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集电视――第一集_唐伯虎演义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 34集电视――第一集(2 / 2)

方丈:“你有什么嗜好?”

张道引:“小生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就连茶叶都不喝的……”

方丈:“好!”

张道引:“只是小生有个小嗜好?”

方丈:“什么小嗜好?”

张道引:“有点好嫖”

方丈:“啊!快来人!”

立即上来两个道士,一老一少,“请师傅吩咐!”

方丈:“把那个大流氓打出去!”

祝枝山拉着唐伯虎就跑……

二道士持棍追打……

(8)途中,接上场.

祝枝山拉着唐伯虎跑到山坡竹林前,回头看看离道观已有半里路程,停止脚步,坐下休息。

唐伯虎:“我肚子饿了,该咋办呀?”

祝枝山:“灵机一动:”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用竹子做个‘莲花落’,你编词,我来打,岂能没有饭吃?”

唐伯虎:“好。”随动脑子,撰词。

祝枝山掏出一把小刀,很快做好两块竹板,用腰中的飘带穿了起来,问道:“你想好词么?”

唐伯虎:“想好了!”

祝枝山:“好,快下山。”

(9)饭馆门前,接上场.

祝枝山和唐伯虎来到一个饭馆前。祝枝山打竹板,唐伯虎唱道:

打竹板,响连天,

高高兴兴来到饭馆前。

好饭菜,少花钱。

山珍海味人人赞!

大老板,好人缘,

笑口常开面慈善。

财神保佑富如海,

金银财宝堆成山!

老板:“看你们两个的打扮,也不像是叫花子,可有什么难处呀?”

祝枝山“我们是苏州举子要进京赶考,昨天夜晚遇上了强盗,被抢劫一空。想讨些盘川,返回苏州去。”

唐伯虎:“今天还没吃饭,肚里咕咕乱叫唤……”

老板:“吃饭好办,立刻给二位上二菜一汤。送盘川嘛,还得给我内人商议商议。”

祝枝山:“啊!老板原来是惧内呀,那就先给我们吃饭好啦!”

老板:“好。”

(9)饭馆中,接上场.

刹那由店小二端上来二菜一汤――一盘熏肉干笋,一碟鸡蛋芹菜,一碗黄花木耳汤,两大碗米饭。

祝枝山和唐伯虎狼吞虎咽吃起来……

少倾老板领老板娘上场。

祝枝山为了谄媚,连忙站起打莲花落。

唐伯虎随即站起,似是福主心灵,顺口成章唱道:

老板娘,真有福,

嫁个丈夫是财主。

他不吃喝,不嫖赌。

娶个二房很和睦。

她不争风,也不吃醋,

起早贪黑像奴仆!

老板掏出二两赏银,欲先斩后奏,堵住老板娘的嘴。

祝枝山:“谢赏!”转问老板娘,可对呀不对?

老板娘怒目圆睁:“对个屁!”

老板娘也不禁唱起来:祝枝山帮衬打竹板。

他又吃喝,又嫖赌,

娶的二房像个母老虎!

又争风,又吃醋。

霸占他不进我的屋!

教我冷冷清清像寡妇!

她唱毕,把赏银夺了过来。

祝枝山气急财坏,又不禁打起竹板……

唐伯虎随唱道:

老板娘,你真糊涂;

家丑外扬,也像母老虎;

气坏了自己白吃亏,,

小老婆可以享受专房福!

你当寡妇没管束,

也可招蜂引蝶享艳福!

老板娘怒容满面,拿起一根棍子,朝祝枝山和唐伯虎一边打,一边骂:“滚、滚、滚!你们快滚……”

(10)途中,接上场.

祝枝山和唐伯虎抱头窜出……

祝枝山:“这开市不利!你吃饱了没有?”

唐伯虎:“我吃了半饱,可没喝茶,现又渴了!”

祝枝山灵机一动:“我多会看见,道观院里的青梅已经结果。”

唐伯虎:“咱刚从道观被轰出来,岂能再去?”

