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娃儿今天很高兴的看到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在书评区的留言。虽然这个书评是批判笨娃儿的,但是笨娃儿仍然很高兴。笨娃儿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了。敬爱的总理曾经说过这样四个字:求同存异。这话很好,笨娃儿现在很无耻的把这话,用在自己的书评区上:只要是评论笨娃儿的书的,不管是支持的还是批判的,不管是打广告的还是求票的,笨娃儿都欢迎。
好了,转入正题。这位叫“无我无境”的书友批判了笨娃儿书里的一个问题:就是男主很可笑,居然是为了社会安定卷入了漩涡。
说实在的,笨娃儿并不觉得这个主题可笑。其实笨娃儿写这本书的原因就是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是我们这代人缺少了信仰。这里的“信仰”不是宗教之类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可以为之坚持奋斗的信念。
以男主为例,他是一个现代儒生。什么是儒生?儒生不是读几本儒家著作就可以算是儒生的,说到底,儒生是一种信仰,是信奉儒家学说的人。宋代大儒张载的一句话可以很好的概括儒生的本质,话是这样讲的:“我辈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把这句话作为男主的信仰,让男主为之去呕心沥血,去辗转忙碌,去鞠躬尽瘁……
这只是笨娃儿的一厢情愿,看起来真的有些好笑,因为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人。但是也正是因为没有,才更值得渴求。
笨娃儿固执得认为现实中之所以没有了这样的人,是因为我们忘却了信仰。记得大学时期,一位教古代文化的老师在讲到明朝的读书人的时候,曾这样说过:“明朝的读书人是最有骨气的一个群体。虽然其中不乏有钱谦益之流的软骨头的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海瑞、杨继盛、金圣叹他们的铁骨铮铮。他们之所以这样的铁骨铮铮,是因为信仰程朱理学的思想。”这话虽然有些片面,但是也说出了信仰的核心意义所在。
笨娃儿才疏学浅,不能写出更高水平的东西,但是笨娃儿也希望能够给社会带来一点儿希望,哪儿怕只有一点儿呢,笨娃儿也觉得这书没白写。
再次感谢书友“无我无境”的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