,虽然新来乍到,但是她已经感受到这里的不同气氛。如果说在一个大学里充满着书香和墨味,好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在市委市政府大院里则充塞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人际关系,好像爬滚在文件的高山上。曼小瑗知道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学生了,而是一名国家干部。她清楚地记得,当她来江山市委报到前夕,她敬重的舅舅赠送给她的三句话: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曼小瑗当然会把舅舅的这三句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曼小瑗心想,这难道就是舅舅几十年来做官的经验之谈吗?这里面是否还有更深的含义?曼小瑗在慢慢地琢磨。
曼小瑗的耳边还在不断地响起夏文的声音。她后来经打听才知道夏文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律系,还是一位研究生。曼小瑗虽然只和夏文有过一面之交,但她可以感受到夏文的憨厚老实。可是,这种憨厚老实已被政治的威严,官场的复杂,人际的微妙所腐浊,使得他从言谈与举止中变得世俗和势利。这难道就是生存的潜规则吗?这难道就是官场的游戏规则吗?曼小瑗早在大学时,就听过同学们对中国大学院校的议论。都说有一所学校绝对不能进去,那就是党校。党校怎么了?党校不是培养国家干部的地方吗?有人说,不,应该是培养国家干部如何管百姓的地方。人只要一进入党校学习,出来时就变得官腔十足,官威无限,而且也能官运亨通。
曼小瑗想想这句话也不无道理。起码有一点能被送去党校学习的干部,都是被列为提干培养的对象,或作为后梯人员来培养。这在干部队伍中是众所周知的。曼小瑗认为这无可厚非,要想成为国家的好干部,当然要经过党校学习,加强党性,提高觉悟,如何坚定立场,把握方向,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大公无私地为人民服务。这应该没有错,应该是党的英明决策。只是有些人自己的思想歪了,心术不正。好的官把自己的权力看作一种责任,坏的官把自己的权力当作###的敲门砖。曼小瑗始终认为是人的因素决定一切。
可是,当她来到江山市委市政府大院之后,她的这种想法有些动摇了,因为人是会变的,就像夏文一样,他初来时,也一定像自己一样,怀着一种理想和理念,冲着一股热血一股朝气,凭着自己的良知和正义,甚至愿意付出生命,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大干一番。曼小瑗心里想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只是面对现实时,这种心理素质和远大的理想就慢慢地被抹杀了。曼小瑗也担心自己会不会也像夏文一样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最终也要寻找或者依靠某种势力来作为自己一生的靠山?此时此刻曼小瑗斩钉截铁地对自己说:“我曼小瑗绝对不会。”是啊!如果曼小瑗会的话,她舅舅就是她的靠山。
这时,曼小瑗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碰上了纪委书记吴则清,她打了个招呼:“吴书记,您好。”
“小曼,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吴则清见曼小瑗来了几天,还没有正式找她谈,这时刚好碰到,突然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