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水茫茫
听说高适和韩愈是在青楼狎妓被刺,而韩擒虎冲上楼的时候,高适正伏在绝代名伶薛涛的娇躯上。于是,整个折冲营将士,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的两位首领。
弄得高适和韩愈尴尬异常。
整个上午,韩愈都夺在自己的房子里,没有外出,钦使狎妓被刺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此事若是传到帝都,不免成为李绩、刘希夷一干人等的笑柄。而相比韩愈可以闭门不出,高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西关军的匪类们口沫横飞地谈论着,高适怎么一边和名妓薛涛温存,一边勇斗刺客,仿佛亲眼所见一般。李逢吉这贱人,更是屁颠屁颠地跑到高适房中,虚心询问:“倦鸟余花楼”的娘们,脸蛋漂亮吗,身材正点否,技术是否高超?弄高适苦笑不得,最后只能一脚把他踢出门外。
钦使被刺,整个朝阳城都乱套了,连平时不常见着的朝阳守备军,都全部被调了出去,在街上巡逻,挨家挨户的排查。
檀州太守萧至忠,信誓旦旦地向韩愈保证:即便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刺客。
不过,大家心照不宣。这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了。此等刺客,一击不中,必定立即远飙,岂是朝阳城的老兵老卒可以找到。万一,不幸真的遇上,谁收拾谁,还不一定呢。
韩愈自然知道此中道理,淡淡地说了句“有劳萧大人了”,便任由萧至忠发挥。样子是做给朝廷看的。
正午时分,韩愈和高适商议了一下,决定继续快马南下,西线战事一触即发,时间毕竟不能等人。无论萧至忠能不能抓到刺客,折冲营和他都不能再这里浪费时间。
在长右山大战受了重伤的将士,被留在驿道养伤。高适本想把杨贲也留下来,可杨贲死活不肯,说他要是留下了,折冲营的大旗就没人扛了。高适拗不过他,只能弄辆马车,让他代步。好在他的伤势并不严重,到达宋国时候应该能够痊愈。
萧至忠听说韩愈要走,亲自带领大小官员,敲锣打鼓地前来相送。
送行的队伍足足有半里长。彩旗在秋风中摇曳不定,锣鼓的声音响彻天地。
萧至忠掩面而泣,假惺惺地道:“韩大人、高将军,你我三人一见如顾,相见恨晚。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日能够再见”
韩愈劝慰道:“萧大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日只有再见的机会,你也不必挂怀。”
萧至忠拉着韩愈的手,道:“韩大人,南国不比中陆,湿气颇重,你要保重身体啊……”
韩擒虎在旁边听着,心中忍不住大骂:“你个老不要脸的,真他娘的虚伪。心里明明巴不得我们早走,嘴上却说的漂亮。”
也不知道萧至忠哪里拼凑了一千个老弱残兵,说是为了保护钦使安全,檀州愿出兵一千,一路护送韩愈到达汝州的境内。
这一群脸上沟壑纵横的老兵,高适心中苦笑,委婉拒绝了萧至忠的提议。要是带上这群老弱残兵,路上真的遇上了埋伏,到底谁保护谁?
一碗离别酒后,队伍开拔。
这时,突然有传令兵通报,说是有人要找高适。
是薛涛的丫环颦儿。
颦儿带来了一封信,说是薛涛写高适的。这让高适有点莫名其妙。
昨夜一场骚乱后。“倦鸟余花楼”便被萧至忠勒令关停整顿,不知薛涛以及她楼中的姐妹去向何处。
撕开信封,里面是张粉红色小纸片,纸片烙着花纹,透着股淡淡的花香味,精致异常。
高适张开一看,是一首诗,《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字迹娟秀异常,极尽美态。
在高适身边的李逢吉凑了上来,三八地问道:“头儿,写的是什么。”
高适一折信笺,速度地塞了怀中,没好气地骂道:“你识字吗,问这么多干什么?”
李逢吉大笑,起哄道:“是情诗吧。兄弟们,高将军收到薛大家情诗咯……”
折冲营将士哈哈大笑,跟着起哄,连韩愈都笑嘻嘻地看着高适,眼睛意味深远,弄得高适脸如火烧。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李群玉,他远远看着高适,冷哼一声,不知是嫉妒还是不屑。
高适板起脸,骂道:“起什么哄!全部上马开拔。如果日落之前不能到达汝州官驿,今夜彻夜行军!”
众人叫苦不迭。
队伍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可是薛涛的绝世容貌,始终在高适脑中徘徊不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月寒如水,山色苍茫。今日一别,千山万水,从此以后,只能在梦中相见了。可惜,这千山万水的距离,也许连梦都不能渡过。
这就是薛涛在诗中表达的意思。
“离梦杳如关塞长!”高适心中叹了口气。
“驾!”用力挥了挥马鞭,策马越过飞驰而出。
冷冽的秋风迎面吹来,却吹不走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
有一种感觉,叫一见如故。
有一种情感,叫一见钟情。
……
一路无事。七日后,终于穿过汝州、濮州、嵊州,安全抵达恒河北岸的泽州。
泽州太守张仲素和泽州军大将军王建,相迎而来。
作为十万泽州军的统帅,王建麾下有水军三万,步骑五万。与上游的八万潞州军,以及下游六万沁州军,在恒河北岸共同构筑了帝国南面的防御体系。
江畔之上,天风浩荡。
北方的河流已经早早结冰,可恒河依旧川流不息,奔腾不止。这等天险,连飞鱼都难渡,怪不得帝国三百年间,七次南征,屡屡折戟于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