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杨逸参观了美国赫赫有名的硅谷,内心也被美国的雄厚实力震撼,尤其看到里面的专家几乎都是从各国高薪聘用来的,脑里突然出现一个念头:竞争!一个向全球招聘各种专家的计划开始在他脑里盘旋。
美国尽管在世界上名声不佳,民族主义也相当猖獗,通过几天的实地考察,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毅力和良好的素质,大部分人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很少有敷衍和磨洋工的,工作时认认真真,下班后就是彻底放松享受生活,并在遵纪守法上确实值得中国学习。
晚上,杨逸在中国驻美大使馆设宴招待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并特别邀请了一些外国专家学者,几乎网落了大部分在各行各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这些人都是大使馆平时密切注意的对象,杨逸一个电话,请帖很快就送到每一位的手上。
由于中国近几年的突然强势崛起,也引起了这些专家学者的兴趣,因此接到请帖的都欣然赴宴。
最激动的大概要算萧森萧老了。萧老几年前就知道老朋友有一个天才般的干孙子,后来知道他成了闻名于世的超人将军,前不久又一跃当上国家的元首。这一系列的变化,让他目不暇接,在极度震撼之余更加好奇起来。杨逸这次的美国之行,他就有一种预感,杨逸会跟他见面,不为别的,就冲与胡老的关系。
因此,在接到杨逸要在大使馆设宴招待大家的请帖,他就迫不及待的赶向大使馆。遗憾的是,杨逸还在外面参观,直到时间差不多,才听说杨逸到了。
“老萧啊,我们终于要亲眼见到杨主席了。”一位华人老者对旁边的萧老激动说道。
“呵呵,老程,你都七老八十的了,还这样激动,当心你家小孙女知道了笑你哦。”萧老看着老朋友打趣笑道。
“这不一样嘛,她那是盲目的追星,怎么能跟杨逸主席比?她听说杨逸主席今晚招待大家,还哭死哭活的要来,她以为是看演唱会,可以买票啊,呵呵。”
这时,外面传来声音:“到了,到了,大家安静,杨主席到了!”
一列车队缓缓驶进大使馆,所有来宾都激动的看着车队,不自觉的排队站好。
杨逸面带微笑的下车,向围在四周的来宾挥手致意,全身透出的亲活力立即感染了大家。
“杨主席好!”
“欢迎杨主席!”
………………
杨逸一一同大家亲切握手,当来到萧老前,驻美大使羊建明向他介绍是萧森萧老,杨逸立即激动的叫道:“萧老,您老好!”
“杨主席,您好啊!”
“萧老,晚上有时间吗?我们一起聊赖?”
“好啊,我可有不少话要跟您说啊。”
宴会前,杨逸照例发表一篇热情洋溢的发言,然后同所有人合影留念,萧老被杨逸拉着坐在身边。
宴会采用了美式西餐和中国的烹饪,杨逸甚至请来鲍尔为大家做烤全羊,鲍尔带来一大帮徒子徒孙,大使馆还专门为他们开辟了一个大大的烤房。当烤羊的香味传出来,引得无数人暗吞口水。
在一边陪杨逸聊天的萧老问道:“小逸,你怎么认识鲍尔的?他不是隐退了吗?”
“是在克林总统的庄园认识的,我很喜欢他的烤羊,便把他请过来了。”
“听说克林招待客人要请他都不容易,还是你有魅力,哈哈。”
浓浓的同胞之情贯穿了整个宴会,杨逸给大家留下了若干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真诚,他的睿智,他的幽默、大气、特殊的气质,无不让接触他的人心生亲近之心,似乎他天生就是一个杰出的领导人,能不自觉间赢得大家的好感和尊敬。尽管他年轻,但没有任何一人会感觉到不妥,只觉得接受他的安排和指令,是天经地义的事。
宴会结束后,宾客陆续离场。在萧老的提议下,有十来个老者留下来。
“小逸,这几位都是在各自领域的泰斗,你好好认识一下。”萧老逐个介绍,机械专家程一山、电子专家毛明、软件专家王志山、生物技术专家郑名求、经济学家邵其林、园林专家约翰.盖茨等等。
杨逸再次同大家握手,高兴说道:“各位专家教授,前辈,感谢你们能留下来。我的意思已经告诉萧老,…………中国欢迎你们回家!”
