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宰相,你这是····认真的吗?”
高县国的王一听这话后,便哈哈大笑道。
在王还没有下决定以前,朝中的另一些官员便立刻凭本能的觉得,这样不太好,便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样不好吧?我们应该以王的名义,向他们进行述说,让他们认错,并重新归属我们更好吧?”
一听到有和自己的言论不一致的声音时,宰相不太高兴的,用严厉的眼光一扫朝中其他大臣。
一发现他的气势如此严厉,其他的官员们,不管有没有不同意见的,都闭上了嘴。
“在我们的王不打算派兵去救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不再满意我们的王了!”
宰相用歇斯底里的声音对那些拥有反对意见的人吼道。此时,偌大的王宫里,都像是在群山间般响彻着回音,宰相的声音,竟直直的穿透了王宫的楼顶,这声音差点让从王宫上飞过的小鸟,震晕过去,不光如此,还让人觉得心惊肉跳。
没错,宰相这番话也道出了众人的心声。看样子,没有其他办法了。谁叫,自己的王这么的昏庸。那时,弗拉瑞国派兵来攻打刚克拉的时候,我们的侦查兵们早就看出了他们的意图,当侦察兵回到王宫,告诉王的时候,我们的王,竟然不当回事,他那时还说,好啊,我好久没看戏了。就看看到底是刚克拉的族民厉害,还是弗拉瑞国的军队厉害。
听到高县国的王这么说,大臣们简直当场就要像个炸弹般爆炸了。什么看军队厉害,还是族民厉害?这种事用脑子想一想,便能够得出的结论,还需要去看吗?
到那时的大臣们,早就对自己的王心灰意冷了。
感觉到王对自己的子民,就像是玩玩具一样时,大臣们对王的统治便都失去了信心。
果然,不管怎么说,现在高县国的王,都赶不上他的父亲,而前任高县国的王,可是一步一步的登上王位的。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在普通人面对艾尔梅束手无策的时候,只有他站了出来,领导人们走向希望,因此,前任高县国的王,是让子民们心服口服的王,没有人不服从他的管理,但是现在,因为世袭制的原因,在前任的王去世后,由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但是现在的高县国的王,是一个从小生活在贵族里,完全没吃过一点苦,也不知道人民生活多么困难的富家子弟,因此,他如此轻贱人命,让那些曾经跟随过前任王的老臣们,感觉到痛心。
尽管老臣们也向现在的王上过谏言,但是现在的王,根本听不进去,而且还错怪老臣们啰嗦。
有一次,他被老臣们惹生气了。其中,以宰相为代表,王罚他背上七十斤的石头,绕着王宫跑三圈。
这……大臣们集体下跪,请求王宽恕宰相。
再怎么说,宰相已是七十岁的高龄了,要是这么一受罚,他老人家肯定坚持不住,更何况王宫多宽,多广?
高县国的王宫,在人挤着人的情况下,都能塞满十几万人,可见,要是宰相真的受罚的话,很有可能就要追着先王而去了。
看到这么多人给这个老家伙求情,现任的高县国的王,便不得不见好就收,停止了对宰相的责罚。
经过这个事,让年老的宰相认识到,做任何事,都必须得按现在的王的规矩来,要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对他说,他才能接受。就好比现在对刚克拉的事。
因为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也就只有用王喜欢的方式来处理了。
高县国的王崇尚权力,他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压制对方。而这一切,宰相已经心知肚明了。
而宰相只想通过这一件事的处理,让他看看战争的残酷,然后让他明白人民的的疾苦。
如果,他看见了尸横遍野的情况,就算他再怎么昏庸,内心也会被震撼到吧?如果他还具有良知的话,就一定能醒悟。
第201章所谓的贵族
??第2o1章所谓的贵族
“那么就好好惩罚刚克拉一族,好让其他的部落看看反抗王是什么下场。”
高县国的王一说这话,宰相便觉得这个王已经无可救药了。
若不是人民恐惧艾尔梅,以及王国里的武装力量,想必他们便早站起来反抗了。
完了,完了,刚克拉完了。
宰相的良心在受着谴责,同时他也觉得愧对高县国的人民们。
本来王的存在,就因该是保护人民的,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一切都变了质,王的存在开始演变成了奢华以及享乐。由王所带领的所谓的贵族们,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认为自己拥有着高贵的血统,开始瞧不起平民。明明大家在一开始是一样的,但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贵族们,仗着自己的先辈所们建立出来的功绩,然而他们这些后辈,却把这全部当成了自己的东西,因此心安理得的认为,自己生下来就与众不同。当然这不排除,有人在一开始便贪图着这些利益。
要知道,这些人只是赶上了这艾尔梅来袭的时代,让社会的生厂力受到了制约,因此才出现了这种像是复古般的,王权制。
这种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
不管是残留下来的历史读物,还是其他的一些证据,都证明了,这种王权统治,在中国长达了很久。
而现在,本应该没落的王权统治,却又在这艾尔梅来袭的当代,又复苏了起来。不得不说,这一切都满足了一些人的利益,因此,王权重新复苏。他们推荐拥有铠甲之力的人,作为国王。
由他率领人们,向艾尔梅们起反攻。
这在当时,文明被艾尔梅给破坏的一塌糊涂的时候,人们别无选择。
不管怎样,都得有人站出来。
但是,当建立了人类的根据地后,一些具有统治思想的人站了出来,他们拥护率领他们反抗艾尔梅的人,为王。尽管有人不愿意,但是,迫于压力,所谓小群体的影响,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