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生部和法学院的教育目标是不同的。本科的教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法学院则是要把学生塑造成一个领域的专才。本科是真正意义上的通才教育,并不寻求把学生塑造成某种特定模式的人才。在课程和业余活动上,学校不仅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还提供足够的资源使其能够完成自己的计划。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即成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自己的学业。经过四年的学习,每一位学生走过的轨迹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不仅是学的专业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思考方式以及世界观都是很独特的。
耶鲁法学院作为一个专业学院,录取的学生各有各的背景,他们过去学习的可能是文科、理工科或者是艺术,可能做过职员、老师、记者、运动员,但是他们到了法学院,必须学会一种统一的思维方式与专业语言。学生在论述自己观点时必须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如果不能掌握,那么就是再有天赋,也不能成为一位好学生。在这里,学生首先应该具有洞察力,而不是创造力,应该更多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是自己进行原始创作。在本科,经常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共同上一门课,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讨论一个共同的问题,但是在法学院这么做就很困难。
法学院教育同本科生教育的另外一个差别,就是前者更强调学生对细节的注重。本科生的课也经常能接触到一些前沿理论,但在法学院不同的是,各种理论必须同案例结合起来学习,而这些案例均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生动的事情。法学院的授课经常是同时讲解两个案例,它们的事实看起来极其相似,但往往是因为事实上最细微的差别,导致某条法律或者理论适用与否。这种训练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培养学生对微观问题的重视。
耶鲁的本科生可能喜欢热忱地谈论政治问题,而法学院的学生很少谈论抽象的政治问题,他们更喜欢谈论的是更微观的问题。法学院的学生也关注宏观问题,区别是他们在讨论宏观问题时也善于从微观来分析,比如涉及宪法的问题(这也是学生们茶余饭后喜欢讨论的话题)。这些问题其实和政治是紧密相连的,很多政治和法律的现象与规律也都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在论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却不应该用政治的语言。他们最关注的可能不是总统谁来当,参议员众议员由谁来当,而是最高法院的法官谁来当。他们同本科生一样热衷于改造社会,同样注重公益事业,但是他们的切入点可能不一样,他们更喜欢从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来达到自己设定的目的。法学院的学生有时也是矛盾的结合体,他们要做的经常是,分析在现行法律下应该怎样,所以他们得出并要予以支持的结论很可能与自己的观点背道而驰,这些问题本科生可能会较少碰到。
其实这两种教育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不过适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法学院则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当然,由于专业不同,耶鲁大学其他专业学院的教育模式也是不一样的。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耶鲁大学的教育模式并不一定就代表了美国其他高校的教育模式,但是作为美国教育体制的一个杰出代表,耶鲁模式无疑体现出了美国教育模式的很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