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众人在忙完曹氏父亲的丧事后,又留在沛县玩游了几日。这几日,刘邦把沛县好一阵的游逛,玩得乏了,几个人就到王媪和武负的酒肆中吃睡。王媪自从看见那晚附在刘邦身上的赤雾,也乐得巴结刘邦。所以,刘邦每次来到酒肆,她不但都殷勤的招待还让曹氏专门伺候刘邦。就这样,刘邦又有了时间和曹氏单独相处。时间一长,两个人的感情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彼此都有了倾慕之情。有好几次刘邦都想把自己的一切向曹氏合盘说出,可每次话到了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终于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刘邦拉着曹氏的芊芊细手,不无歉意地说:“曹妹,有件事我必须向你说明。也许这件事对你来说实在是很不公平。但是。我也没有办法改变什么,这是冥冥中上苍的安排。”
曹氏看到刘邦非常严肃的样子,心中一惊,急忙问道:“是什么事情?”
刘邦借着月光,盯着曹氏的明眸,低声地说道:“你知道,我是非常喜欢你的。可我不能娶你为妻。”
刘邦本以为此话一出口,曹氏必须做出激烈的举动,没想到,曹氏在听完刘邦的话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泯然一笑,既而深情的对刘邦说:“我还当是什么事呢?这么严肃,做不了你的妻子,我还可以做你的妾,再不行,我还可以做你的奴婢。反正你只要让我永远的呆在你的身边,能时时刻刻的看到你,我就心满意足来了。至于名分,我倒没放在心上。”
刘邦心中一怔,对呀!我怎么忘记了自己身在一夫多妻的封建时代,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算是问题。想到这里,刘邦心中大喜,一把揽过曹氏,在她粉嫩的脸颊上就是一阵狂吻,曹氏也迎合着刘邦的爱抚......
愉悦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倏忽间,又过了几日。刘邦便向曹氏告别,带着卢绾和周二人返回了中阳里。曹氏自然是一路把刘邦送到沛县城外,是挥泪作别。
刘邦三人回到中央里,在村口互道一声珍重后,便各自回家。刘邦前脚刚踏进家门,刘太公后脚便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一进门,刘太公看见刘邦回家了,急忙对他说:“邦儿,你可回来了!自从你走后的第二天,这位吕公便来我们家提亲,我想还是等你回来再做计较。”
那位叫“吕公”的人看见刘邦,高兴的上前说:“在下姓吕名父(读斧),字叔平,单父(读善斧)人,先暂居沛县。听说刘壮士至今仍未婚配,正好我家有一女,名叫吕雉,字娥(读徐),不知刘壮士可有意否?”
刘邦一听,呵呵,自己的老丈人亲自上门提亲来了。自己虽然没有见过吕雉的模样,可史书上明明记载这个吕雉就是自己未来的老婆,自己根本没有理由反对这门亲事。于是,便抱拳施礼道:“承蒙吕老丈看得起在下,这门亲事我答应了。但是您为什么要把您的女儿许配给在下呢?”
只见吕公哈哈一笑,说:“你可记得王媪酒肆中醉酒一事?王媪那晚找来的那个人就是老夫,这下你明白了吧!”
刘邦点点头,惊讶地说:“记得记得,那晚......”
吕公听到这里,急忙打断了刘邦,故作神秘地说:“此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随意泄露。”
吕公看见刘邦既然已经答应了这门亲事,便要告辞回家准备婚事。刘备那个见状,急忙拦住吕公说:“且慢,我还有一个条件。”
你想此时的吕公一门心思的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别说刘邦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提出一万个条件,他也能够答应。于是,就对刘邦说:“无论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你说吧。”
刘邦接话说:“我有一个生死弟兄名叫樊哙,至今也是未成婚配。听说您家中还有一女名叫吕,至今认识待字闺中,不知......”
吕公一听,刘邦的条件也没有什么难办,便一口应允下来。刘太公在一旁听了半晌,虽然没有听得太明白,反正最后是看见刘邦答应了这门亲事,于是上前对刘邦说:“邦儿,你既然已经应允了这门亲事,还不赶快上前叩见你的岳父大人。”
刘邦经刘太公的提醒,连忙跪倒在地,行起甥舅之礼。吕公满心欢喜地扶起刘邦,对刘太公说:“亲家,既然婚事已定,我这就回去准备一下,三日后,我便把女儿送过来,你看可好?”刘太公当然应允。当下,便让刘邦送吕公出门。
吕公拉着刘邦的手来到门外,看看四下无人,便低声对刘邦说:“贤婿,你可知你身上的这股赤气究属何意?”刘邦看见吕公又提及此事,故作惊讶地摇了摇头。吕公笑着说:“那晚我看见贤婿醉卧在竹榻之上,身上又附着一层赤气,便知你必不是凡人,为保稳妥起见,我又走到竹榻前细细打量了贤婿。只看见贤婿日角斗胸,龟背龙股,此乃王侯之相。贤婿他日为王为侯并非难事。”
刘邦笑着说:“岳父说笑了。现今天下已属嬴氏,为王为侯绝无可能。”
吕公又笑着说:“贤婿此话差矣,汝不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乎?你可是楚国人呢!”说完,便丢下刘邦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