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适量,煎煮四十分钟,再加入淘净的大米一百五十克,继续煮烂成粥。分
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用于消化不良,久泻。
11。浓茶酸醋饮:浓茶一杯,酸醋少许,调和饮服。具有清热、止渴、止
泻功效,主治热泻黄水,热臭难闻,口渴。
12。生姜米醋鸡蛋:鸡蛋三枚、生姜十五克、米醋十五毫升。将鸡蛋打碎,
生姜切碎,加适量盐,葱调味品混合搅匀,用油煎炒作鸡蛋饼,将熟时用米
醋灸之即成。当点心吃。具有健脾温中功效。主治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13。米醋鸡蛋方,鸡蛋数枚。米醋适量。用米醋煮鸡蛋,蛋熟食。日服一
次,每次二枚,二至三次即愈。具有健脾固脱功效。主治暴泻、水泻,伤食
泻。
出处:民间验方。
(bsp;14。黄瓜叶米醋鸡蛋:黄瓜叶三十克,鸡蛋二枚,米醋十克将黄瓜叶洗净
切碎,鸡蛋打碎,二味和匀于铁锅中,炒至蛋将熟时,冲入米醋。炙熟即成。
一服即效。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功效。主治热泻。
出处:民间验方。
15。盐腌香椿:鲜香椿适量。将香椿洗净。晾干,以十分之一量的食盐,
腌渍数日,再晒干,贮存即可。经常佐餐食用,具有健脾化湿,解毒止泻功
效。主治慢性泄泻。
出处:民间验方。
16。黄母鸡炖莲肉:黄母鸡一只,莲肉一百五十克。将鸡除去毛脏,与莲
肉同煮烂吃。具有开胃止泻功效,主治腹泻次数繁多。
出处:民间验方。
17。梗米末冲姜水:粳米、姜各适量。将梗米适量置铁锅中,炒成炭,研
细末。每次饭前用姜水冲服五克。具有补脾和胃,消炎止泻功效。主治慢性
胃肠炎。
出处:民间验方。
18。鸡内金白术散:炒鸡内金、炒白术各五十克,将上二味研末。每天服
二次,每次十克,饭前温开水送服。具有健脾、消炎止泻功效。主治慢性肠
胃炎。
出处:经验方。
19。大蒜头灰水方:大蒜头一个,将大蒜头烧灰存性,煮水饮服。具有健
脾、消炎止泻功效。主治腹泻不止。
出处:民间偏方。
20。黄芪植草汤:黄芪三十克,肉桂六克,灸甘草九克,水煎常服。健脾
和胃,消炎止泻。主治虚寒型慢性胃肠炎。出处:民间验方。
21。沙参养阴汤:北沙参、麦冬、石斛、乌梅各十五克。水煎,常服。主
治阴虚型慢性胃肠炎。
22。糯米粽子:糯米棕子、姜汁、白酒各适量。将糯米棕子切片晒干,蒸
熟后,加姜汁和酒少许。每次吃十片,早晚各一次。温补脾胃,驱寒止泄。
主治寒泻清水,口淡唇白。出处:民间验方。
23。莲肉糯米糕:莲肉三百克,糯米或粳米五百克。莲肉(去芯),加水
煮烂,捣成泥,糯米或粳米五百克,水浸二小时淘净与莲肉相拌,置瓷盆内
隔水蒸熟,稍凉后切块,撤白糖一层。每天早晚当点心用。补脾涩肠,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食
物,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白,脉细弱)。
出处:民间验方。
24。炒米面粉:米粉、面粉各二百五十克。将其放入铁锅内文火炒热,冷
却备用。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任意服食。益气止泻,主治慢性泄泻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溏泻,水谷不化,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象
缓弱)。本方还可治热病烦燥,泄泻等症。
出处:民间验方。
25。黄米粉:黄米、砂糖各适量。黄米炒为粉末,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具有消宿食,止泻功效。主治久泻食欲不振。
出处:民间验方。
26。炒白面糯米大枣粉:白面、糯米、大枣各等分。将白面、糯米炒黄,
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二十五至五十克,开水调服。健脾法湿。主
治脾胃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症。
出处:民间验方。
27。焦米粥:白粳米一百克。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健脾
祛湿。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不思饮食症。
出处:民间验方。
28。莲薏粥:白莲肉三十克,薏苡仁三十克,粳米五十克。将白莲肉泡去
皮,与另二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健脾祛湿。主治脾虚泄泻,大便清
稀,津液亏耗,口渴欲饮等症。
29。荔枝粥:干荔枝肉五十克,山药、莲子各十克。将干荔枝肉、山药、
莲子捣碎,加水适量,煎煮至软烂时,再加淘净的大米适量,煮成稀粥。每
晚食用。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主治五更泻(症见黎明之前,腹痛肠鸣,腹
泻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30。大枣糯米粥:大枣十五克,糯米六十克。将大枣浸泡一小时,与糯米
同煮为粥,早晚食之。安中养脾、补胃益气。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
禁忌:痰湿较重者不宜用。
31。茯苓粉粥:茯苓粉、大米各适量。将其同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利
水祛湿,补益脾胃,宁心安神。主治由脾胃虚弱而致的神倦食少,腹胀肠鸣,
大便溏泻,痰饮眩悸,神经衰弱等病症。
32。山药羊肉粥:羊肉二百五十克,鲜山药五百克。用羊肉、鲜山药,煮
烂入糯米,加水适量熬成粥,每日早晚服食。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
效。
33。人参粳米粥:人参五克(或党参十五克)粳米一百克。用二者同煮粥,
加冰糖少量,早晚服用。益元气,止泄泻。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
禁忌:阴虚阳元,火郁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