祝枝山:“咱可以翻院墙去偷呀!”

唐伯虎不禁一笑:“曹操是‘望梅止渴’,咱要‘偷梅止渴’呀!”

祝枝山:“我也很渴哩。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咱走一步算一步吧!”

他们来到到道观墙外,看到一行最密青梅树,枝头青梅垒垒……

。祝枝山手指青梅树:“这一棵树上的青梅较大,就由此翻墙是了。”

唐伯虎:“好。”

祝枝山:“我的身体高,我先翻。”

唐伯虎:“对,有道理!”

(11)道观院墙内外,接上场.

祝枝山使了个“鲤鱼打滚”。因用力太大,向上猛一窜,就滑跌过墙去。

青树下有个5尺长的茅粪坑,祝枝山恰好跌进了茅粪里,屎尿没膝,还溅了满脸……

祝枝山欲待大叫,因是做贼,怕人听见,不便发作,只好自认倒霉,先用袖子抹去脸上的屎尿,然后向茅坑外爬抓……

唐伯虎在墙外看不见祝枝山在院内的情景,心想他可能只顾自己吃梅子?

唐伯虎大喊道:“祝大哥,吃饱了吗?”

祝枝山已爬出茅粪坑,用梅树枝叶刮擦身上的屎尿……

祝枝山应道:“吃饱了,你快翻墙呀!”

唐伯虎在墙外应道:“好,我这就翻。”

因他身子低,连爬3次,始骑上墙头。

唐伯虎骑在墙头看到祝枝山的狼狈相,嘻嘻笑道:“大哥,你咋不告诉我,也想叫我掉到茅坑里呀?”

祝枝山:“咱俩‘同甘共苦’嘛!”

唐伯虎沿着墙头,躲开茅坑,跳进院来。

祝枝山:“这如何是好?”

唐伯虎:“我刚才骑在墙头上看见,东边有条小溪,你到那里洗洗去。”

祝枝山:“好,请小弟带路!”

唐伯虎:“走!”领祝权山向东走去……

唐伯虎和祝枝山来到小溪畔。

祝枝山先脱掉长衫,放在岸边,然后跳入溪中洗脚,洗鞋和裤腿……

最后洗长衫的下襟。

他洗完之后,似乎洗掉了一切霉气,开始露出笑容:“走,上树摘梅子吃去!”

祝枝山和唐伯虎回到原梅树前。

祝枝山把湿了下半截的长衫,挂在树枝晾。

唐伯虎:“你这蓝衫挂在树上,是很惹眼哩,只怕招了人来,会出麻烦的?”

祝枝山:“不怕!”

他说毕就很麻利地爬上树去。赶快摘了一个青梅塞进嘴里:“唉呀,好酸呀!”

唐伯虎:“越酸越解渴,快给我摘一颗!”

祝枝山:“好!”随摘几颗,撂给唐伯虎。

唐伯虎接着青梅就赶快吃,酸得眦牙裂嘴……

祝枝山在树上边摘边吃,很快摘满了衣口袋。

唐伯虎忽然看见个老道士从西边走过来,连忙喊道:“快下来跑吧,过来个老道士!”

祝枝山:“不怕!“他很从容地跳下地来,暗打主意……

老道士骂道:“你这流氓,上午把你打跑,这会又来偷我们的青梅吃。”祝枝山嘻皮笑脸:“你不给我们倒茶喝,我们渴得没办法呀!”

老道士:“啊?倒怨起我们不给你倒茶来了。”

祝枝山:“是呀!你要给我倒茶喝,口中不渴,你请我爬树,我也不会来的。”

老道士:“那河里有水呀,你咋不喝去!”

祝枝山:“那河里水不干净,我喝河水生了病,你给治呀?”

老道士:“我咋该呀?”

祝枝山:“还是呀!”

老道士:“这青梅刚长这么大一小点儿,摘掉多可惜呀!”

