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第一次见面_一夜情缘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十.第一次见面(1 / 2)

周六下午一点半,丁克提前半个小时赶到了卡萨布兰卡咖啡馆。丁克有个习惯,与别人见面都是提前约好,并提前赶到。丁克认为见面不准时特别是迟到让对方等自己是浪费对方时间,是不礼貌的行为。再说丁克也不是太熟悉卡萨布兰卡咖啡馆的地址,所以在丁丁地图网站查好公交路线后就提前些出发了。幸好不用倒车,一路公交车就到达了目的地。

丁克从上大学起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记得那时父母是挣死工资的普通干部,为了更新奶奶家的老宅子,把积蓄都花的差不多了。父母还要承担自己与妹妹的上学费用。幸好自己是通过全国高考考取的全日制统招大学本科,那时主要由国家承担学费,学生只象征性支付一点学费。所以父母主要负担的是自己的生活费。但自己不挣钱,知道父母挣工资也不容易,因此生活很节俭。每月国家还有点生活补助,自己有好几个寒暑假也在勤工俭学,没有花家里很多钱,由此也养成了自己的勤俭习惯。丁克是作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经济与投资很敏感很熟悉,因此一参加工作稍有积蓄就投资入了股市,多年下来虽然有赔有赚,但主要靠着对一笔内部职工股的长期投资还是实现了总体相当的盈利,前几年在济南一次性付款投资买下了一套写字间。丁克觉得投资一套房产是明智的,这样按月可以得到一笔租金,另外房产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稳步保值增值的,这样感觉比较踏实。丁克理财是属于保守稳健谨慎型的,不但不喜欢银行按揭贷款,也不喜欢信用卡透支,只是喜欢投资与再投资。虽然也有能力买一部轿车代步,但丁克总感觉汽车是纯花钱的消费,不但在不断贬值折旧,还要承担各种日常保养消耗费用,还要办理各种验车、保险、交养路费等手续,还要考虑停车被盗等问题,很麻烦。再说自己目前住在单位提供的免费宿舍内,宿舍离单位不远,骑自行车只有十分钟路程,还锻炼身体,因此觉得买车更没必要了。平时业余时间很少到别处去。如外出一般也是尽量坐公交,实在不方便时才坐出租车。

丁克进入了卡萨布兰卡咖啡馆后,找了一个既不靠窗也不靠里而是比较靠中间的位子坐了下来,面朝咖啡馆大门静静的等待着凡笛的到来。

凡笛在家仔细的画了淡妆,然后准时在约定时间前五分钟推开了咖啡馆大门走了进来。只所以选择提前五分钟,凡笛是有讲究的。来的太早显得自己太掉价,来的再晚些又感觉留给对方的印象会不太好。凡笛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应该说在某些方面智商不逊色于丁克。

因为丁克与凡笛都在爱情小屋交友网站上留了照片,所以双方几乎都同时认出了对方。丁克赶忙站起来,对凡笛说:“你好。”

凡笛也有些腼腆的回复说:“你好。”然后就在丁克对面坐下来。在第一次刚见面时双方都有些紧张,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丁克第一印象觉得凡笛比照片上稍微更成熟一些,估计网站上的照片是以前某个时间拍的吧。女孩子都想年轻些,也正常,自己对凡笛的形象也很满意。丁克审美观是喜欢高挑有曲线丰满些的女孩子,恰好凡笛符合这一点。

凡笛在丁克站起来迎接自己时感觉丁克好象还不如穿着高跟鞋的自己高,心想:他身高应该没有一米七二吧,估计不超过一米七,另外好象比照片上还显年轻,不象三十五岁,倒象是二十几岁模样,长得也挺瘦的,因此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凡笛喜欢的男生类型是属于高高大大、成熟稳健型的,就象自己初恋男友那样。又一次想起了初恋男友,凡笛不免心里一酸。

丁克见凡笛不大高兴的样子,觉得可能是不太满意自己吧。不管怎样,觉得既然见面了,那就随便聊聊吧。反正丁克也没把这次见面看成是非成功不可的战役。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特别是网友见面。每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侧重点都不一样很正常。

丁克问凡笛:李小姐,喜欢喝点什麽?

凡笛:我要一杯摩卡。

丁克:那来两杯摩卡吧,一人一杯。另外再上点甜品,好吗?

凡笛嗯了一声:随便吧。

然后是一小段冷场。因为是第一次直接见面交流,不象网络交流那样放得开,双方都在打量对方也在想自己的表现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对方的期望值,再说现实中的交流是即时的,往往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去组织思路与语言,很多比较直接尖锐的问题也无法当面讲,所以很多时候,直接见面的印象不如虚拟世界美好,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辞、不喜欢吹嘘奉承的人来说,丁克与凡笛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这种状况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幻想的喜好,因为虚拟世界往往比现实世界更美好。很多网络情缘都因此而一次性见光死了。

丁克想一般网友见面都是男方主动的,因此首先开了口:李小姐,最近工作生活过得怎样?

