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稳在浦东机场降落了,雨桐和永斌走出到达厅,已是仲秋时节,上海的气温虽然不高,紫外线却依然强烈,雨桐穿了一件白底粉花雪纺宽长袖上衣,纯白色波西米亚风格的长裙,戴着一顶粉红色草编帽,站在阳光下,永斌看着都觉得有些炫目。
雨桐本来是想直接奔西塘去,但永斌说既然来了,就在上海玩两天,至少去去豫园和新天地。雨桐想想也是,每天都被急诊的病人困得死死的,难得出来一趟。
到了酒店,放下行李,两人直奔城隍庙。城隍庙真是名不虚传,虽然刚过黄金周,但密密麻麻的人群依然让雨桐有些却步。永斌拉着他,挤到卖灌汤小笼包的地方,动作麻利地先把中午饭解决了,十块钱一个的灌汤小笼包,雨桐一个都吃不完就腻了。
走在豫园前面那九曲十八弯的回廊,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她很是不舒服,扭头可怜兮兮地跟永斌说,“我们回去吧。”永斌知道,她不喜欢拥挤的环境,而且,出来旅游,碰到这种人挤人的情况,确实是很不舒服,于是拉着她,往外走,“我知道这里有几家买旧书的地方,我们去看看吧。”
拉着她左转右转,就来到一条巷子里,里面有几家买旧书的店子。一进去,一股浓浓的纸张老旧霉变的味道扑鼻而来。里面有很多社会科学尤其是五四运动期间的散文,雨桐对这些倒不感兴趣,她不喜欢看那些作为武器的散文,太强的功利目的性反而让他们的可读性大打折扣,尤其是鲁迅的文章,除了中学课本上非读不可的那几篇,她没有再看其他的,每次看鲁迅的文章,她都要一整天心情不好,所以她干脆拒绝看。
看见这几家旧书店大部分这这一类书,也就心不在焉地想去拉永斌出去,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在看一本书,抬手看看书名,竟然是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惊讶的看着他,“你怎么找到这本书的。”
“我刚刚站在这里,第一眼就看见它啊。”永斌看见她这么惊讶,有点莫名其妙。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确实就是做药膳的人。”她笑了笑,“买下它走吧,我们去新天地走走,找个地方喝喝咖啡。”
永斌抬手看看表,“现在新天地有地方喝咖啡吗?”
“唉,管他呢,去了再说,不行就回来嘛。”
“这个家伙,你是打车游上海啊。”永斌宠溺地搂着她的肩,付了款往外走。
在这种“雨桐速度”下,他们走马观花地看完了新天地、南京路、黄浦江、东方明珠,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上海其实和广州差不多。
第二天一早,在上海南站登上南下的火车到浙江的嘉善,向西塘出发。在火车上,给定好房间的那家“亲水楼”的杨老师发了短信,告知出发的时间。
雨桐自从本科毕业后就再也没有坐过这种没有空调的普快的硬座,到处都脏兮兮的,不自然地皱皱眉。永斌笑了笑,体贴地说,“普快就是这样的,没事的,很快就到。”
“嗯”雨桐点点头,笑笑,“本科的时候有时买不到特快车的票也会坐这种车,但已经很多年了。”
两人聊着天,很快就到了嘉善站。嘉善是个小站,人不多,来的大部分是来西塘旅游的游客。还没走出嘉善站,手机短信就响了,是亲水楼的杨老师发短信告诉她坐公交车到西塘站下,他女婿会开车在村口接他们。这么贴心的客栈老板,让她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