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古城迁移 【3】 他的国_楼兰·殇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古城迁移 【3】 他的国(1 / 1)

尉屠耆逐渐羽翼丰满,又得到大汉天子谕令改封他为鄯善王,他便更是有恃无恐。即刻下令命巫师凯萨为本次国都监工,面向全国征集能工巧匠,数月却只有少数人报名参加本次建设。尉屠耆大怒,又颁布一道命令:在各部落寻找木匠、工匠、石匠、铁匠强制执行,捆绑押送至鄯善参与建设,并召集了青壮年数万余人,违令者杀无赦。

关于迁都。楼兰国民赞成和反对者参半,部分富商倒是愿意把家国都一同迁至鄯善,因为鄯善绿洲风景优美也属富饶之地。但是,大多数部落子民是持反对意见的,更不愿随国都一同迁途。理由有三:理由一,大多数牧民并不富裕,国都迁至鄯善,也就代表着楼兰经济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若随国都迁至鄯善,经济条件不允许。

理由二,迁都劳民伤财,国库为筹钱财,近来数年一定会增长税收。

理由三,迁都,重建国都必将大批量的伐林。森林对于地处沙漠周边的楼兰来说就是生命,没了森林国将不国,家将不家,必将被黄沙淹没。

所以当楼兰王颁布广招能工巧匠的时候大多数工匠是不愿去报名的,他们是以无声的方式在反抗。之后尉屠耆下令强制执行,捆绑能工巧匠至鄯善参与建设,弄得楼兰国内怨声满天,首领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祈祷家人能够平安已是万幸。

尉屠耆的举措虽惹众怒,却是必行,也是出于无奈的。他总不能不建王宫住在废墟之中吧!王宫相当于一个公司的接待室,那是一个国家的门面。王宫不但要建,而且要建设得无比豪华,凸显气势。建设王宫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是尉屠耆。错就错在那把火烧掉的首先是安归的妃子倾倒西域三十六国绝色美人茗妃的寝宫。

虽然王宫化为灰烬后在无人敢提及此事,人们心里是非常明白的,不仅仅是各部落首领大臣们明白,楼兰的百姓也明白。大家都明白那场火来的蹊跷,烧的更是明目张胆。

茗妃寝宫内无一人生还,数百条人命全部死在那场大火里。人们推理就算当时火势凶猛,就算奴婢们都昏睡在深夜里,那也不至于无一人生还吧。这是楼兰牧民心中最大的疑问,后来传闻有人在废墟中扒出了尸体,人不是被烧死的,是被人用利剑所杀。虽然无法核实,这却也是个最好的解释,合情合理的解释。

推理如下:有人夜闯茗妃寝宫企图斩草除根暗杀安归之子,随后对倾国倾城的茗妃不轨,遭到贞洁的茗妃誓死抵抗,行凶者一怒之下诛杀寝宫内数百条人命,之后为毁尸灭迹放了一把火烧掉了寝宫。

此人是谁呢?是谁敢与王室王妃下次毒手呢?只有一个人,就是那个卖国求荣诛杀亲兄,篡夺王位的尉屠耆。这顶帽子他丢不掉,他勾结汉人诛杀亲兄安归属实,篡夺王位属实,卖国求荣属实。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呢?再者茗妃与谁能有如此大的仇恨,又会是谁的眼中钉,肉中刺呢?是现居楼兰王位的尉屠耆。因为,茗妃替安归生了一子一女,子被安归王立为太子。为了王位,这位小太子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尉屠耆的威胁,特别是在这种群臣与国民都是被迫服从他这位国王的情况下。恐有人登高一呼,就众叛亲离了。

就是这些在民间的传闻影响着他,影响尉屠耆每走任何一步路都是艰难的。牧民不服他,对这位王是抱有成见的。更有甚者传言要杀了这位卖国求荣的王,寻找太子另立新王。对此传言,尉屠耆更加坚定,必须尽快找到王子安游子旋铲除后患。除此之外尉屠耆在中原重金聘请武林高手为自己训练了一批羽林卫保护自己的安全。

尉屠耆也非常无奈,他想做一个好王,万民拥戴的王。这一点在他初登王位的时候有展现出来。比如:他完全可以有理由杀掉不问青红皂白要杀他的那位重臣哈扎尔硕将军,可是他赦免了他,只是把他发配到了边界永不录用。然而哈扎尔硕并不领他的情,临走时还是那么的盛气凌人。他忍了,他确实想做一个好王。

在比如:他恨死了静安寺里的那些喇嘛们,是他们在他第一次踏上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时候,他们给他用楼兰最惨无人道的酷刑对待他,让他丢尽颜面。如今深夜里依然会被梦中那呕吐出来那数以千计的蛊虫吓醒。直至如今他已经手握重权了,却没有第一时间去报仇,去杀了那些曾经亲手为他种蛊毒的和尚。

种种说明尉屠耆确实想做一个好王,行德政的好王。可是他的大臣们不给他机会,他的子民们也不给他机会。就像是中原秦朝时的嬴政。秦国嬴政也是和他一样的经历,也是曾经被送往异国做人质,最后经商人吕不韦的辅助买通秦国内阁大臣保全登上王位。之后嬴政掌政权后及其凶狠毒辣,铲除异己绝不留情。就是他的凶狠才使得他成为千古一帝。

秦王嬴政的经历和他的经历几乎是一样的。尉屠耆在长安做人质的时候曾阅读过关于秦国的野史。有了前车之鉴,他深知,如果他不狠,他就无法去管理他的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