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是少了点,可这比那甜水集要好打太多。两处不同的目标让风标好生伤神了一回,到底打哪里,风标心里也没底。虽然从他内心深处比较偏向甜水集,可这打鬼子不是件开玩笑的事,他肩上还担着其他四十九个兄弟的命呢。这万一要出点什么差错,让他风标怎么跟大家伙交代。这青叽镇好打是好打,就是油水太少。带着兄弟去弄一医院躺在床上半残的鬼子,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左思右想考虑了半天,风标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对青叽镇下手。油水少点就少点,总比没有强。再说了,还是有近二十条枪。连上上回在了知镇搞来的家伙,也够得上大把头说的利息的数目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日后哪怕他风标直到轮换为止,不再去打鬼子的任何主意,也足够去应付陈癞子要的账。
当然,这想法也就是那么随意一想而已,风标可不是看了便宜不动心的人。别说是有了条件去吃,就是没有条件,那也要变着法子去鬼子手里抢来吃。不然,这日后还不让其他人把自己看扁啊。丢命的事可以做,但丢脸的事风标坚决不做。
下定了动青叽镇的主意后,风标开始调动心思与人手,绕到这事上转动了起来。虽说这青叽镇的事有文耀先主动帮忙,但毕竟是动刀枪的血腥活,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事情。详细的情报还得是自己人亲自去弄。具体的行动步骤跟时间也不能对文耀先透露。人心隔肚皮,谁也别太相信谁。再说这姓文的也不是冷山自家人。在风标看来,只要不是冷山自家人的话,说得再好听,那也得防上一手。除非真正取得了他的信任,不然打死他风标也不会轻易相信外乡人。
在一面忙这事的同时,风标也没真正放下心里动甜水集的念头。其实风标也知道这甜水集的油水也足不到哪里去,而且还不好打。心里想动它的真正原因有两点。一是这里靠近鬼子的前线。一旦动了这里,影响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在风标来万山之前,就曾经为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打鬼子的事向李询请教过。当时李询是这样讲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敌后抗日的真正目的并不完全是去消灭或干掉多少鬼子兵,又或是抢夺烧毁多少被鬼子掠夺的物资。真正关键的是用不断战斗的方式去唤醒更加多的中国人重新站起来,并加入到抗争的行列中来。只有做到这一点,中华民族才真正算是有了希望。一个有希望有斗志的民族是绝对不会被历史抛弃的。”
对于李询所说的话,风标并不是特别的清楚,可有一条风标是知道的。这中国与鬼子之间就好比是两个宗院之间的决斗一样,别看鬼子这方面占了先机,可只能算是一时之胜。并不代表永远如此。而中国就好比这吃亏的一方,虽说宗院大人也多,可院子里的人并不团结。而且大多数的人还血性不够。现在唯一的方法,就要看宗院这些血性足的人怎么去带领了。吃了亏不怕,自己人多。只要把所有人的血性全激了起来,这丢的脸面跟场子早晚能找回来。而时下冷山抗日军跟李询他们的同志,正是这些血性足的汉子。不但得自己动手找回脸面跟场子,还得把更多的宗院人全部拉到这中间来。只有这样,这决斗才真正叫赢。这也正是风标心里更想动甜水集的原因,当然这只是第一点。第二点,风标已经打听到这甜水集据点虽说别的方面油水少,可这里有一样让冷山抗日军头头脑脑快想疯了的东西,那就是迫击炮。虽然这迫击炮到底是什么样子,风标并不清楚,他从来也没见过。可这迫击炮炮弹,他风标可熟悉。冷山老巢的军火库里可足足躺着三十六箱这东西。听老油条讲,这东西厉害,一炸就是一大片。真要是让他风标捞上一门两门的,想不发都不行。到那时候,大把头一定高兴地拿米酒把风标给灌死过去。为这个,风标可是冒着极大的危险,在万山风声正紧的时候,亲自混进甜水集,趴在鬼子的据点旁足足观察了两天。再加上暗线递过来的情报,风标这才搞清楚这甜水集据点的鬼子油水不足的真正原因。原来这里是鬼子的一个器械修理所。是个不怎么重要的地方,油水自然少。里面枪炮倒是有的,就是不知道能用不能用。这也正是让风标最后下决心暂时不动这里的关键。他可不想费了老大的劲,只抢一堆废铁回来。那就太划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