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徐序渐进_城市大亨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徐序渐进(1 / 2)

支部书记王成家。

“启明,我让你最近多留意点丁国华有什么动作,可听你说他这几天除了找人重新装修自己的办公室,别的什么事都没干?我觉得不应该呀!是不是你稀里糊涂的没把我的话当回事,没注意看吧?”王成问。

“哥,我怎么可能不把你的话当回事呢!我这几天有事没事就往丁国华办公室这边溜达一圈,真没看见他干什么正事。除了把去年陈明刚装修过的总经理办公室找人开始从新装修以外,别的还真什么都没干。”王启明认真地说,“不过好象让人去工商局变更法人了。”

“废话,他是总经理当然要把法人改成自己的名字。要不,怎么把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呀。按说他也来了几天了,不应该什么事也不干呀!陈明这两天干什么呢?”

“不太清楚,我这几天都没怎么到他屋里去。就今天他到上我办公室转了一圈,也问了问丁国华这两天的情况,其他也没说什么,看起来很悠闲。”

“你呀,这么做人就是让别人感觉太势力了,陈明刚不当经理才几天呀,你就不上他办公室去,也太市侩了吧!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做人要圆滑一点,干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要用用脑子。肩膀上扛的那个东西不是摆设。”王成边教育王启明边用用手指着头说道。

“这年头不就是人走茶凉吗!”王启明对哥哥的批评显见是不满意,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他非常不习惯作一个整天口是心非的人。他喜欢小时候哥哥给他讲的张飞、李逵那样的大英雄------随心所欲、敢作敢当。他从骨子里讨厌那些口不对心的虚伪人,他碰上任何事情都是不吐不快,能让他有话憋在心里不许说出来的只有他哥哥王成。也正因为他有心直口快的特点,陈明才让他去主抓生产-----有错必纠,多快好省。

“他不是还没走吗?再说,这会儿多和老家伙套套近乎,不仅显着咱会做人,能让他心里有个安慰,而且一旦他的工作交接出现什么问题,和丁国华产生矛盾,没准有什么机会我们还能利用呢。你没事还是到他那聊聊天的好。”

“矛盾?他们俩能有什么矛盾?”

“你把你脖子上顶着那个东西的开关打开好不好?!现在哪个单位的人当领导没点问题?很多事情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不合法。往小了说是违纪,往大了说就得纪检部门介入调查。陈明是一心为公、两袖清风,但我就不信他当了这么多年的领导能干净得了?”王成对他这个没心没肺的弟弟感到无奈,就跟低能儿一样的不开窍,感觉弟弟就像评书故事里的李元霸一样,一年就学个“丁”字,到头还是念成“铁橛子”,要不是自己的亲弟弟,他早把王启明的脑袋比喻成夜壶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这吃烧饼肯定没有不掉芝麻的。”王启明恍然大悟的说到。此刻他心里对哥哥的佩服之情由然而生。

。。。。。。。

赵文良还是在他三叔赵燕山家泡茶。

“三叔,您说这几天怎么什么事也没发生呀,这丁国华怎么跟个记者一样,除了在公司瞎转悠,怎么什么也不干呀!”赵文良说。

“什么事没有就是好事,要是刚来就惹一大堆麻烦,那是他不想在这呆了。这个丁国华不简单呀!你说他对你们几个副职是什么态度呀?”

“对我们也没什么,不过对娄军好像印象不错。第一天喝完酒是娄军送他回的家。这两天他办公室重新装修,没地方呆,去过几次娄军办公室,其它好象也没什么。”

“他没去陈明那?”

“谁呀?”

“你说谁?除了丁国华还能有谁去陈明办公室?”赵燕山加重了语气。

“丁国华天天去,娄军也去过几次。”

“这丁国华肯定是要有什么动作,上陈明那去征求意见了,也正常。娄军嘛,虽然会拍个马屁,还有点城府,不过没什么大出息,估计不是去请教怎么接着混下去就是陈明特意安排他盯着丁国华的,娄家除了娄军在你们公司做个副职,还哪有人呀,还能掀起多大浪来,不足为患。倒是丁国华这个人让人猜不透,原来听说他这个人好高骛远,可这几天的所作所为不象光会纸上谈兵的人。我看,最迟等到办公室装修完了就会有动作的。注意观察这个人,如果对咱们不利,趁他还没站稳脚跟就需要联合起来把他扳倒了。”

张明江和张子童商量的结果是继续观望。

。。。。。。。。。

娄军这几天真没闲着,既要在“偶然”碰上丁总的时候,适当的把丁总该知道而不知道的婉转告诉他,并适可而止的说说自己的意见,还要把丁国华的所作所为-----细致的了解并熟悉人员情况、了解整个工厂的运转情况、以及对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情况转达给陈明,因为他怕陈明不放心这个初出茅庐的总经理。

其实丁国华接到他那当区长的姐夫给的指示:办事不要急、不要太张扬,有任何事都要和陈明商量,有必要可以向孙建军反映。

丁国华这天来到陈明的办公室,说:“陈总,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谈谈我这几天的体会。”

“好啊!”陈明边张罗他坐边说。

“我觉得,咱们公司现在首先就是要把那些不良资产剥离,比如香厂、箱包厂、塑料制品厂、染线厂,都是亏损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市场前景不好,应该予以关闭,甩掉包袱,酒楼虽然也亏损,但是考虑到公司业务需要,可以保留。”

“嗯,好,接着说。”陈明说。

“其次,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把一些漏洞或有制度没落实的严格执行;第三,引进人才,创建自有品牌。现在咱们给人家代工,属于劳动密集型,在咱们这个大城市已经不行了,要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咱们加工一双耐克公司的鞋,除去几十块原材料成本,毛利才不到十块钱,可是,耐克一双鞋在市场上最便宜的也要六、七百,这是多高的利润呀!”

陈明听着,心中不由得暗自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呀,困扰自己很长时间的问题就是不明白到底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如今突然茅塞顿开了,心里说不出的畅快,听丁国华这么侃侃而谈的说出来,他似乎已经看见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一流公司一样。同时不禁为自己因为时代背景原因没能进一步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另外,就是人员,现在公司冗员比较多,而且全是大大小小的后勤干部,不干活拿着高工资不说,还对一线生产工人冷嘲热讽,影响十分恶劣。应该让一些人下岗回家。”

陈明听到这,微微摇了摇头说:“这个有点难。”

“这有什么难,国有企业职工不也是该下岗就下岗吗,怎么到了咱们公司就行不通了?”

“你说的都不错,但是关键是你这些措施归根结底都要触及到一些人的根本利益,这些人怎么解决,大家都要有饭吃呀。”

“凭能力吃饭无可厚非,但是,吃白食以后不允许了。”

“你知道公司以前是村办企业转制来的吗?这北苑村本身就是市区和农村结合的边缘地带,民风历来就是眼高手低,利益不落空、干活不上前。虽然改制成集体企业,但是主要的人员,确切说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小干部,都是这个村的人,本地的四大姓氏在公司内部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呀。再说你冒然砸了人家的饭碗,不就把难题推到区里了吗?一定要慎重。”陈明语重心长的对丁国华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