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冷山抗日军这隐患逐出冷山地界,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便是尽力消除其在冷山的生存土壤。只要能约束手下,不再无故对冷山百姓动刀枪或逼压为祸,就村上对中国百姓的了解,这绝大部分的百姓是不会轻易作出强力反抗的。毕竟人都会怕死的。只要能活得过去,大多不会铤而走险的。失去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响应,冷山抗日军的生存空间也就会因此而逐渐萎缩。
这第四条村上没对别人讲,因为这实在不是可以见光的做法。因此只有唐宝国清楚并帮忙去执行这条计策。说白了很简单,冷山抗日军不是已经潜出了冷山地界吗,照村上与唐宝国商量的意思来看,就干脆想法子不让这抗日军回到冷山地界不就成了嘛。当然,这冷山抗日军回不会冷山可不是村上跟唐宝国说了就能算的。就跟抗日军多次交手来看,村上深知其战斗力与战法的可怕。经过断桥事件后,抗日军所掌握的力量究竟会发展壮大到何种地步,这事村上也说不清楚。一旦冷山抗日军完全把从断桥捞到的好处转化成战斗力后,再次出手的抗日军绝对是雷霆一击。所以还想采用以往的剿灭手段,已经不现实。也不合乎村上的根本利益。
当然,想把这雷霆一击化解于无形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就看村上怎么去做这祸水东引之事。这对村上来讲,还真是一个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可这事不是单方面能办成的,他村上想办那也得冷山抗日军配合。这时,村上手里那点可怜的情报总算是派上了用场。根据他掌握的来源于国军方面的“可靠”消息,这冷山抗日军中的成员大多是由冷山籍人士组成,这其中也包括军事主官。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拉丁即成军,成军便胜虎”这话他村上在所有有关冷山的历史文献中都曾看到。血淋淋的事实也证明了这句话的真实程度。一支人数并不多的小股敌后武装,其所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已经说明了所有问题。既然这支武装是以冷山人为主,那就村上对冷山人的了解,他有理由相信自己针对冷山人开出的极为有利、针对性很强的条件能让冷山抗日军很难对此生出放弃的想法。尤其是他村上派出说服的使者的特殊性,使他的计划更有了成功的把握。
村上让唐宝国出面,向冷山所有大宗院主事传达了一条对三方都十分有利的建议。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请这些宗院的主事替自己给冷山抗日军传达一个特别合作计划。既然冷山抗日军已经潜出了冷山地界,那就不要再把手伸回冷山境内了。三省相连,有太多的空间供冷山抗日军折腾了。如果在他村上任期内,冷山抗日军能就此不再在冷山乱动刀枪,他村上是很愿意与抗日军相安共存的。当然,既然是采取合作方式,村上也会表示出自己的诚意。他保证在其任期内绝不轻易对抗日军采用武力相加的手段,更加保证不会对冷山各宗院轻动兵刀。并且会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宗院一定的自主权力,从而减少互相之间毫无意义的争斗与牺牲。为了进一步表明他对此事的重视,村上还主动提出每年将通过第三方向抗日军首脑提供一笔钱财。虽然不会太多,但也算是一番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