祝枝山:“这青梅,越青越酸,越酸越解渴!我这会渴得不得了。

老道士:“这青梅长黄了才好吃,还得一月多哩!”

祝枝山:“你是说过一个月,长黄以后再叫我来摘吗?”

老道士:“你做梦娶媳妇――想死你哩!看,你那狼狈相,一定是翻墙掉茅坑里啦。!”

祝枝山:“是呀,你看我掉多准吧!你想往茅坑里掉,还掉不那么准哩?”

老道士:“别耍贫嘴啦,我得罚你,偷一颗青梅罚一文钱!”

祝枝山:“我要有钱,早去茶馆啦,请我来吃青梅,我也不来呀!”

老道士:“我得搜一搜!”

祝枝山:“随便搜身是犯法的。”

老道士:“常言说‘捉贼捉贼’,你偷了满口袋的青梅,赃物明摆着哩,搜你还犯什么法呀?”

祝枝山:“你是负责看守清梅的吗?”

老道士:“是。”

祝枝山:“拿出你的证明来?”老道士不禁一怔!愣了一会“这是道观,我这一身道袍、道冠,就是证明。”

祝枝山:“可是你失了职啦,――你刚才私溜到哪里去啦?是干什么去啦?我告你到方丈那里,你得挨棍子!”

老道士又不禁一怔:“啊?”

祝枝山:“你要是不失职,一直在这看守着青梅,我也掉不到茅坑里――这弄脏了我的蓝衫,裤腿和鞋袜,都应由你赔偿!”

老道士气得直喘:“你这个流氓,反咬我一口,倒打一把耙,咋这样不讲理呀?”

祝枝山:“弄坏了别人的衣物,就应该赔偿――这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

祝枝山灵机一动,招呼唐伯虎:“过来,把他捆上!”

唐伯虎忙走过来,协助祝枝山用腰巾把老道士捆在树干上。老道士欲喊,祝枝山又用汗巾把他的嘴塞上。

唐伯虎:“咱快走吧?”

祝枝山:“不,还得把他的道袍、道冠借过来一用。”

唐伯虎:“干什么呀?”

祝枝山放低声:“化缘――化布施回家呀!”

唐伯虎钦佩祝枝山的智谋:“喔!”随协助他把老道士的衣冠扒了下来。

祝枝山穿上道士的衣冠,把自己的蓝衫,束在腰里。叫唐伯虎踩着自己的肩膀先翻过墙去。然后自己猛向上一窜,手扒墙头,跳了出去。

祝枝山向四面一望,正好无人。随把自己的蓝衫束到腰间道袍里面:“快走!”

唐伯虎:“往哪里去?”

祝枝山:“往运河码头!”

二人似脱钩之鱼,大步疾行,在瘦西湖乘上小画舫,经潮河至运河的“高桥”码头。

(12)码头前,接上场.

码头前停靠一艘大官船,上面立一面“巡盐御史”的黄旗,此御史是四品大官,巡察两淮盐政。

祝枝山看见这艘大官船,眉头一绉,又生一计:“到官船上化布施去!”

唐伯虎是唯命是从。

祝枝山领唐伯虎登上官船。

巡盐御史怒斥道:“你等是哪一流的道士,竟敢随便闯进我御史台的官船?你可知御史的威严么?”

祝枝山心不慌,意不乱,侃侃答道;“我们道士是‘三教九流’中的‘第三教’、‘第二流’,弘治皇帝就信奉我们道教。明公是个四品命官,岂能不知道道士是属于哪一流的?却用轻渺的口气渺视我们;而蔑了我们,就等蔑视了道教;而蔑视了道教,就等于蔑视了皇帝。皇上要是知道了,可能会对明公不利呀!”

