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冲进去了五六米,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迎面的院子里的石板路上,一字排开站着十几个手里端着长枪的汉子。那十几个黑乎乎的枪口,正紧紧地对着自己的脑袋。歪眼被瞄得口里一阵阵的发苦。还没等这班伪军完全反应过来,从他们左右和背后刷地又冒出了几十杆长枪跟人马。数倍于自己的人马跟火力,顿时让歪眼跟他手下人的大脑顿时进入了停机状态。立定在那儿,一动都不敢动。
“放下枪就活命!”几十人一起喊出来的口令,把歪眼从呆滞中叫醒过来,同时也把所有伪军心里那最后一点抗争的念头打消得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多余的动作,十二个伪军几乎同时放下了手里的长枪,并且以非常专业的动作直刷刷地举起了双手。
看着那班被绑成粽子模样的伪军,陈癞子放声地笑了起来:“他娘的,这一百多里山路总算没白绕。”
这事还得从冷山众土匪出发前说起。自从听说自己这冷山抗日军出名后,陈癞子跟朱五就一直想找机会干上一票大买卖。这一来,可以进一步加深自己在冷山一带的盛名。二来也是陈癞子心里早就想干的事,让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冷山土匪之王。对陈癞子心中所想,朱五十分清楚,打心里也是非常支持的。别的先不去说,水涨船高这一个简单之极的道理,朱五还是很清楚的。于是把老杆子跟陈二还有风标一块叫上,商量了半天,这才有了一个计划。
就时下土匪所面临的情况来看,想在鬼子毫无察觉之下在冷山中心地带搞出点什么事来,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单单只是封锁线里那些密密麻麻的哨卡岗楼,就足以让陈癞子他们头痛不已了。在中心地带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土匪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冷山一些边远地点。搞庙塘这个主意是风标提出来的。为什么要选择庙塘,风标给出了让人无法反对的三点理由:第一,庙塘紧靠冷山西南山角,不论是进或出山区都很方便,用时很少。既安全又不易让鬼子有所察觉。第二,这庙塘地处封锁圈外达二十来里远,加上鬼子在此处的守备力量薄弱。以土匪们目前的实力来看,完全有把握把守备庙塘的鬼子兵跟伪军一口吃掉。第三,风标本身就是庙塘人。打庙塘时土匪们不但可以得到情报支持,必要时还能得到一定数量的人力支持。风标所提的三大好处深深地打动了冷山四大把头的心。当下便一起拍板,打庙塘,搞鬼子。
就这样,在大把头的带领下,冷山土匪一反常态,没留下一个土匪守老巢。统统地背上武器,绕了整整一百二十来里山路,赶到了庙塘。其实在出发前,朱五本想留下十几号人马镇守老巢的。结果让陈癞子否定了:“这次打庙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鬼子可不是泥捏出来的。再说咱们人数也不是太占便宜,所以这个寨子就没有必要留什么人镇守了。只要把东西藏实了就行。真到了关键时刻,多十几个人远比少十几个人强!”朱五一听是这个理,也就点头同意了。
一百多里的山路足足耗去冷山土匪们整整一天半的时间,直到正月十七晌午时分才赶到庙塘。因为怕走漏了风声,土匪们在山中窝了一个下午。直到天全黑了后,这才在风标的带领下溜进了离哨卡不算很远的刘家院子。
风标便是这个院子的人。虽说风标这货早些年离开院子,去了省城。后来又犯了案子成了土匪。可这家伙在刘家院子的人气一点不差。冷山众土匪在风标的安排下,受到了异常热情的招待。尤其在搞清楚了土匪们来庙塘的真正原因后,乡亲们的热情让这班总自称铁石心肠的土匪们也着实感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