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当孩子不想吃时,千万不要强迫他,因为适当的饥饿感可以改善孩
子的食欲,还有,孩子有时要一口菜一口饭地吃,有时却喜欢把菜拌在饭
里吃,大人一般不要去干涉。
其二,在餐桌上不要和孩子讲条件。有的妈妈总喜欢给孩子说“宝宝要是把这碗米饭吃了,妈妈给你买件漂亮的裙子/买个新玩具,好不好”、
“好好把饭吃了,爸爸妈妈就不打你了”等等,这一类的话都会对孩子吃
饭造成消极影响,而且无意中教会孩子用无理要求来要挟父母。
其三,让孩子自己吃饭。幼儿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家长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辛辛苦苦地给孩子喂饭。家长经常喂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而且还会影响到儿童手部技能的发育。有的孩子在三四
岁的时候养成了坏习惯,家长要是不喂就不吃,家长喂几口他就吃几口。
这也是家长们给孩子养成的一个坏习惯,家长要告诉孩子以后让他自己
(bsp;吃饭。如果孩子不肯,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孩子的这点坏毛病几天就
改了。
其四,家长不要过分讲究营养的食物。家长不要总对孩子说鸡蛋有
营养要多吃,黄瓜没营养要少吃。家长在做饭时调节好孩子所需要的营
养就足够了。端上饭桌的食品就要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食品更不可以用条件来威逼,有的家长会对爱吃肉而不爱吃菜的孩
子说,“要是不把菜吃了,妈妈就让爸爸把肉全吃了。”这样的话只能让他更讨厌吃菜。不妨换一种做法,菜里可以少放一些肉,告诉孩子,“把这一小盘的菜和肉全吃光吧”,这样倒可能刺激孩子对菜的兴趣。
其五,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厌食症状,你也不要太着急,不要指望孩
子几天就可以好好吃饭。家长先要有耐心,这份耐心不是来自强压焦虑
的暂时的装镇静,而应该来自家长正确认识后彻底的坦然。孩子的恢复
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是一两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处强迫变成躲在暗处悄悄观察,到一定时间终于忍不住又去
唠叨孩子时,那么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第42节:饿两天真的没什么
饿两天真的没什么
我有一个同事莎莎,在她女儿很小的时候,她总是一脸焦虑地当着同事们抱怨说孩子不好好吃饭,糟糕的是,她总是当着女儿说。我多次提醒莎莎不要这样说,即使想说,也要背着孩子,别让孩子听到了。但莎莎一直不在意,或者是形成了习惯,总不自觉地当着女儿的面唠叨。莎莎的孩子现在已十二三岁了,胃口一直不好,还是那样瘦弱。这就是家长的一种语言暗示,这种暗示从小就灌输在孩子的脑海里,她只会越来越没有食欲,因为她从小就有了一种意识,我不好好吃饭,生下来就这样。
好朋友蕊馨说自己的儿子小时候原本是喜欢吃鸡肉的,但她丈夫不喜欢吃鸡肉。后来蕊馨炖了鸡肉,孩子正要吃时,爸爸很不高兴地无意中就说“怎么是鸡肉啊”,言外之意是“鸡肉不能吃”。孩子在爸爸的口气中捕捉到了父亲对鸡肉的排斥和反感,感觉到父亲的口气是说“那东西挺难吃的”,那孩子就随同爸爸的做法,以后就再也不肯吃鸡肉了。
可见,当孩子表现出不爱吃饭或不爱吃某种东西时,家长千万不要说出自己的偏好,更不要为此事教训孩子,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家长能做的就是装做不知道,该让孩子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来;甚至要找机会故意用语言来暗示他很喜欢吃这个。比如有的小女孩不爱喝豆浆,可以当着同事的面或者家人的面说,我们的宝宝从来不挑食,和妈妈一样喜欢喝豆浆,女儿看着很多人都喜欢喝豆浆,味道肯定不错的,也就一口气可以喝下一大杯。
妞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