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头的陈癞子跟朱五是既高兴又疑惑,这杀伪军是大伙干的没错,那留名立万也是陈癞子跟朱五的主意。可这炸大桥逼死敬山好像只是陈二一人所为,怎么会扯到冷山抗日军头上呢?打发人把陈二叫了过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当初陈二打算炸大桥时就想过这事。他虽然不是很清楚这大桥到底重要到什么地步,可他明白,只要一炸,那事肯定不会太小。自己好歹也是这冷山抗日军的一分子,干了事不能让别人把这便宜占走了。所以写了四张字条,安好炸弹后,便贴在了凹墙上面。因为那里离桥心远,就是炸了也伤不到这纸条。冷山抗日军也就这么样出名了。
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陈癞子和朱五两人大笑了起来。他们心里很明白,陈二的一时之举等于帮了他们一个天大的忙。他俩心中那原本非常遥远的目标,因为这件事而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似乎只要再努把力,就可以够得到。
高兴得满脸血红的陈癞子当场就抱着陈二转了好几圈,口里还一个劲地夸陈二是自己的福星。晚餐时,食物丰富得像过年一般。桌上还有刚起出的几罐子米酒,把众人高兴得不得了。
酒过三巡后,满心欢喜的陈癞子在老杆子跟朱五的共同支持下,正式宣布冷山抗日军即刻立旗。于是在一片叫好声中,这个日后让鬼子一听就头痛的冷山抗日军正式挂牌营业了。作为这事的主要功臣陈二,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上这新出炉的冷山抗日军的四号人物。热情的众土匪也趁这个机会把刚出锅的四把头灌得昏天黑地醉死了过去。山中醉生梦死的冷山抗日军并不知道,他们新的对手,鬼子村上已经来到了冷山县城。
做完一切交接手续的村上,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去一一接见新下属,也没有急匆匆地下达什么命令。而是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厚厚的两大本东西看完,这才闭上眼睛活动一下身体。他花费了一整天时间研究的不是别的,而是《冷山县志》和《冷山风情历记》。
鬼子村上精通中文。他很欣赏中国大军事家孙子的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在他看来,这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弱点。只要抓住了他们的弱点,那行事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行军打仗是这样,统治管理更是这样。要想管理好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一定先得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人情民风,找出里面隐藏的弱点,然后才能定计行事。
看完两本书后,鬼子村上对冷山这一地区总算是有了大致的了解。此地立县时间可追溯至秦代,可谓历史悠远。这里是历朝历代朝廷流放重犯之所、充军屯田之地,故历来民心强悍,习武成风。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极为矛盾而独特的民情民风。与其他南方地区截然不同,重武轻文彪悍之意强过许多北方地区。这里非常讲究恩仇必报,遇上强压反弹极大。一旦形成血仇,往往是不死不休。
也许是历史的原因,冷山一境对家院宗族异常看重。素来有轻官府重族众之说。历代历任官府首脑,都或多或少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即便是没有关联,那也要想尽办法加强与冷山本地大宗族的感情交流,以便获得支持。反之就只能政令不通,饮恨收场。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惯例,那就是官到冷山先拜乡绅,而后乡绅再宴官者。真是怪异之极啊。对冷山有了初步印象的村上心里不由感慨万千,他发现先前对冷山看得太轻。不过这也不算晚。只要定计对路,拿下冷山还不是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