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回到家乡已经两年了,二十二岁的阿雅在乡里也真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和她同龄的不少农村姑娘都在这之前就把自己嫁出去了,给阿雅说媒的人自然也不少,但得知阿雅已经有了对象后,也只好叹息着离开了。
阿雅的男朋友自然是上官青阳喽,自从他们十七岁相识到现在,也有五年的时光了,除了阿雅在南京的大半年里他们靠电话联系之外,其余时候,两个人见面还是很频繁的。这样说来,他们也算是青梅竹马,感情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的。
但实际上,事情却不像外人谈论起来那么美妙。阿雅从南京后来后,就一直在小李庄的家里陪伴父亲,间或帮姐姐他们做些家务农活什么的,再有了空闲,也接收一些村里人送来的裁剪衣服的零零碎碎的活计,不过是消磨时光而已。
阿雅的手艺也算不错,虽然手法不如老裁缝那般熟练,但裁剪出来的款式大方新潮,很得村里年轻人喜爱的。秀芬也曾经建议阿雅干脆干大点,去乡里县里租间门面开个裁缝店,或者在集市上摆个摊点。小李庄附近十里八乡的村子,三五天一小集,###天一大集,不少人都把衣料送到集市上让人裁剪。那些在集市上摆摊的裁缝,收入也算丰厚。
但阿雅却有些不愿意抛头露面,给姐姐说在村里随意干点挣点零花钱算了,每个集市都急匆匆地赶着去摆摊太辛苦。去乡里县里开店要成本不说,还不能天天见到父亲,也不能帮姐姐的忙。钱虽然多挣了点,总的算起来也不见得合算。
秀芬见阿雅坚持如此,也就不再勉强。实际上,阿雅真的出去县里集市上的,家里人未必放心呢。在南京的那场风波已经让他们有些心惊胆颤了,阿雅虽然说是平安回来了,但有时细想想他们还是有些后怕,如果不是阿雅当时机警,怕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乡里集市上自然也会有不少专门生事的泼皮什么的,阿雅又是一个往哪里一站都招人眼的丫头,自然容易生是非。与其生了事后悔,还不如防范于未然呢。这样想来,秀芬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父亲去年的时候脑血栓又犯了一次,虽然抢救及时,经过一两个月的恢复治疗就没什么大的妨碍了。但只此之后,父亲对阿雅更加依恋了,每餐必得阿雅送到手里才肯吃的,否则,就会无缘无故发脾气,闹得一家人没法好好吃饭。秀芬也常劝阿雅没事的时候多陪陪父亲,免得将来出门了,想陪都没时间没机会了。
上官青阳自从两年前回到县里开始工作后,他妈妈打点着先后让他换了好几个地方,最后到了农业银行里,才没再挪动。对于上官青阳这样没怎么正经上过学的男孩来说,这的确算是难得的好单位了,工作轻松,收入又丰厚。很多正式的大学生也看着眼红呢。如果不是上官的父母在县里有些实力,又为儿子找工作出了不少力气,上官怕是一辈子也得不到这样的好机会的。
上官一开始对父母这样的安排很是不满,说是家人限制了他的自由。但几个月下来,对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也就习惯了。时间再长点,也慢慢体会出这种悠闲自得的好处了。再看看外面那些辛苦奔波,为生计忙碌奔波的同龄人,深感庆幸的同时,不知不觉也就理解接纳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了。
农行的领导知道上官青阳有些背景,对他一向是关照有加的。上官也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圆满的同时,把银行上下的人也都照应的得妥当,所以,上官在银行呆了几个月,就很有人缘了。当年年底的时候,银行有个沈阳某重点大学金融系的进修指标,领导就让上官去了,两年的专科下来,上官可就是货真价实的大专生了。这些对于上官来说,不过是个良好的开头而已,系统里的人都说,上官前途无量呢。
前途无量的上官青阳和阿雅站到一起,别人背地里就有些不太好听的话说出来了。总之不过说阿雅配不上上官青阳,农村姑娘再漂亮也就是没有工作的农村姑娘,配不上县里的体面又有前途的正式工什么的。
上官的妈妈在他们一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就表现出强烈的反对,现在,这种态度就更加明白和强硬了,甚至以上官如果娶了阿雅自己就自杀什么的来威胁上官,上官对阿雅倒是没什么转变,所以虽然在妈妈的安排下相了一次又一次的亲,但依旧和阿雅保持着恋人关系。
但因为家长的不支持,两个人不免也会由此产生一些芥蒂。但吵吵闹闹的,两个人还是谈到了婚嫁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