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读友莫笑这是老掉牙的词语)。当午后最后一抹夕阳透过山间满山红叶的缝隙,照进山脚下一座四合院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季邦就出生在这里。
说起我们的主人公季邦,也是很可怜。刚呱呱坠地便成了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是听我娓娓细说吧。
季邦的父亲名字叫季斌,他也出生在这镇子里。由于深受本镇尚武风气的影响,自小就想成为像邓世昌那样的英雄,所以高中毕业以后,便报名参了军。(在此,笔者略微插上一句段。在季斌那个时代,并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学生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踏入了社会。能考上高中仅仅是很少学生的事情。至于最终能圆大学梦的人,更是少之有少。笔者那年参加高考,录取的比例竟是1:17。唉!难呀!闲话休扯,回到正题)领兵的负责人
一看是个高中毕业生,自然欢喜得不得了。亲自来到季斌的家里,把季斌带上,一路宝贝似的护送到连队里,并且千叮咛万嘱咐那位连长,一定要好好培养这块好料。
季斌来到连队后,果然没有令大家失望,各项工作都做得极为出色。特别是在季斌入伍的第二年,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季斌所在的连队奉命开到抗洪救灾的最前线。季斌和其他战士虽军列刚刚到达目的地,便投身到这场“战役”之中,完全没有顾得上全身的疲乏。那次抗洪救灾,季斌表现得非常英勇,因而荣立了个人二等功。回到连队,季斌便被所在的军区保送进了军事院校学习。在校期间,季斌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看来有能力的人到哪儿都一样啊!千万不要相信诸如“金子总会发光”一类的鬼话!又扯远了)军区很重视这个叫季斌的年轻人,于是在季斌军校毕业以后,被破格授予上尉军衔,被分配到军区对外联络部工作。就在此时,季斌认识了季邦的母亲赵霞。
赵霞是一个孤儿,但凭借着惊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两年后,两个人结了婚。婚后一年,赵霞怀上了季邦。就在季邦将要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季斌的父母担心儿媳妇产后没有人照顾,便把赵霞接到自己的家里生产。而送妻子回父母家的季斌却在半路上接到上级的命令,让他马上赶回部队。赵霞非常理解丈夫工作的重要性,便一个人挺着个大肚子回到公公婆婆的家里。季斌的父亲还为这件事情特意打电话把季斌臭骂了一顿,说是赵霞和自己的孙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也不想活了云云。好在季斌在电话里赔了许多不是,老爷子这才罢休。谁也不曾想,赵霞这次和丈夫的分别,竟成为了绝别。
季斌风尘仆仆的回到部队后的第二天,便被派到非洲的刚果去执行维和任务。人们常说“人有旦夕祸福”,也有人说“天妒英才”。就在季斌到达刚果后的一个月,那时正好是妻子赵霞即将临盆的时候。刚果反政府武装突然向政府军发动袭击,炮火异常猛烈。不幸的是,有几发炮弹恰好落在了季斌所在的营区,随着几声巨响,包括季斌在内的三个中国士兵就这样的场面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季斌和战友牺牲的噩耗传回国内,全国上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赵霞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顿时犹如五雷轰顶,昏死当场。赵霞得昏死,差一点断送了我们主人公季邦。幸运的是季邦的祖母是本镇退休的妇产科大夫,在季邦祖母的指挥下,全家人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两个小时后,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我们的主人公季邦就这样的来到人世。
儿子的降临,给陷入巨大悲痛的赵霞带来了莫大的精神慰籍。赵霞为了全身心地培养儿子,也为了照顾好日渐年迈的公婆,于是就打了一份报告,主动申请到镇子上的一所中学任教。季邦的祖父为了能让季邦记住自己出生的时候,正是他的父亲为国捐躯的时刻,于是就取了“武能定邦”中的“邦”作为自己孙子的名字。
到此,读友们应该大致了解了我们的主人公――季邦的出生时,前前后的事情了吧?
季邦出生以后还会发生那些故事呢?读友们还是耐着性子慢慢往后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