巡盐御史听他这番怪论,虽知他是个油嘴滑舌刁民,进行诡辨,但也有些道理,而且方才自己也欠考虑,出言不逊。所以一时无法答对,缄默细思……

祝枝山趁热打铁,紧追不放:“明公以为贫道是游食者么?……不敢然也。贫道所交结者,都是天下贤良豪杰之士。如我们吴中的四大才子祝希哲(枝山之字)、唐子畏(伯虎之字)之辈,都屈尊折节为友。若蒙明公不弃,愿知贫道之才,请公命题,即献薄技,就教于公前!”

巡盐御史听他口若悬河,振振有词,何妨暂忍怒气,出题试试他们,再做道理。于是指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道:“那块石头好像一个卧眠的牛,就以它为题,你俩作首联句诗好啦!”

祝枝山对唐伯虎道:我俩的幸运,在此一举矣!快集中精力,发挥灵感,心血来潮,泄珠吐玉吧!”

唐伯虎福至心灵,首先发挥诗兴,起句不凡:

唐伯虎:嵯峨怪石白云间。

祝枝山:抛掷于今几千年?

巡盐御史感到起不错,喜形于面。

唐伯虎:苔藓作毛因雨长,

巡御史不禁赞道:“好!”

祝枝山:藤萝穿鼻任风牵!

巡盐御史又不禁赞道:“更好”!

唐伯虎:从来不食溪边草。

巡盐御史乐以忘形:“真好!”

祝枝山:自古难耕陇上田!

巡盐御史忘乎所的:“妙!”

唐伯虎:怪杀牧童鞭不起!

巡盐御史:“更妙!”

祝枝山:笛声角上挂夕烟!

巡盐御史:“真是妙!”连忙和祝枝山唐伯虎拱手相让:“请坐!请坐!请上座!”

巡盐御史:“二位贤士,真是杰才!这八句诗,可称一绝――一字改不得,一字换不得!字字珠玑!请问有何事相请吧?”

祝枝山感到精力耗尽,一阵昏晕,连同椅子跌倒在地……

巡御史一惊:“怎么啦?”

唐伯虎手摸额头:“请看看我,累得满头大汗……他一定是精神太集中,紧张过度,衰竭晕倒啦……”

巡盐御史:“呦”!

唐伯虎:“这要当机立断,心血来潮;可不比平时斟词酌句,‘按妥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巡盐御史:“言之有理。请问有何请求吧?”

唐伯虎:“等我师傅醒来相告。”

巡盐御史:“好吧!”

祝枝山刚清醒过来,坐在椅中喘气。

巡盐御史:“请问二士有何事向求吧?”

祝枝山:“苏州城中心最大的‘玄(元)妙观’破旧严重,亟需修缮。听说御史开明,轻财好义,乐善施舍,朝野皆知!倘蒙捐银800两,修葺‘玄妙观’,则巡盐御使美名可以流芳百代矣!”

巡盐御史听此恭维,喜形于面:”这盐税是边疆军费专用款项,是不能挪用的。不过我想个办法――苏州城中有吴县和长洲二邑。他们两个知县,都是我同年进士,我给写封信捎去试一试,请其各拨银400两,修葺‘玄妙观’是了。”

祝枝山作揖:“善哉,善哉!”

御史修书两封,交给祝枝山。

祝枝山拱手相接:“善哉,善哉!”

唐伯虎因为信佛教,一激动说漏嘴了:“阿弥陀佛!”。

巡盐御史惊疑道:“啊!你们到底是道士呀?是和尚呀!”

祝枝山当机应变:“他原来是小和尚,我刚把他收为徒弟,还没给他发道士衣服哩。”

唐伯虎:“我当小和尚5年,说‘阿弥陀佛’习惯了。”

祝枝山:“吴县和长洲的知县,是知道我们的,是不敢作假的。”

巡盐御史:“去吧,我以后是要去苏州追查哩!”

祝枝山:“善哉!善哉!”

祝枝山和唐伯虎似同脱之鱼,慌忙离去……

(12)小船上,接上场.

祝枝山领着唐伯虎下船上岸,约走50多步,就遇见一只小船,连忙跳上去。

船夫:“客人往哪里去?”

