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几米,大把头满脸堆笑地把客人引进了老窝。别看那位中年男子前面表现得有点尿,可这会儿说话变得利索了不少,跟他自己介绍的身份比较相近。此人姓唐,祖籍也是这冷山地区的。现下身份是国军上校特使,而跟他一起来的是他的亲兵。
堂堂国军上校怎么会跑到日占区的大山里来呢?这事还得说到陈二身上。自打炸了那紫水大桥后啊,这事不但在冷山传成了神话,就连远在大后方的国统区也是传得沸沸扬扬。对于这一次改变整个战役最后结局的事件,在招来鬼子疯狂报复的同时,也很自然地引起了国军情报机关的重视。原先他们本意是想捞点功捞些好处,可一查才发现这根本与自己无关。这是那个不知怎么就一下子横空出世的冷山抗日军所为。照惯例这事也就到这打住了,要想冒功随便乱写一气就成,反正没谁敢亲自去日占区证实。可事偏生就这么巧,负责调查此事的长官是冷山本地人。一听自己家乡出了这么档子事,便来了劲。这冷山人都有一怪毛病,家乡观念特严重。直接下令不准属下人冒领功劳。自己家乡冒死冒活地搞出这样一件长脸的事,作为冷山子弟可不敢让旁人沾了去。这要是万一让家乡人知道,自己就没脸回乡了。不但这样,他还下令让手下人一定想办法查清这冷山抗日军的真实面貌。这一查还真查出点事来,这冷山抗日军还干了不少长脸之事。加上冷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他认为有这样一支武装在此活动,对国军的好处多多,但是关键要能为己用。抱着这种心态,他便把事情报了上去。冷山自古出战将,到了民国也不例外。这事很快就在国军军官中的冷山子弟间传开了。共同的心态让他们加紧四处游说,一时间冷山抗日军成了香饽饽。听说连最高领袖对此也有所耳闻。一来二去的,如何整编扩充这只小小武装的事,也就正儿八经地摆到了桌面上。
这位唐长官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乔装打扮,带着卫兵潜回了冷山。由于这冷山抗日军刚搞完庙塘,躲进了深山。唐上校根本没有能力找上正主,只能去八卦镇向蒋家院子的族长求助。身为冷山第一宗院,蒋家族长对冷山一带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因为这唐长官一是代表政府,二来也是冷山本土子弟。所以蒋家院子的族长二话没说,就答应出手帮忙。并且派自己的亲孙子护送唐长官进山。
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把头陈癞子可是乐歪了嘴,朱五的脸上也跟着笑开了花,忙手忙脚地指挥手下准备酒席。折腾了半天后,酒席总算是弄好了。一开席,唐长官便举杯敬酒。敬酒词虽然文绉绉的,可大伙还算能听懂:第一,他是代表政府向大伙表示感谢。第二是恭喜冷山众土匪。因为大伙共同努力打鬼子,成绩突出,所以大伙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唐上校这次来冷山就是来招安大伙的。
说完话,喝完酒,姓唐的从怀里拿出了几张纸来。打开后,陈二才知道这个就是所谓的委任状。唐上校笑着把这几张纸递给了陈癞子。尽管事先猜到事情的大概,可真到了这时,陈癞子的心跳得异常厉害,全身的血一个劲地往头顶冲,烧得他连句话都说不清楚,只知道捏着手里的委任状一个劲地傻笑。这情形过了好一会儿才有所好转。
一顿好吃好喝,再把四位客人安顿好后,大伙才凑到一块仔细研究这几张纸。认识字的陈二算是清楚了这委任状是什么样子的了。姓唐的一共给了陈癞子六张没写姓名的委任状。一张中校的,两张少校的,三张上尉的。对这些校啊尉啊什么的,陈二也不知道是多大的官。听了老杆子的解释后,这才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