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_名门艳女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3章(2 / 2)

于是,两人从君子议定转向到文字合同,合同期为三年一换。

单从汉今的角度去看,吴正军并没有亏他,好茶坏茶一起统购。

在边城现有的市场处境下,无疑是占了好处。

万一茶叶没制好,很可能售不出去,白白废掉,比让利五元要划算得多。

吴正军生性圆滑,竟从汉今让利五元的全年支出,就将节约几万到几十万。

再则,汉今偷运到新市镇,按其沐川的国家正规收税标准付税金。

自然就比边城的行业税金得益得多,双方其乐无穷。

合同生效日期订在女工人到茶场上班的那一天开始,吴正军没给汉今透露他的爱人就是出生在茶场山的右侧面的屏山县境内。

他下山就直奔其爱人的娘家,心想:“才不跑回沐川去招人,这地方更近。”

坝村茶场招女工的消息传开,这儿距坝村茶场只有七十公里路程。

招了七十多名女工,在第三天就浩浩荡荡地上茶场来了。

吴正军为了安定下女工的心,自己额外付给每名女工一部分生活补助。

汉今见女工到齐,便将茶场的所有不得力、不听安排的男工打发走。

留下三十多名过去的老部下男工,算是顺利到位。

吴正军的全部流动资金不足五万元,但他知道,茶场茶叶不是一下就制成了一大堆来摆起。

而是一斤两斤、一百斤两百斤地制的,五万元钱的转动,不成问题。

买点卖点,卖点买点,这叫滚生意,也叫滚雪球。

从此,吴正军就成了坝村茶场的第二把手,经常跑来帮忙指挥工人干活。

庄子、老子、三国志、论语,让他吹天书一般惹着汉今和工人大开眼界。

有些人干脆呼他为二老板,或者二股东。

他与汉今惟一分开了的东西就是付钱和收钱,其他吃食劳动一个样。

他虽然没有打算侵吞汉今的资产,却变相地握住了汉今的发展命脉。

他对工人的态度,简直比汉今和气了十倍有多。

工人都乐意听他的指挥:“我是西昌农专茶叶园艺系毕业的大专生,对茶叶的了解不是外行。”

、送礼必定有事

汉今是实践型人,没读过专门的茶叶系学。

但在阿爸的手里,学通不少的技艺。

一旦与吴正军争论起来,就硬拉手一起坐上工艺锅。

比试谁制名茶又快又好,每次都是吴正军甘拜下风。

“我是理论型人,你应该听我的一些见解,结合你的实践,不就大事干得更大了么?”

汉今趣说:“当然是,不过,你这个大专生给我这个大专生有点不一样,你老是吹之乎者也,我老是讲古人云,工人们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吴正军比汉今微矮一点:“当然听你的,你是老板、场长、董事长、总裁、总统,我是要加个‘二’在前面嘛!”

行半里步,行出不行之步,这是汉今的样本。

且说胡清泉在红村过完年,回到边城气象局。

想不出谋生的办法,就在街上四处找朋友,打听挣钱的门道。

这天,唐苛旧搬完一批家具回来,没进屋坐就跑到隔壁来找胡清泉。

“亲家!你不是找门路吗?我今天听到了一个。”

胡清泉翻身站下床来,全身松动了一次。

“什么门路?”

唐苛旧说:“今天见送木材的一个司机,说三区的罗河林场要开采砍木了,县委准备同林木工商合资开采,正在接洽包工头,拉开发队伍,你明天去县委打听一下。”

县委有一名蒋力,是刚从岷山民贸校毕业进去工作的,跟胡清泉比较熟。

第二天,胡清泉赶到县委来问蒋力。

“不是说县委要开采罗河林场吗?”

蒋力说:“你娃的资本有多大?一个合格的包工头要找够五十名伐木工,还要在包工完工后才能领到钱,你的情况我清楚,供不起一年的木工生活开支。算了,钓你的鱼去。”

胡清泉不信,他要凑足木工和钱来承包伐木。

先后找了几家他认为可靠的单位借款,没着落。

便在阿爸的手里要来十几斤最好的名茶,跑到国土局去找当初同意他搞屋面工程的局长汪涛。

汪涛一见胡清泉送如此的大礼,欢喜不止。

“说吧,小胡,只要送礼必定有事。”

胡清泉说:“我想在国土局借两万来承包罗河伐木工程。”

胡清泉怕汪涛不答应,忙细说开来。

“汪大姐,你是知道的,伐木是非赚钱不可的事,机会不多,我又闲着没事干,一家人要吃饭啊!国土局借给我,年底就还给你们。”

汪涛变了脸说:“国家的公款,怎么可能借给私人?制度不通顺,我办不到!”

胡清泉眼睁睁地看着办公室桌上的名茶,说不出话来。

心想:“他娘的可惜了,可惜我送了这千多元的大礼。”

汪涛抹了一下鸡窝般的鬈发说:“茶叶你还是带走,我不能无功受禄。”

胡清泉顿了一下,认为都送出手了又收回来,会大失脸面,其小气相更会让别人看不起眼。

“汪大姐,你小看我胡清泉,这点茶叶就算作几年来的交道,你收下。让我带走,谁都不愿。”

汪涛想不过:“收就收,我又没请你送来。”

嘴里吐出两字:“慢走。”

、有点像活人睡棺材

胡清泉坐在椅子上不走人:“我的局长大姐啊!你帮我借二万元吧!”

这时,突然进来两个国土职员。

“呵!局长!好茶!我们吃点吧?”

汪涛把茶叶抓在手里说:“我老家自种的茶叶,拿来让我找买主,你们要吃就摸钱来买,绝对的好茶。”

两职员看了一眼胡清泉,对汪涛说:“他就是你的姨侄儿?上回搞屋面工程不就是他吗?”

汪涛漏了话题,但仍不改口说:“他是卖茶叶的,正在讨价还价?”

等几名职员走开后,汪涛小声说:“借钱的事,不要再说了,晚上到我家吃饭。”

久打官场仗、久磨生意经的胡清泉乐开了怀。

只要有了晚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