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刘文辉还在不在这?”林海急切地问。
赵书记道:“昨天交报告的时候说过两天走,今天应该还在,离这里不远,一会就能走到。”
林海说:“你现在就马上带我过去,只要人还在你就没事了,报告也算你们大队的。这也是你们发动群众的结果。”
第四十一章礼贤下士
在一栋靠山坡的农舍外,一个三十岁左右戴眼镜的年轻人正身后靠了一把竹椅,腿上垫着另一把竹椅坐那晒太阳看书,一付很享受的松散样子。那人见林海他们往这边走来就站了起来。
赵书记松了一口气,说这人就是刘文辉。
林海忙上前伸出手道:“你好!刘文辉同志。我是公社党委副书记林海。”
刘文辉先前一付不在乎的摸样顿收,迎上握着林海的手道:“林书记,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看着比想象的还要年轻。”一边就把林海往屋里请。
还没等林海进去,一屋子的人听说小书记来了,就都涌了出来。刘文辉的姥姥姥爷都已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林海忙上前扶住了问候了一阵,然后请他们回屋里坐,自己就在外面和刘文辉谈点事。一家人见林海上门就知他有事,忙搬了桌凳放在院子里,倒了茶便进屋回避了。赵书记也说大队还有事赶紧溜了。
林海林海搀着老人进了屋后才回来坐下道:“刘文辉同志,我来的目的不说你也知道。你写的东西我看了,很有见地。今天来就是想和你做进一步的细谈,还希望你原谅我的冒昧,咱们敞开了说。”
刘文辉见林海的态度很诚恳,也就痛快的答应了。
开始是林海问,刘文辉答。后来就互有问答,到最后也分不清谁问谁答了,反正俩人是越说越投机。渐渐的林海也把刘文辉的基本情况大致搞清楚了。
原来刘文辉今年三十岁,河中农学院六七届毕业生。父亲是陆山县农机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里没什么门路,六九年就被分配到了平阳地区的最偏远的山区县竹林县,在县农业局上班。由于他平常爱提个意见和建议什么的,领导嫌他多事,加之他又不是本地人,所以基本把他闲置在一边。
可刘文辉偏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没事就看看书,再到下面转一转,局里不给补助费他也不在乎,所以对山区的情况很了解。光明大队的事他在竹林就听说了并深以为是,也知道有林海这么一个小书记。这次来姥姥家正好碰上大队征求建议,问了舅舅后才知道,这又是那个已当了公社副书记的小书记搞出来的。
“山区经济模式”几个字让刘文辉眼前豁然一开,好象有了一块万能磁铁,把头脑里原来散乱的东西一下就汇集在一起,产生了有一股要把心中所想全部整理出来的冲动。于是他就用心写了这么一份报告。其实对小河公社是否会重视这些建议,他心里并没有做什么太多的指望,倒是不吐不快才是主要的动机。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昨天中午刚把报告给了大队,今天上午林海就找上门来了。加上林海对老人的态度尊敬有加,才使得他能无保留的和林海进行交流。
林海对刘文辉道:“咱们现在都是纸上谈兵,刘文辉同志,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呢?”
刘文辉道:“当然愿意。算上文革停课,我已经八年没做什么事了,已经到了而立之年,面对林书记你,我是万分惭愧啊!”
林海道:“大器晚成的有志者数不胜数,何况你还在年轻人之列。你愿不愿意来这里工作,当公社副主任,负责山区经济模式的实施。”
光是为了想调回陆山,刘文辉跑了好几年都没结果,现在一听不但能调回来,而且还能当官,虽不在县城,但重要的是有了实现理想的初步条件,刘文辉当然愿意。可一想到办调动之难,林海又只是个公社副书记,刚热起来的心又有些冷了。
他道:“我倒是愿意,但是这可能吗?”
林海道:“这些事你就不用操心了,都由我来办。等一会你和我一起到公社一趟,见一见公社王书记,调人的事还是要征求他的意见。虽然他不会反对,但见一下你,和你谈一谈还是有必要的,这是对你负责也是对领导的尊重。”
刘文辉道:“去到是可以。只是林书记你看到公社就已经是午饭时间了,不如在我们这吃完饭再走,家里的菜都是现成的。”
林海一想可不是?王书记中午是回家吃饭的,这会去了他也不公社。另外如不在这吃饭,刘文辉肯定也会认为自己见外,刚拉近的感情又会产生隔阂,还不如痛快点答应。便说道:“好啊!以后就是同事了,我就不客气了。”
一听小书记要在家吃饭,女人们都赶快进厨房准备去了。林海趁这功夫也和刘文辉的姥爷姥姥和母亲拉起家常。
刘文辉已结婚,爱人在县百货公司上班,有一个三岁的女孩。刘文辉的爱人现在又怀孕了,今年六月就可以成为四口之家。听说可以把刘文辉调回来,大家都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