祝枝山:“苏州。”

船夫:“二人8两银子。”

祝枝山:心急如焚,“你少罗嗦,快走!”

船夫:“先交钱,后开船。我上次去苏州就受了骗!”

祝枝山急中生智,掏出巡盐御史写给两个知县的《文书》:“这上面有800两银子哩!”

船夫:“那上面8万元两我也不管,我就现要你8两!”

祝枝山上前扭着船夫的两只胳膊:“你快撑船!再不撑,我把你抛到河里,我们自已撑!”

唐伯虎上前劝解:“这样吧!把我们师傅的‘道袍’、‘道冠’先抵押上――就凭这两件衣帽化缘,也能弄很多钱哩!这可是掏钱难买的宝物!”

船夫:“这还是个办法”。

祝枝山把船夫松开,脱下‘道袍’、‘道冠’,递给船夫。

船夫放妥“道袍”和“道冠”,撑船离岸。

祝枝山和唐伯虎坐在船上,喜不自禁,但用手捂住嘴,不敢笑出声来。

天朗气清,风平浪静,自运河入长江,顺流而下。两岸歌声唱不住,轻舟已过数重山。

当船过镇江金山寺和焦山时,因无钱上岸游玩,唐伯虎颇感遗憾:“如此美景,不知何时能游?”

祝枝山:“等这800两银子到手,马上就可以来。”

唐伯虎:“不知道能否到手呀?”

祝枝山:“你看咱这一趟,遇到了多少难关,都逢匈化吉,顺利而过。你跟着我走,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唐伯虎:“你已是个举人,我还是个童生,可我的前途如何办呀?”

祝枝山:“你的诗画水平已经超过了我,就靠卖画为生也不错。”

唐伯虎:“我父亲的遗嘱,是叫我中举的。”

祝枝山:“以你之才,苦读两年,考状元也是没有问题的。”

唐伯虎:“但愿如此才好。”

祝枝山:“我可助你一臂之力。”

唐伯虎:“是吗?”

祝枝山:“我现在就考考你,刚才从金山寺江边而过,你作首诗看看?”

唐伯虎:“刚才是走船观花,我写首绝句吧?”

祝枝山:“可以。”

唐伯虎顺口而就:

孤屿崇峻插水心,地上风波世古今。

黎肯借翻经榻,烟雨来听龙夜吟。

祝枝山:“好一句‘烟雨来听龙夜吟’!”

唐伯虎:“你还要咋帮助我呀?”

祝枝山:“我还要给你做大媒呀!”

唐伯虎:“别开玩笑啦。”

祝枝山:“是真的――我已经给你物色好啦,是徐廷瑞学士家的二姑娘,貌似天仙。同你相配,真是郎才女貌,天下无双!”

唐伯虎:“祝大哥,你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真是莫逆之交。只是------”

祝枝山:“只是,到底那个二姑娘长得如何?你想见见是吧?”

唐伯虎不好意思回答,点了点头。

祝枝山:“你不用看了,她比你在扬州爱上那个小鸳,还要漂亮三分。”

唐伯虎:“我可是迷上了小鸳鸯,我见过多少《美人图》,从来没有超过她的。她是空前绝后的,今后也不会有的。我们发过誓的――她说‘非我不嫁’;我说‘非她不娶’。她还送我1两金子哩”(隐瞒了两倍)。

祝枝山不尽一惊:“啊,你咋不早说?咱在扬州多玩两天,你可得多谢我呀!”

唐伯虎:“我请你到我家去喝10天酒!”

祝枝山:“君子一言-----

唐伯虎:“死(驷)马难追!只是我担心的是,只怕盐御史批的800两银子难以到手?。”

祝枝山:“你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我是坛子里捉鳖,十拿九准!”

唐伯虎听后会心一笑,又沉浸到扬州的欢畅中:妙龄鸳鸯,国色天香,憧憧憬憬,失神入迷-----......

进入了夜行船------

唐伯虎演义:34集电视:第一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