凡笛:马马虎虎,一般吧。

丁克听了这回答,想:基本等于没说,但自己问的也太笼统了,不怪对方。还是要放松随便些,两个人又不是小孩子了,没必要绞尽脑汁设计那些很虚花里胡哨的浪漫情节,实际些好。就又接着问:那单位离住的地方远吗?

凡笛:不算远也不算近,坐地铁然后倒一次公交车。

丁克:嗯,上海太大了。所以人往往会活得比较累,压力大些。下面的中小城市会舒服些。

凡笛:那你为什麽要从济南来上海呢?济南别名泉城,应该是个很不错的城市吧。对了,我一直没问你叫什麽名字呢?

丁克:嗯,你不说我倒忘了告诉你我的名字,其实应该早告诉你的,是我粗心大意了。你叫我阿琳好了。琳是王字旁加两个木字的琳。

凡笛:阿琳?怎麽听起来象个女孩子名字?

阿琳:没办法,父母起的名字。好象是美玉的意思。不是有个成语叫琳琅满目吗?名字其实就是个符号而已。刚才你说济南应该是个不错的城市。怎麽说呢?如果一个人喜欢过“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样的传统悠闲生活,那么济南应该也算是个适合的地方。但济南的工作发展机会比上海少很多,再说上海更适合单身年轻人吧。上海更自由、更尊重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大龄单身青年在中小城市会感觉比较沉闷。所以我就零六年来闯荡上海滩了。呵呵。

凡笛:我记得你好象写过一篇随笔,叫《上海,鸦片之城》,写的就是对上海的感受,对吧。

阿琳:嗯。上海有时就象鸦片。你长时间接触它,会感到它的压力,但如果你长时间离开它,又会不习惯,总觉得少点什麽。比喻一下的说: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上海,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请你把他送到上海,因为那里是地狱。

凡笛:呵呵,借鉴了《北京人在纽约》篇首语啊。那对你来说,上海是天堂还是地狱呢?

阿琳:每个人对上海的感觉都不一样吧。对有的人来说,上海离天堂更近些;对有的人来说,上海离地狱更近些。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方式,生活总是在别处,或者说生活也和婚姻一样,也是有围墙效应的。总体来说,上海更适合闯事业的单身年轻人,不太适合喜欢过传统悠闲生活的有家室之人。所以上海虽然有利有弊,但对我来说利大于弊吧。如果我能早来几年就好了,那样机会会更多。自己本质上不属于很闯荡的人,在济南工作生活都很安逸,但却感到窒息。年龄也越来越大了。心想:再不选择出来闯闯,也许自己整个人就废了。以前的跳槽经历告诉自己“人挪活、树挪死”,趁着年轻出来闯闯见见世面一般来说没什麽大错误。

凡笛:你说的有道理。没想过万一跳错了怎麽办吗?比如工作不顺利怎样应对呢?

阿琳:想过的。所以我选择了骑驴找马。意思是在济南还没有辞职前就找好上海的工作,这样保险些。济南办好辞职手续可以立马到上海工作,不耽误挣钱。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工作生涯开始往往不会很顺利,所以我有随时跳槽以寻找更合适机会的心理准备。我现在在上海已经跳过一次。只要能在上海立足脚跟,接下来就比较好办了。有句俗话话糙理不糙: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处不留爷,爷干个体户。呵呵。

凡笛听了这个俗语,也跟着笑了起来。真的是话糙理不糙啊。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精神就好。自己从大学毕业进入现在单位后一直没有跳过槽,不知道跳槽是什麽感觉,因此好象是自言自语道:我没有跳过槽,好象很怕跳槽的。

阿琳听了凡笛这话,安慰她说: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工作、第一次恋爱、第一次婚姻,每个第一次选择往往都是一个很犹豫很矛盾的心理过程。等你选择了,走过去了,回头看看,就会感觉原来不过如此,没当初想象的那麽难、那麽不好。跳槽也是如此。颇有些象“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一般来说,跳槽对提升自己的职位待遇、丰富自己的阅历都有好处。但如果一开始就进入了很好的单位。而这个单位有很好的管理机制与工作环境的话,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毕竟跳槽总是有个心理波动期,也有一定失败风险。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一开始就选对了自己的工作单位,所以往往需要跳几次比较一番才会比较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真实能力、体会到适应什麽样的工作环境。总之一句话:年轻人不要悔。大不了从头再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