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全书前面的话_帝国魔法师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写在全书前面的话(1 / 1)

从开始动笔写《帝国魔法师》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预感到这极有可能会是一次吃力不讨好的创作过程。

说它吃力,是因为这种基于真实的现代历史背景的小说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书,比如都市文学、魔幻文学等等,无论作者编撰出什么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经历,读者至少不会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二战题材的,特别是像本书这样将整个故事至于二战后期的全部背景中的写法,则势必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挑剔和批判。

最近几年,对二战历史有着浓厚兴趣并且达到非常专业研究程度的读者可谓多如牛毛,有些读者在某些特别领域(比如装甲兵器、航空发动机、厘米波雷达、苏军近卫师的编制和战史等)的研究水准甚至已经超过了军事院校的专家。这对从事二战题材写作的作者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如果你不弄清楚一些基本的史实,不尊重历史的真实过程,像写一般都市小说或者魔幻小说那样无所顾忌地胡编乱造,那么即便不会很快就被读者的口水所淹没,也迟早会被冠以“垃圾文学”而扑街。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除了要像其它作品的写作一样费尽心机地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另一个很重要也很耗费精力的工作就是要查阅历史文献。从大的如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详细过程、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在1944年8月间的战役部署,到小的如美军一个连队的一次特殊战斗、德国空军制服袖口的标志、喷火式战斗机的进弹装置等等,无不得仔细查找、核对,丝毫不敢马虎。读者是挑剔的,也是非常专业的,有可能只是一个坦克炮管的数据不对,就会引来骂声一片。

为了不至于淋到过多的口水,我不得不小心翼翼、不厌其烦地查找资料、翻阅文献,有时仅仅为了查证一个人名,甚至只是一个元帅妻子的人名,就得耗费一两个钟头翻箱倒柜地查书,或者在十几、二十个网页中不停地搜索。糊弄,当然是可以的,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大概都不会知道也不会关心曼施坦因元帅的妻子究竟叫什么名字,恐怕也很少会有人介意罗斯福总统乘坐的驱逐舰究竟是什么型号,或者希特勒的爱犬是什么品种、叫什么名字,但是无奈自己却无法以“糊弄”的态度去对待读者,更无法以“糊弄”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作品。一句话:不能对不住读者,更不能对不住自己。

所以,写得很累、很吃力。

说不讨好,原因就很多了。除了情节不合理、人物缺乏个性、遣词造句太平庸这类一般作品常有的毛病之外,《第三帝国魔法师》这本书还有三个极有可能成为读者们主要攻击目标的地方:一是作者本身的知识积淀,二是作者对德国的态度,三是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对纳粹的同情。

首先必须向读者们坦白的是,尽管在写作的过程中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用以查证,但我依旧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也不是军事问题专家,对各种军事工业领域也知之甚少。写这本书的目的既不是要澄清历史,也不是要运用军事指挥学对二战进行分析,更不是为了对现代军事工业进行归纳总结或者展望之类,仅仅是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一种对世界、对人性、对人类未来的关心而已。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我都不是一个专家,所以也不期望作品中对具体战役、战斗、人物、兵器的描述是经得住专家级读者的考证的。我相信,很多细心的读者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不够专业甚至张冠李戴、驴唇不对马嘴的地方,这里提前向大家致以歉意,也希望大家能够谅解,权且付之一笑吧。无论如何,对于读者们将会提出的此类意见,我一概虚心听取,不予争辩。

