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_校园赌神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一章(1 / 1)

校园赌神71

在踯躅不前的心旋上,尘世匆匆而过,奏出了哀伤的乐音。

――泰戈尔

尘埃落定,一个个的赌坛豪杰也成了过往云烟,李秋逸却没觉得寂寞,因为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回首往事,只有几分哀伤涌上心头,没来北京之前的那些纯真生活,来到大学后就只能奢望了。

不错,大学是半个小社会,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也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而且,高考之后,学生之间很少有能走向同一个目标的道友了。

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这些利益诉求产生碰撞时,便会有摩擦、有冲突。比如说“校园赌神”,李秋逸是无心偶得这么个称号,最后却削尖了脑袋把它摆脱。可对于岑湘杰,那是证明自己超越偶像的称号,而对于白海城,那是用作报仇雪耻的砝码。

结局却出人意料,得到称号的岑湘杰心有不甘,没得到称号的白海城继续苦练技术,却被手下人背着坏了名声――马云超事件后,白海城百口莫辩,成了众矢之的。听说这小子还算讲点江湖道义,自己主动站出来,代马云超承担了造谣的责任。

李秋逸虚怀若谷,他没有像马云超一样,张扬庆祝最后的胜利,也没有用任何方式对白海城口诛笔伐。北京还是人头攒动,校园依然生机勃勃,李秋逸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觉得这是种享受。

周末到来,今晚的校园都为另一件事情牵动了情绪――大海报上公告,久负盛名的北京京剧院里几名艺术家,被学生会邀请在学校大礼堂演出。

在北京的各大高校,文化大餐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艺术在这里都能欣赏得到。教育部搞“文化进校园”活动,更是带动了这种艺术普及风潮。

世人皆晓,京剧是我们的一大国粹,李秋逸当然不能错过,于是约上安晓语前去听戏。安晓语欣然应允,并准时到达。

千呼万唤中,礼堂前方的大幕拉开,以往只有在电视上可以看到的场景,真实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一把太师椅摆在正中间,两边是几张下位的靠椅,这些道具个个古色古香,令人回到了戏里的年代,正是传统名段《花木兰从军》。

小时候李秋逸就听过这一出戏的豫剧版,那“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经典唱段至今耳熟能详,如今现场聆听京剧版的唱腔,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京胡、大鼓、响石等乐器瞬间齐鸣,接着演员们个个披挂上阵。精湛的过场,严谨的作派,引得众人喝彩连连。各个不知名的角色粉墨登场,但光是看着这新颖异常的表演形式,李秋逸就已经深感不虚此行。

京剧小小的舞台可以表现大千世界,是因为里面的走步、唱念做打都有其特定的意思,比如,绕着舞台走三圈,据说就代表这里拉开了大阵,而演员握着鞭子抬手走几步,却意味着风尘仆仆地骑马疾行了几千里。

唱词依然有那句“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勾起了李秋逸怀旧的心情。豫剧唱得铿锵有力,京剧却善于表情达意,同样一句话,京剧偏要唱个三两分钟,这也是它的特色。

到做打的时候,舞台下的掌声随着情节此起彼伏,每个人都被强烈的感染着。枪挑强敌、横扫千军,诠释了千年前的历史,最后花木兰双手握住头上的雉尾,绕成6字形,全场的气氛就已经到了小高潮。

接下来的表演更动人心弦,《大闹天宫》的段子把个混世神猴演绎的入木三分,尤其是那连续不断的筋斗,让人感叹演员的功底;《挥泪斩马谡》这一出,也令人扼腕叹息。

从七点半到九点半,晚会掀起了一次次掌声的热潮。最后一出谢幕,李秋逸更似着了魔般的怅然若失,“人生如戏”这个词脱口而出,令安晓语也觉得感伤起来。

晚会还有一项节目,就是请京剧大师们畅谈从艺的历程。卸下行头,大师们亦长得很有戏中人的味道,有的仙风道骨,有的正气凛然。

笑谈中,大师们告诉大家,其实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当更有责任关心国粹的发展。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活,唱念做打延续了几百年,如今却陷入了一个困境,一个传统艺术普遍面临的困境,那就是年轻人沉迷于快餐文化,令京剧失去了市场。

想来也是,走街串巷,李秋逸目睹的年轻人,没有几个是对传统艺术感兴趣的。反倒是简单上口、却没有艺术内涵的流行歌曲,竟能大行其道,真可谓是下一代的悲哀。

艺术家们解说了京剧的一些常识,某些学生却很不礼貌的中途退场,看来他们只是来看个新鲜的。遥想另一边天的欧洲,高雅艺术、传统艺术经久不衰,正凸现了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浮躁。

在依依不舍的目送大师离开后,李秋逸暗自决心――既然来到了这么一个文化名城,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品味,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