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在后面:沃雷诺夫从观察孔里看到了耸立的天线。这意味着;没有脱离庞大的仪器设备舱。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大气层必死无疑。
当进入大气层后;沃雷诺夫从观察孔里看见一道火光。舱内冒出黑烟;充满了焦味。飞船旋转着;他一会儿看到太阳;一会儿看到地球……突然又响起爆炸声。飞船旋转得更快;陷入火焰的包围之中。爆炸终于使降落装置离开仪器设备舱。
这时离地球还有90来公里。降落是在严重超负荷和疯狂旋转中进行的。医生后来都感到惊奇:人的机体怎能承受这一切;为什么没有出现脑溢血。接着传出啪啪的响声;就是说;该打开降落伞了。
但沃雷诺夫知道;在旋转时;伞绳会缠在一起;伞顶不会张开;飞船将像石头那样落在地上。这一次他太走运了:伞绳虽然打了拧;但飞船顿了一下;开始朝另一个方向转;降落伞终于打开了。沃雷诺夫回到了地面。
5。苏联人的空间站抢得先机
苏联工程师在登月竞赛失利之后;把精力集中于装配载人空间站。苏联的第一代空间站为“礼炮”号;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轨道空间站。
1971年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被送入轨道;在返航途中压力阀提前打开;导致3名宇航员丧生。之后;苏联“礼炮…2”号、“礼炮…3”号、“礼炮…4”号和“礼炮…5”号5个空间站。它们每个的重量约19吨;长16米;只有一个对接口;可与“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在此类空间站上;宇航员连续停留最长的时间为63天。
第二代空间站为“礼炮…6”号及“礼炮…7”号。它们的对
?248?
第六章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接口增加到两个;可同时把载人和载货用的飞船分开;载人用“联盟”号;载货用“进步”号货运飞船。“礼炮…7”号轨道科学站于1982年4月19日发射;发射时不载人;宇航员和给养分别由载人飞机和货运飞船与其对接供给。
人在“礼炮…7”号上连续逗留时间最长的为211天。
“礼炮…7”号全长约15米;重约20吨;前后各有一个与飞船对接的舱口;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备有变轨发动机;能提高轨道高度;保证长期运行。拥有3个密封舱和2个非密封舱;密封舱的最大直径为4米多;舱内明亮、舒适、供水充足;能保证宇航员长时间在空间站停留。
“礼炮…7”号在总共4年多的飞行中;先后有10批国内外宇航员在站上工作;累计800余天;获得大量科学资料和图片;并生产出第一批太空制造的优质单晶;其中最长的一次是1984年由基齐姆、索洛维约夫和阿季科夫组成的三人乘员组连续飞行237天;创宇航史上载人飞行的最高纪录。
1986年8月;“礼炮…7”号轨道站停止载人飞行;它与相接的“宇宙…1686号”卫星联合体转入更高的轨道上运行。
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轨道站使其航天活动达到高峰。“和平”号被誉为“人造天宫”;1986年2月20日发射上天;是迄今人类在近地空间能够长期运行的惟一载人空间轨道站。它与其相对接的“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舱、“光谱”舱、“自然”舱等舱室形成一个重达140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的庞大空间轨道联合体。
在这一“太空小工厂”相继考察的俄罗斯和外国宇航员有106名;进行的科考项目多达2。2万个;重点项目600个。
在“和平”号进行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是延长人在太空的逗留
下载
?249?
外星人揭秘
时间。延长人在空间的逗留时间是人类飞出自己的摇篮地球、迈向火星等天体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克服失重、宇宙辐射及人在太空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等。
俄宇航员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上创造了单次连续飞行438天的纪录;这不能不被视为20世纪航天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在轨道站上进行了诸如培养鹌鹑、蝾螈和种植小麦等大量的生命科学实验;利用熔炼炉拉制砷化镓及其他半导体材料以及采用电泳仪生产干扰素和抗流感疫苗的空间材料学和医学实验;均取得极为宝贵的材料和数据。
宇航员在太空还拍摄了许多恒星、行星的照片;进行了基本粒子和宇宙射线的探测;大大扩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他们还探测了从太空预报地震、火山爆发、水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然而苏联解体后;从解体中独立的俄罗斯多年来政治上一直动荡、生产机制不畅、经济异常困难;以至于支撑不起尚处于“可靠状态”的“和平”号轨道站的运行。
“和平”号轨道站是俄罗斯人的骄傲;为支持其运行;俄国内成立了保留“和平”号人民募捐基金会;然而“和平”号最终还是于2001年3月坠于南太平洋。
6。美国航天飞机有喜有忧
1981年4月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起飞;全美国都为之骄傲。美国航天局向国会兜售这项计划时称;它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航天飞机”;能节省费用;但该计划的实际花费达到了天文数字———100亿美元。此后;美国的航天飞机频繁起飞;完成了不少太空任务;比如卫星发射、太空实验等等。
而苏联在1988年11月15日才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成功地
?250?
第六章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发射了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buran)”号;而且这架航天飞机还是在无人驾驶状态下升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