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玩人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章(2 / 2)

刘染秋一头雾水。他站在那里,看看警官,警官正盯着他。周围不时有出出进进的人,那些人的身份让他格外窝火。他努力想把自己纷乱的思绪理顺好,但无济于事。

“我不知道。我哪里知道你叫我来做什么。”刘染秋脑子转了一大圈还是徒然。

这时,指导员进来了。刘染秋一看,两人喝过酒,还认识的。他走过来,寒暄几句,交代了一句:“有什么事,就说吧,别撑着。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他妈什么意思啊?

“我再问你一遍,知道为什么叫你来这里吗?”

“不知道!”刘染秋有点恼火,他突然感到非常可笑,自己回答的口气,像是革命先烈面对敌人审讯时的回答。

警官大概没有料想这样的回答,语气更加严厉:“不知道?你以为派出所是吃干饭的?你说。派出所是干什么的?”

“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器!”身为教师的刘染秋脱口而出。

这下到把警官噎了一下,半天没有放声。

门又开了,小唐进来了。他是刘染秋的哥们,校友,低好几极。他最近才调来这个派出所。

“我说,怎么了?”碍于这种场合,两人不能太亲热。

“我哪里知道啊?”刘染秋气哼哼的。

“有什么事,说了不就得了。还有什么大不了的。”又是这套话。

“让我说什么啊?我怎么知道要说什么?”面对朋友,刘染秋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小唐走了,空气仿佛凝固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仿佛有个声音从远处传来:“学校领导的玻璃是你打碎的吗?”

刘染秋恍然大悟,自己成了嫌疑人了。

中午,派出所不让回家。看到老婆来送饭时慌里慌张的神情,刘染秋大义凛然地说:“我的问题会搞清楚的。放心,照顾好孩子。”竟有一去不回头的架势,这情景让那警官抿嘴微微笑了一下。

(六)

刘染秋胡乱吃了几口盒饭,喝了几口水,坐在派出所的破沙发上沉思起今天的事来了。

派出所的大部分民警都下班了,所里值班的民警从他身边走来走去并不理会他。

刘染秋八十年代初期上的大学,读的师范中文系。毕业时有门路的同学要么进了机关,要么下海做了老板,他没有门路,也没有经商的头脑,所以听从分配做了中学老师。

刚开始工作的他,一身热情,教学认真,虚心学习,积极上进。他带的班级学习成绩好,其它方面也是呱呱叫。后来,他带高三毕业班,屡战屡胜,学生家长挖空心思把自己的孩子弄进他的班里去。请他吃饭的电话应接不暇,学校每年组织外出旅游的都有他,被老师们戏称为“旅游专业户”。

按理说,他应该很满足的了。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最近几年,他不好好干了。先是以身体不好辞去了班主任,接着开始不按时上班,也不知道在外面忙些什么,经常酒气冲天的。

刘染秋当年的一帮同学,有的升了官,有的发了财,惟独他撑不死饿不着。也许这几年对外界接触多了,心理不平衡了,也许他骨子里那种嫉恶如仇的性格在起作用,他逐渐变得愤世嫉俗来。他还经常上网,了解一些纸媒上不常见的东西。他人,越来越锋芒毕露了。

他经常对别的老师讲:“人,要么像狗一样活着,摇尾乞怜。要么像个爷们一样,为自己活着,谁也不放在眼里。”他这么说的,也这么做了。

刘染秋首先向学校的专制制度开刀。

桑良遇到了对手。

桑良奉行的一套就是:我说是啥就是啥。你有意见吗?有意见尽管提,提是你的事,听不听是我的事。长时间以来,群众有意见,也向上级反映过,可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刘染秋近几年在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分房、学校基建等方面向领导提出自己的看法,惹得领导很不高兴。领导们也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先进落到了别人的头上,分房子没有他的份儿,同一条件的教师早上了高级职称,刘染秋晚了两年。

吃了亏的他,并没有接受教训,相反斗志更旺,学校大小的事,只要被他知道了,总要评论一番,着实让领导头疼。

桑良的儿子结婚时,桑良借机敛财,大宴宾客。刘染秋冷冷地评论:快倒霉了。结果不长时间,组织上就找桑良谈话,让他注意影响。

学校有的部门小金库问题严重,刘染秋说:“钱装的不是地方,党还是要过问的。”结果,反贪局来人了。

领导公款外出旅游,刘染秋说:“古人尚且知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校的头啊,水平高啊。”一个月后,领导们自己掏钱补上了公款。

像这样的事,总是在刘染秋的公开评论后发生,大家有意无意地认为这是他告的状。

很多心照不宣的事,没有人说,偏偏刘染秋说,这就难怪领导嫉恨他了。

桑良布置了心腹在下面反复查这些事,都没有结果,而刘染秋在他眼里一天比一天狂妄了。

(七)

刘染秋如此锋芒毕露,早晚要吃亏。大家都这么说,刘染秋自己心里也清楚。

他一点没有害怕,也不考虑后果。他经常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并且是酒后说,就我们学校那帮头儿,大概连什么是共产主义都搞不清楚,还怎么领导我们,怎么帮助教育我们。他对田书记动辄就是政治学习的做法不屑一顾,不但不参加,并且表示反感,说那是教育幼儿的做法。

有一次,学校组织去济南旅游,田书记面对李清照的故居“漱玉堂”三个大字,竟然读成“濑玉堂”。刘染秋这一顿好笑啊,自言自语却是声音不低:“不懂装懂,学校的人可丢不起这个人啊。”一句话弄得田书记下不了台。

刘染秋如此抗上,在学校里成为大家一个共同的话题。有人说,学校就是需要这样的人,为老师说话的人。也有人说,这样扰乱学校的工作计划,不和学校同心同德,他有自己的个人目的。大多数人,还是好心地劝刘染秋,不要闹了,胳膊扭不过大腿。

从表面来看,刘染秋确实是个*。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