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_校园赌神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八章(1 / 1)

校园赌神3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

根据国外权威的中国研究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步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到时候,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老年人的问题已经逐步呈现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李秋逸认为是老年人独居空巢,孤独无依的情感缺少。的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人已经告别了哪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但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化,青壮年劳动力远异乡淘金挖银,却留下了习惯儿孙绕膝生活的老人

中国文化向来讲求家庭观念,自古就有亲亲、尊尊的优良传统。现在许多年轻人并非不孝,但孝敬之心却并未到点子上。他们以为自己在外打拼,把心血换成锦衣玉食回报给父母,那就是“孝”了,却不知道,父母操劳一生,只需老来能有儿孙膝下做伴,安享天伦之乐。

李秋逸教学的房间斜对面,就可以看到一位孤独的老人。老人姓江,是镇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江大爷教子有方,一子一女都上了重点大学,现在一个在深圳一家大公司做副总,另一个则在临近的新远市工商局干公务员。由于子女远在他乡,老人便只好与妻子相依为命。可前不久老伴突发心脏病去世,江大爷便孑然一身,住在老房子里。

听说江老师曾被接去过深圳,但那里如麻的人群又把他逼回来了。儿女很孝顺,不时给老人寄钱,但江大爷却很不开心。白天他还能串串门,或者摆副象棋在家门口,与镇上的老人对弈。到了晚上,江大爷就只能守着收音机或电视机过日子了。

原本江老师是来给黄家做家教的,而且还分文不收。但韩芝玲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怕有个什么闪失,便婉言拒绝。李秋逸经常能在下午放学后见到,斜对面的老人抱着收音机,守着空荡荡的棋盘,任夜风吹拂着自己干瘦的身子。

有好几个下午,李秋逸发现江大爷捧着收音机却没有打开听,而是竖起耳朵在听别的什么声音。李秋逸一捉摸,原来他是在倾听孩子们背课文。李秋逸揣测,也许教了几十年书的江大爷,心还留在讲台上吧。

一天下午,李秋逸上完课,便带着北成、南成来到江大爷家。老人的棋盘依然空空如也,李秋逸顺水推舟,上起了象棋课。

江大爷对李秋逸师徒的到来,显得十分惊喜。他听说过李秋逸在黄家的事,人们都在传这个小伙子为人处事恰如其分,教书也有一套,尤其是头脑方面,据说那是相当好使。今日认真一望,这个小伙子虽一头蓝发、桀骜不驯,但一双眼睛清澈如水,颇有灵气,便已有了几分好感。

李秋逸在等待老人取棋子的空当,讲起了象棋的来历,说象棋传说源自秦末,楚汉相争之期。刘邦、项羽本是异姓兄弟,为夺江山反目成仇。在战争数年后,双方元气大伤,才暂时和谈。项羽好战,其属下便投其所好的画了一副棋盘,制作棋子用于模拟战争。和谈之中,项羽把这种棋介绍给刘邦,由于其中的文字皆有象形之意,便名其为象棋。后来大家定下了“楚河、汉界”作为两人势力范围的分界线,这四个字也进入棋盘之中。

江大爷拿好棋子出来,正好听到李秋逸的讲述,拍手叫好。两个孩子听得入了神,便缠着李秋逸学棋,李秋逸却踢皮球似地说:“学象棋呢,就要找江大爷去了。以后我回北京去了,你们经常来请教江大爷,一定会成为高手的!”

他一边说着,摆好棋子,另一边却吩咐双胞胎“观棋不语真君子”。北成、南成便托着下巴,静静的看着他们下棋。江大爷也没说话,因为他正在慈祥的打量着李秋逸。

晚风拂柳,万家灯火,清风明棋,这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境界。江大爷历经世事,明白今天这局棋乃是李秋逸好心之举。这个小伙子的确像村民们说的那样,年纪不大,却有着关心体贴别人的善心。想起自己深圳的小孙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毫无仁者爱人之心,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个傍晚,江大爷过得相当开心。下了三盘棋,李秋逸存心相让,老人也和和气气的,结果是不分上下。江大爷乐呵呵的端来水果和糕点,招呼着三人,并同李秋逸愉快地交流。

在一个半小时的谈天说地中,李秋逸学到了不少人生哲理,感叹着“老马识途”。江大爷也发觉着孩子善于举一反三,虽然思想过激,却能自成一格,不愧是传说中的人物。江大爷诚恳的劝戒李秋逸道:

“小李,若你能用正统的观念压住身上的点点邪气,将来必成大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