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而过了。
看着冷雨寒至从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开始,一直不发一言,只是低着头。细一看,两行清泪悄然的滑下了他的脸颊,遂明白了他的心思。不由心疼万分,直觉得那泪水打尽了自己的心头。
“怎么哭了。”轻抬起他的下额,抚着他的脸颊,试去了他的泪水,逍遥柔声说道:“实话说与你听,本王知道你乃是英杰镇王的人,也知道这孩子乃是英杰镇王的。可本王现在只想告诉你,不管你过去如何,现在你是本王的人,本王喜欢你,本王决不会放开你的。”
冷雨寒听此,抬起犹带泪痕的脸颊,定定的看着逍遥。心中独自盘问:幸福真的会属于我吗?我可以相信你吗?凤逍遥,天人一般的人物,真的会喜欢上我这样的下贱之人吗?
“想什么呢?”看着他带泪痕的面容上变幻着不同的神情,知道光凭几句话,是不能让他放下心中的石头的,逍遥觉得应该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她柔声说道:“你放心吧,本王一定好好疼你,也会疼你的宝贝儿子的。唉!多说无益,以后你自会明白的。”
‘儿子’想起了子墨,冷雨寒看着犹独自沉睡的可爱少年,心中一暖。如果跟着逍遥亲王,他也会有个好的归宿吧。为了他,自己忍受着,为了他,自己在活着。
那今天,为了他,自己再沦陷一次,可好?
不过,这次自己是真的沦陷了。所以,为了他,无论是尊严,还是脸面,自己都能够舍弃。但这次,自己是把心沦陷了,把心送给了面前的光芒四射的贵人。为了儿子只是个借口,其实是自己离不开她了。但愿她不要再一次把自己推向黑暗,如若那样,真的就是到了放弃一切的时候了。
……
逍遥看着冷雨寒,冷雨寒轻偎在逍遥的怀中,两人默默无声的传递着彼此的心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任我逍遥卷第十五章欢聚,有喜
逍遥亲口应允了莫青莲与玉清的婚事,两人甚为欢喜。冷雨寒也在逍遥的直言相告下知产了逍遥的真实身份,心中惶恐不已,为了自已不知不觉间已经沉沦下去的心,为了自己不知何时已经付出的真情,更为了两人之间遥不可及的天地之别。
逍遥心中明白冷雨寒的种种故虑,也在他的彷徨失意间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真实感情,心痛之余也不免难伤,只愿时间能消融一切,只愿时间能证明自己对他的真情。
…………
就在当天,莫青莲与玉清帮助冷雨寒取下了束缚在身已经几月有余的黯然销魂镇。
冷雨寒在下人的扶持下沐浴更衣,换上了一身新装,在小红的带领下来到了厅堂,与逍遥见面。
淡蓝色的长裙,素雅及地;同色系的短衣,上绣着银白色的无忧花,低胸大开领,露出了一片光洁的胸膛;淡雅忧郁之色满溢全身,直让人想怜惜爱护。
长发没有束起,柔顺的披在肩头,没有完全擦试干净,尚有几滴水珠顺着发梢滴落,更是平添了几分风韵。
眼角虽然因为岁月风霜的原因已经留下了几丝细细的鱼尾纹,可是保持良好的身材,却不象是一个已经有了十几岁孩子的父亲。
这样的冷雨寒此时就站在逍遥与众位玉主的面前,不说逍遥会目不转睛的看着他,就连众位美男子也不能自持的紧盯着他瞧,对于美的欣赏,人类一向是不能够自持的。
冷雨寒被众人看的羞涩起来,面容微微发红。轻移脚步走到了逍遥的面前,跪拜了下去,“贱奴冷雨寒参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低沉圆润的声音很是好听,逍遥微微一笑,说道:“起来吧,这是外面不称王爷,以后称主子好了。”
“是,谢主子。”逆境中呆的久了,冷雨寒早已经学会了乖顺,忙改口称是。
“来雨寒,我来向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我的夫人。”逍遥拉着站起的冷雨寒走到众位爱人面前,一一向他介绍起来,“这是正夫人子云,这是侧夫雷聿。”
“二位二夫人好,雨寒有礼人。”冷雨寒知道这是两位尊贵的亲王妃,忙跪拜了下去,而拉着他的逍遥并未阻止,毕竟这是对凤、雷二人地位的召显,也是必要的礼数。
“冷公子请起吧。”子云与雷聿同声说道,身为侧妃的雷聿伸手轻扶起了冷雨寒。
“谢二位夫人。”冷雨寒低声再谢。
“雨寒,这是黑影,这是林夕,这是水流云,这是云飞扬,他们四人是我的妾室。”逍遥继续拉着他,依照四位美男入府的继续依次介绍着。
“四位夫人好。”冷雨寒知道所谓妾室,不是嫔或淑仪也必是贵人,无论是何封号,俱是高贵无比的贵夫,他赶紧跪拜了下去。
这次逍遥依然没有阻止,在四人同声说“请起”,在云飞扬的轻扶下,冷雨寒站了起来。
“好了,都认识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来日方长,有什么话,以后再说,有的是你们增进情感的机会的。”逍遥呵呵一笑,拉着雨寒走回了主位座,让他坐在了自已的身边,别有深意的说道,众位美男明白,这是在告诉他们,王爷想纳了冷雨寒。
众位玉主心中暗想着:王爷,天之骄子,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想收一个人还不容易,岂用得着告诉自己吗?不过是在意自己的心情罢了,这也算是王爷对自己的宠爱吧。
“都站着干吗?快快坐下,今天我们好好的欢聚一回,已经有几日不曾这样了吧。”逍遥见众位爱人只是呆呆的站立着,心中愧疚,生怕会是伤了爱人们,忙笑着向众人说道:“今天,我们就好好的玩上一天如何?”
“是,主了。”众玉主齐声应道,一齐坐了下来。
…………
因为算是家宴,所以等酒菜上齐后,逍遥禀退了所有的下人,带着爱人们,团团围坐在了圆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