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朝阳城
中陆十大城,帝都琅琊位列第一,檀州首府朝阳城位列第六。建城之时,因为面朝长右山升起的太阳,故名为“朝阳”。当初,晋国的诗人阮嗣宗曾游历至此,在城中目睹日升日落的美景,诗兴大发,当即作诗曰:“朝云四集,日夕布散。素景垂光,明星有烂。”可见朝阳城的景致。
步行街中,虽然已是日暮,但是周边依旧车马辚辚,川流不息。西线的战争并没有波及到这里,人们还在享受着最后的歌舞升平。
韩愈道:“将军曾游历过此地,不知这朝阳城,有什么可玩可赏的地方?”
高适笑了笑,何谓可玩可赏,这士林领袖用词也忒是讲究。
随口道:“末将当年也不过匆匆一瞥,不过这朝阳城中,据说有八大景,不能不看。”
韩愈一听,来了兴致:“何谓八大景,说来听听。”
高适道:“金台朝阳、回光返照、银锭观山、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名刹古棠、钓台秋月、谯楼更鼓。”
韩愈点了点头,看了看天色,道:“金台朝阳、银锭观山、西山晴雪,怕不是时候。不如就去领略回光返照、钓台秋月、谯楼更鼓,如何?”
高适笑了笑,道了声好。不知为什么,脑子中竟想起李绩稍来的话,“一张一驰,一松一紧”。御下之道,或许如此,但御己之道,岂非一样,如果把时刻把自己绷得像一根,拉紧弦,那离断裂也为时不远。
西山的太阳,摇摇晃晃地坠落下去,直至看不见,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然而这时,天边陡然一亮,如同白昼。
周围了人惊呼了起来:“看,快看,回光返照耶!”
回光返照的时间,极短,只是那么数息,就消失不见。于是天色迅速地进入黑暗。
“唉!”
高适突然听到韩愈的叹息声。
他知道韩愈想起了帝国。垂垂老矣的帝国,看似兵强马壮,不可一世。其实四面树敌,奶外交困。也是如今虚假的繁华,就如同眼前的回光返照一样,灿烂而短暂。
“将军,对此次南行,有什么看法。”韩愈突然问道。
“能得左相大用,末将唯有肝脑涂地,全力保护大人安全。”高适答道。他明知韩愈所指的不是这些,但还是这么回答了。
韩愈叹了口气,有点失望。看着高适的眼睛,认真道:“高将军,你知道吗?你最令韩愈讨厌的是,宁可把所有的事情都藏在肚子中,却也不肯说出来。”
高适愕然。他没有料想到韩愈竟如此直接。
“大人,末将……”
韩愈摆了摆手,笑道:“这里不是朝廷,官署,眼下你我一身便装,倒不必如此称呼。倘若让他人听见你我一口一个大人、将军,岂不漏了马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岂有大人小人、将军士卒之别。不如,私下你就叫我韩兄,如果不弃抬爱,叫我退之也行,如何?”
高适想想也有道理,遂点头叫了声:“退之兄。”
不过,刚一出口,就觉得别扭、古怪十足,忍也不住笑了出来。
韩愈哈哈大笑。
“对了,将军表字什么?”
“高适,表字子渊。”子渊,是高适二十岁那年,武平一为他取的。“子”是对男子的敬称,“渊”,回水也!
“好,那以后,我就直呼你子渊,如何?”
“好。”
……
从观看回光返照的金台,一路步下,已是戌时。
华灯初上。
朝阳城的夜市倒是热闹,一点不输于白天。只是,在城中巡逻的将士颇少,至少高适和韩愈一路行来,也就看见一队巡城士兵,还是由没有战力的老弱之辈组成。看来,檀州太守萧至忠所说的,檀州军西调之后,檀州举州之力也不过三千游兵散勇,不是夸张之词。
高适沉吟了一会,道:“大人,噢,不,退之兄,其实高适还有一事,不知当该讲不该讲。”
韩愈看了高适一眼:“子渊但说无妨。”
高适道:“从帝都出发一路,沧州无将士,檀州无将士,料想汝州、定州、洛州、晋州、亳州等中部州县也是如此,各州大军倾巢而出,调往西线。”顿了顿,沉声道:“倘若四国派一支数千人的轻骑,突入帝国中部九州,侵扰城镇,烧杀抢掠,短期之内怕是无人可挡。高适只怕,到时侯要生出大乱。”
韩愈皱起眉头。长右山的四大寇就已经让檀州焦头烂额了,更别提四国的军队了。
“子渊所说的,不无道理。今夜我便给左相书信一封,言明此事,请他定夺。”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下脚步:“难道子渊是指,长右山中袭击我们的不是山中草寇,而是四国的军队伪装成的!”
高适沉声道:“这只是高适猜测。山贼贪爱财货不假,但不至于如此奋不顾身,不识时务,如果次次如此,就算他们人数众多,家底雄厚,也要耗尽,这是疑点之一。疑点之二,百炼钢刀,是军中利器,轻易不得外流,萧大人就算再,嘿,再玩忽职守,也不能买卖‘刀署坊’制作的禁器。所以,除非只有一个可能……”
韩愈接口道:“除非山贼是各国精兵假扮,百炼钢刀是他们随行带来!”
高适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韩愈自言自语道:“那么会是哪个国?秦国是当然首选;宋国不大可能,和谈对它各有利弊;拔都七部族,忙于迁移牛羊,准备过冬,况且中间隔着数千里,不可能来得这么快;晋国也有可能,武圣帝时期,帝国举兵攻占西部大省的麟州,改名为濠州,它一直怀恨在心,此间落井下石,也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