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逃港”风潮(2)_山乡剧变狂潮下的叛逆婚恋:深圳河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逃港”风潮(2)(1 / 1)

同学都去了,但没有全去,至少贺曙光和戚福珍就没有去。戚福珍没有跑过去有多种原因,比如她作为书记的女儿,不能带头逃港,不为她自己着想,也要为他父亲着想。再说,作为书记的七叔公也绝对不允许女儿这么做。另外,她是女生,女生不流行逃港。那时候逃港的主要是男生,女生很少。还有,逃港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生活得好一点,而戚福珍是书记的独宝女儿,在这边生活得已经够好的了,用不着去逃港。总之,戚福珍有太多的理由不去逃港。况且,她那么矮,跑到香港又能做什么呢?而贺曙光没有逃港的原因很明确,因为戚福珍没去,所以他就没有去,如果当时戚福珍去了,并且邀他一起去,那么他十有###就去了。

说实话,贺曙光因为没有逃港还曾经后悔,因为那些去了的人后来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相反,因为由村里人变成了“同胞”,来去自由,还得到许多实惠。每次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包包都是好东西,自己用不了,还兑给村里的其他人,让他们那到桥社门口兜售,赚一些差价。贺曙光的母亲就干过这种事情。贺曙光感觉自己一下子与他们拉开了差距,所以就后悔。但是,后悔已经晚了,因为后来两边都紧了。这边的解放军加强巡逻和盘查,不是带着民兵巡逻,而是带着狼狗巡逻,甚至还开枪。那边也停止发放身份证,对于偷渡过去的人,抓住之后就送回来,罗湖桥口岸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被那边遣送回来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贺曙光就是借过境耕作的机会跑过去,不回来了,也领不到身份证,而且还要被送回来,他当然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不过,他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去。

关于自己后悔的事情,贺曙光没有对其他人说,包括没有对母亲和弟弟妹妹说,但是他对戚福珍说了。戚福珍说:也不一定是坏事情,这里马上就要变成城市了,还要开放河口,能守在家里赚钱,为什么一定要出去?

戚福珍不愧是书记的女儿,情报就是准。果然,之后不久这里成立了深圳市,而且罗沙村被划在了市中心,宝安倒成了深圳下属的县了。这时候,开始控制户口,罗沙村的户口能出不能进,黛娣姐姐和她儿子女儿的户口趁机迁到了宝安县,终于成了城里人。但是,她高兴不起来。一是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已经出现期盼疲劳,麻木了,所以高兴不起来。另外,既然罗沙村已经成为新成立的深圳市一部分,那么,也就没有以前的那种反差了,不值得庆贺。至于后来黛娣又千方百计要把已经迁出去的户口再迁回来,则更是富有戏曲性的一幕,印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那句老话。不过,这个具有戏曲性的故事我们留在后面再说,现在不说,现在我们继续说贺曙光和戚福珍他们当时发生的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