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_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章(2 / 2)

庭就可以用三撮盐(约一点五克)与五十克白糖兑开水一千五百克饮用,对

单纯性腹泻有一定疗效。

9。宜饮米汤。个少腹泻脱水的婴幼儿,一册补液无效时。喂给米汤却每每

奏效。一般在最初的二十四小时。只喂给米汤,以后吃中奶。又发生腹泻时。

则应改吃米汤或稀饭。母乳喂养的婴幼患儿,在喂米汤时仍可哺乳。

10。宜吃胡萝卜汤。婴幼儿最容易得腹泻,其原因大部分是喂养下当和饮

食失调所致。对于这些患儿一般个需要打针吃药,家长只要及时进行饮食调

整,自己制作胡萝卜汤给孩子吃,就能很快起到止泻的作用

胡萝卜是一种碱性食物,富含果胶。果胶可使大使成形并吸附肠道内的细

菌和毒素。明萝卜中的挥发油也能起到增进消化和杀菌的作用。此外,胡萝

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补充因腹泻从大便中

丢失的大量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给腹泻的婴幼儿吃胡萝卜汤,能减轻患儿的

胃肠道负担,帮助患儿及早恢复消化功能,并利用果胶起到止泻的作用。

胡萝卜汤的制作方法:将市场上买回来的新鲜胡萝卜洗净,切成二片,

下载

剔除中心白茎,切成丝或切成小块,放在锅内,加水煮烂后,用纱布挤压过

滤,去掉纤维等残渣,然后将胡萝卜泥加米汤(按一公斤胡萝卜加二公斥米

汤的比例),放糖再煮沸,即成胡萝卜汤,装入奶瓶即可食用。

食和方法:轻度腹泻,可在两餐之间喂胡萝卜汤,每天三至四次,每次

一百至一百五十毫升(按年龄大小适当增减)。中度腹泻,胡萝卜汤与奶交

叉食用,即隔顿服用胡萝卜汤,量同平时的奶量。重度腹泻,在结合药物治

疗的同时,给孩子喝胡萝卜汤也有辅助治疗作用。一般二至三天就能止泻,

直至完全痊愈后停服胡萝卜汤。

11。寒泻:冶宜温中散寒,可用理中汤加减,并可各服纯阳正气丸,每次

九克,每日三次。

12。湿泻:胸闷胃呆,肢体沉重,口中粘腻,大便多为水分,腹痛不甚,

苔白腻,脉濡细。治宜芳香化湿,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13。热泻:发热口喝,小便短赤,有时恶心呕吐,腹中痛一阵,泻一阵,

肛门灼热,大便为黄色糜状,臭气极大,苔黄,脉数。洽宜清热利湿,可用

葛恨芩连汤加减。

14。暑泻:夏天腹泻,烦热口渴,头昏,微发热,胸闷泛恶,汗出倦怠,

苔黄腻,脉虚大。治宜清暑利湿,可用六一散合香连丸加减。

15。伤食泄泻:多有消化不良症状,如泛酸嗳腐,胸腹饱闷,腹痛而泻,

泻而痛减,矢气较多,大便极臭,苔黄腻而厚,脉滑大,治宜消导运化,可

用木香槟榔丸吞服,每次六克,每日二次。16。肝气乘脾泄泻:多见于精神紧

张,情绪抑郁,易动怒的人,稍一紧张或发怒,即发作腹痛,腹泻,时易反

复,经久不愈,舌质淡红,脉弦。治宜抑肝扶脾,可用痛泻要方加减。

17。脾虚泄泻: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神疲乏力,手足清冷,泻下水谷不

化,舌苔白腻,脉象濡弱。治宜健脾补中,可用参岑白术散加减。

18。肾虚泄泻:慢性泄泻,病时已久,除每日必泻数次外,并多在每日清

晨五更泄泻,必有腹痛肠鸣,泻则迫不及待,泻去则安,所以又称“五更泻”。

下肢及腹部多觉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补火,可用四神丸吞服,

每次九克,每日二至三次。

19。受寒或伤食腹泻,可用建神曲十五克,煨姜二片,煎汤服,每日二

次。

20。烧酒浸杨梅,一月后可取食,每服二三枚,每日二至三次。

21。久泻服诸药不效,可取新鲜山药,放在饭上蒸熟,蘸白糖代点心常服,

或常食糯米粥也有效。

22。慢性腹泻,久治不效,可在方中加入蚂蚁草三十克,有一定效果。

【拔罐疗法】

1。取穴:神阙。

治法:采用单纯罐法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

法、徐药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幼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

病情明显缓解后改隔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2。取穴:从肝俞至小肠俞的膀胱经上寻找压痛点(如无压痛点,则自上

而下每次取一至二对俞穴)、水分、盲俞、阴交、天枢、关元、足三里(交

替)、三阴交(交替)。

治法一:每次取背部痛点或一至二个俞穴,腹部二穴,下肢一穴施行挑

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三至四日施术一次;或施以出、留针罐法,皮肤

针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治法二:采用单纯罐法,贴敷姜、蒜、伤湿止痛膏罐法,涂姜、蒜、风

油精等药罐法,温水罐法等。属虚寒型者,宜选用灸罐法。均留罐十至十五

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3。取穴:隔俞至骶尾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及沿线上的压痛点。

治法一:先在两侧膀胱经走罐至局部潮红,然后在疼痛反应点上闪罐五

至六次,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治法二:先在两侧膀胱经上涂姜、蒜汁或云香精、风油精等,然后施行

密排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4。取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

左右臂自然放置躯干两侧,用五至六厘米直径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使火罐

吸住皮肤,沿背部脾俞、胃俞至大、小肠俞,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推移

火罐,反复推移二至三遍。动作要缓慢,用力要均匀,皮肤充血发红即可起

罐。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