其次比较担心的是,相信一部分读者在看了本书之后很容易便会得出作者是个“哈德”人士的结论。说“哈德”是不准确的,但是我也不想隐瞒自己对德国人的欣赏。在德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名在德国生活而不是旅游的外国人,我对德国人普遍的优秀的品质和国民素质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不否认,在德国生活的期间也有过几次不愉快的经历,也遇到过一些德国垃圾,但我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民族,德国人是有充分的理由为他们自己感到骄傲的。关于德国和德国人这个话题我不想在这里展开,那样的话恐怕不是几千字能表述清楚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凌晨三点空无一人的德国街头,如果有一辆汽车开到十字路口的右转弯处,它一定会停下一秒钟,然后再起步转弯;在德国的公交车上,当有年轻人坐着的时候,你永远都不会看到有老年人站着;无论在德国的什么层次的社区,永远不要指望能有看两家人互相吵架破口大骂的乐趣……不想再多说了,我知道有人已经准备责问我“你还是不是中国人”了。我只想说一句话,这也是我从德国归来之后最想对所有中国人说的:向德国人好好学习,做一个高尚、文明、自律、自强的人,如果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无须叫嚣,中华民族就自然而然地能够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在“哈德”之后,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对作者在书中流露出的“亲纳粹”倾向的严厉批判了。坦白地说,我对纳粹主义并无好感,而且也不认为自己对这种思想有多么深刻的认识。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是香是臭总得自己拿过来嗅一嗅才知道。但遗憾的是无论我还是我身边的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我所认熟识的德国朋友也无一有这样的经历,因此我对纳粹主义的认识也与大多数读者一样,来自于各种文献、资料和媒体宣传。既然大家都说它是臭的,那么就权且认为它是臭的吧。但是无论我对纳粹主义抱有何种态度,有一种心情却始终不能摆脱,那就是对犹太人(准确地说是以色列人)的厌恶。

关于以色列犹太人,这里不想过多地进行评价,将来会在我的上一部尚未完成的作品《黑金帝国》中进行更加详尽地描述。但是从以色列犹太人(这些人几乎全部是二战结束之后从欧洲转移到巴勒斯坦土地上犹太幸存者的后裔)在最近五十年中的种种表现,差不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希特勒的某些观点还是有道理的。

如果说我对纳粹主义有那么一丝同情的话,恐怕也就是基于这样一种难以摆脱的心情吧;如果有幸能够拥有一两位此刻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巴勒斯坦或者黎巴嫩的读者的话,也许他们会更深切地理解这种悲剧意味的心境吧。

最后再就本书中yy的成份说几句。

坦率地说,我不是一个对yy写法驾轻就熟的作者,对于这种风行于网络文学中的“新生事物”,我接触的时间很短,了解的就更少了。浏览了一些在“起点”上大红大紫的作品,看了所谓“大神”们令人叹为观止的yy手法,实实在在地出了一身汗:就是让我再修炼十年怕是也写不出诸如什么“极品”、“超级”之类的洋洋大作的。如今呈现再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已经与我当初的设想面目全非了,原因有两点:首先是为了不至于触动一些人过于敏感的神经。无论如何,能够发表才是硬道理,这一点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应该理解,就不必说得太直白了吧!其次,作为一名网络小说的作者,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得顺应大多数读者的口味。网络作家是清高不得的,其实就如同开饭馆的,你自己爱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爱吃什么。非常感谢“起点”编辑部的几位热心的编辑,循循善诱、语重心长中为我点明了一部成功网络作品的要点,其中之一就是:有了yy不一定成功,但没有yy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这就是好端端的二战中为什么会出现纳茨姆斯这么一位从中古时代穿越而来的魔法师的原因。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方便了许多,很多梦想或者说是梦呓中才会出现的东西,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大书特书了,一些不太符合逻辑的东西也都可以冠之“yy”而顺理成章了,写作的局限性也顿时少了许多,比如……,算了,这里面稀奇古怪、令人瞠目结舌的东西还是留待读者们自己去一一发现吧。总之一句话:感谢编辑们的醍醐灌顶,我的创作思路的的确确是豁然开朗了!

但是有一点,尽管是yy,我依旧没有采纳很多朋友的建议,说一定要在书中设定一名中国人,而且最好是男1号。我自认为还算是一名爱国者,也始终不觉得在任何国家表明自己是个中国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也坚信中国人是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但我却始终不能接受这样的场景:“曼施坦因元帅向高大全汇报了目前的战役部署……”,“古德里安上将快步走出指挥所,向何伟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说道……”,“李晓光站在坦克上,扫视了一眼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前推进的党卫军第2装甲师的虎式坦克群……”……,我之所以不能接受这样的建议,只是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这个中国男主角有能力统率第三帝国,他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打日本鬼子?我自己无法对此给出合理的解释,所以也就不能期望读者会饶有趣味地看着一个中国人带着德军或者盟军在欧洲大陆瞎折腾。

说了这么多,算是提前向读者们打个招呼、买个台阶,希望大家将来扔臭鸡蛋烂番茄的时候能够手下稍稍留情而已。

闲话少说,我用心地写,大家耐心地看,祝您阅读愉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