…………
“小逸,您说的成立高新技术实验室,想法很好,现在美国和大部分国家都在做类似工作,国内虽然也做了一些,但还是起步晚了,如果您真想搞出成果,有几点您必须要有思想准备,一是我们的后继人才不足,二是资金的耗费将是非常庞大,三是国内的环境,四是人们的思想,当然这跟第三点是相对应的,其他的也有,但这几点您必须要考虑好了。”
“萧老,各位前辈,萧老刚才提出的几点,切合了中国的实际,也是我们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们的人才不足,可以培养,比如送出去请进来,这方面我们做了好几十年,效果也不错,也可以向美国学习,提供优厚待遇聘请;在资金上,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即使国家再穷,都会不打折扣的供应,更何况我们的资金还是比较充足的;至于环境和思想问题,随着市场机制的健全,经济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技术产业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着提高,政府再加大整治力度,贪污腐败制假造假现象会得到控制,催生高技术产业的土壤也会出现,…………”
被激发出热情的一帮老专家最终答应回国组建实验室,因为大家基本上都退休了,与各自单位也没有劳动合约,也没有敏感的保密协定,回国不是很困难。在事情定下来后,杨逸叫来薛浩同大家见面。薛浩在哈佛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华裔专家都认识并欣赏他,也乐意由他来领头。
又在美国持续了两天,才结束这次的美国之行。期间,杨逸曾在下榻的酒店秘密会见了罗斯柴尔德的当家人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他是在大卫和大卫的爷爷梅耶的陪同下秘密前来的。老朋友相见格外高兴,尤其梅耶见到老朋友的孙子作了中国的元首,更是激动。阿姆斯洛当面承诺一定支持中国的发展,也希望家族的产业能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于是双方签订了秘密协定。罗斯柴尔德在中国甚至亚洲的产业正式交给大卫打理,其中中国占有的部分股份也签订了相关合同。
在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隆重送别仪式中,杨逸踏上专机,飞回北京。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杨逸就召集常委开会,汇报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环球访问,介绍了访问中取得的成绩和感想。于是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反腐上,杨逸决心好好治理一下,决定由副总理陈宇同挂帅,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散会后,杨逸刚回到办公室,陈宇同后脚就跟进来,一进来就诉苦:“小逸啊,您这样不是把我往火山上推吗?我在会上没敢驳您的面子,只能硬着头皮承担下来,但我是刚上来的外来干部,怎么开展工作啊?”
“呵呵,陈大哥,你可是当着大家的面答应了的啊,不会想耍赖吧?”杨逸知道他是想来讨尚方宝剑,故意夸大其词,也当成什么也不知道,随着他的意思玩起太极。
陈宇同终于意识到面前的人不只是年轻,还有令人恐怖的才智,只好投降道:“好了,我服了,可您也不能交给我就不管啊?”
“我什么时候说了不管?你不还没开始吗?等以后遇到困难再说吧,你呢,应该是先召集相关部门的同志开会,做一下部署,而不是来这儿诉苦,该头疼的应该是那些腐败分子,怎么轮到你了?”杨逸一本正经的说话,气势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让陈宇同心神一紧,突然发现坐在前面的是首长,而不仅仅是当年的小兄弟。
“好的,我马上去部署。”陈宇同也严肃答道,不敢再有一丝轻率之心。
杨逸的表情变得十分沉重,说:“陈大哥,这事你要多费心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攻坚战,几十年下来,腐败已成了国家的肿瘤,随时都会变成癌症,已到了不反不行的地步。这一仗,就有你来打,我绝对全力支持你,争取打好,打得漂亮,如果打得不好,我们难以向全国人民交代,甚至还会引起民愤。”
“主席啊,这里面牵扯太多太广,一旦失控,会出大事啊,我认为,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一味的抓或关,难以治本,应该慢慢来。我是这样想的,先加大反腐宣传力度,再让全社会进行一场大讨论,要让所有人意识都到我们是动真格的,那样行动起来就会减少不少阻力。”
杨逸闭上眼静静思考起来,他心里明白,光是为反腐而反腐,效果不会明显。但世上根本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也分析过西方的三权分立制,但在目前的土壤上难以行得通,中国在发展中也不适合权利的分散。
“这样吧,你先按照你的思路做起来,吸取前人的经验,最好不要雷声大雨点小,我们这一届新政府就从它开始。”
“你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还不回去看看?”
“等周末吧,这几天还走不开啊。”
“小逸,我以大哥的身份劝你两句,做领导的切忌事无巨细,有的事不需要你亲自过问的,就让其他人去做。可能你是出于事业心,想凡是俱美,有时会得不偿失。我跟你举个例子,我在刚走上仕途时做事无不面面俱到,只要自己能做的,都会亲自动手,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我当上上海市的一个区委书记。有一天,我偶然到食堂用餐,突然发现食堂师傅没有穿工作服,就把他叫过来问,哪知什么上岗证都没有,我当时就大发雷霆,责令后勤部门限期整改,并立即召开全区的卫生工作会议,那时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谁知第三天,上级领导就找我谈话,说我一个堂堂书记不去管大事,竟然管到一个做饭师傅身上去了。我当时莫名其妙,后来才听人说,那个师傅下岗后由于没有们路妻子常年生病家里又穷,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只好到食堂打杂,一年多来也学到了一手好手艺,偶尔也帮着炒几个菜,收入也渐渐高了,他生病的妻子也才同意看医生吃药。哪知那天刚好厨师有事请假,就请他帮一下忙,又恰好被我看见。第二天,那个师傅就被食堂辞退,当晚他的妻子就自杀死了。当时我那个后悔呀,恨不得狠狠甩自己几个耳光。隔了两天我带着礼物去看他,屋子关得好好的,打听后才知道,他把妻子的后事简单处理后,也出去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到现在我的心里都感到憋憋的。”
“小逸啊,我们做领导的千万不要瞎指挥,有时我们无意的一句话,都能决定他人的前途甚至生死,不得不谨慎啊。”
杨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