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回 明智選擇_武動神州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七回 明智選擇(1 / 2)

在局外人眼中看来,王翦跟白起投靠官兵这个消息一点也不会让他们感到意外,因为败者投降这定律在他们眼中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在历史之中,他们都是怕死之人,这消息便更显得正常了。

只是没有多少人知道,招降的过程中有过多少波折,李靖的发怒,王翦的不屈,白起的说词,陈庆之的沉默,四者之间却是花费了不知多少时间还有汗水,才能让王翦回复昔日那性格。要知道这不只是对官兵或是个别人士的好处,而是苍生。

以前的王翦精明非常,与其说他深谙做人之道,不如说他老谋深算,在世上有多少人敢揣摩羸政的心思?王翦就是个这样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怀着自信,以小小的计谋消去秦王对自己的怀疑,在外人看来他是怕死畏诛的人,但实际上能想出这种小计的他,毫无疑问是个足智多谋的老将。

後来的王翦变得偏激,以自己的名声和尊严为先,不顾及他人感受,这是典型的奸角形象。安定之战的形成,他不能脱掉干系,原来不打算迎战的白起亦被他说服,为何?因为王翦只顾着尊严和一己的私欲,想亲手创造传奇,或是亲眼目睹白起缔造传奇,但他此举的赌注是什麽?三千条人命,还有白起那辉煌不朽的战绩。

王翦的改变,毫无疑问会为官兵带来连串的胜利,因为一个人回复理性,看事情会较为客观,战场如此,人生如此,加上消除掉赌博还有自私自利的心态,对百姓还有士兵而言,他们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了。

鼎沸的人声,平和的气氛,正是目前濮阳的情况。正当世人为安定之战还有战後的事情大肆讨论,或是惧怕得足不出户,哨兵时刻警戒之际,濮阳仍一如以往,像是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每个人都表现得泰然自若。原因无他,因为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只要他们的太守孙膑一日仍在,他们压根儿就不会有事。

「曹操吗?」孙膑坐在小车之上,捧着史书查看曹操的资料,他之所以会这麽做,是因为探子日前探得曹操已从冀州出发,约五天後便会到达濮阳「是个什麽样的人?」

「曹操这人老奸巨滑,人称之为「奸雄」。但同时他却具有匡世之才,汉名人许劭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膑身旁的史官答道。

孙膑眉头稍动,脸上的疤痕也随之颤了颤。据闻其脸上的疤痕是当日马陵之战以伏兵杀死其师兄庞涓时所留下的,皆因当时箭如飞蝗,孙膑稍一不慎向前移了数步之距,身後的弓箭划过其左脸,留下了一道不大不小的疤痕,但是马陵之战过後,齐国的势力渐大,无人冒犯,孙膑亦渐渐淡出,只留下了《孙膑兵法》一书,其疤痕之事似乎不为人所传,若不是来到唐朝,这一件事恐怕也是乏人得知。

「事蹟呢?简短点。」孙膑低声道,其声线甚为平静,从其反应和说话不难看出他冷静的性格。

「结束掉东汉时群雄割据的局面,称霸北方,即为後来三国其中之一的魏,」史官答道「本来於三国形成之前有力统一中国,但是南下时被後来另外两国的君主合力击败,数十万大军几乎一夜俱尽,此後曹操再无大举南下,留下了魏国的版图予其长子曹丕。」

「後来呢,魏国统一天下了吗?」孙膑听得津津有味,边揭着史书,边问道。

「不,後来魏国每况愈下,大将军司马懿,即目前河内的太守之一,下掉无能的昏君,夺去其权力,拖死蜀汉支柱诸葛亮後,自己亦归天,其子司马昭和孙司马炎凭着一众良将乘着另外两国皆无力之际,出兵一举统一天下,建立了後来的晋朝。」史官又答道。

「好像扯远了,」孙膑皱了皱眉「实话说吧,曹操这人,是个明君吗?」

「就史书记载,曹操居有明主的才能,但为人生性多疑,曾杀死麾下一众能臣,包括一个助其统一北方,但因阻止其晋魏王的谋士荀彧;又有因多次揣摩出曹操的心思,被曹操猜疑而杀死的谋士杨修。因此後人一谈起曹操,便会以奸雄称之。」

孙膑又沉默了一会,他本意跟狄青所料一样,无心争霸天下,只欲安静的渡过余生,为苍生出一分力。曹操的条件实际上非常不错,就孙膑来讲,可谓完全符合一个明主的条件,但他多余的性格,却让孙膑感到犯愁了。

「属下以为,明君难求,」史官看了看犯愁的孙膑,低声建议道「曹操虽然年事已高,但霸气仍存,他虽然不及李世民般果断和乐意纳谏,但放眼天下,曹操恐怕是最值得效力的其中一个君主了。」

孙膑点了点头,史官的说话似乎说到他心里去了。

正当天下乱成一团,人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安定那处之时,一个早就露面的人却消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像是一只哺食的黄雀,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只是看他的样子,似乎有点急不及待了。

偌大的房间里,坐着一个武人打扮的将军,他看来三十多岁,脸上洋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霸气,眉宇间散发着傲人的气息,便是没见过他的人,单是观其外表,恐怕便能轻易地猜出他是项羽了。

项羽手中捧着的不是兵书,而是史记,旁边的桌上还摆放着其他的史书,单是这本史记,他已反覆看了几遍,第一次看完时,怒目圆瞪,甚不服气;第二次看完时,表情沉重,心里大不是滋味儿;第三次看完时,表情已是比之前缓和了很多,反而看起来像是从书中学到不少东西的表情。

这次已是第四次看了,恐怕他看得最深入的,莫过於楚汉之争了。

古语有云:「人皆有错。」

项羽在楚汉之争时犯下的错误,又何止一个?鸿门宴放走刘邦,火烧阿房宫,赶走韩信等等,他所犯的错误不仅仅是多而已,而且尽是举足轻重的错误。

但孔子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项羽放不下自己的历史,放不下自己的失败,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改过,这是一个英雄,一个乱世中的霸王的英明选择。

吕布改了,他从一个不懂利义,到尝试改变自己的「兽性」,尝试遏止自己对权力的慾望,最後呢?他成功了,在李世民的麾下,跟霍去病和卫青组成了一支在沙场上无人敢交锋的组合,若他执迷不悟,决意反叛李世民,他还能像现在一样,在晋阳意气风发吗?

王翦也改了,应该说这个老头已经把自己的性格改过一次了,这次是拨正过来,同样迷失於权力与利益的深渊之中,王翦所迷失的程度,要比吕布深得多,他所做的错事虽然只有一件,但毫无疑问,这等於在他的人生中加上了污点了。

项羽跟吕布这两人,是後人经常用来比较的两人,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战神,作战勇猛不在话下,带兵打仗更是所向披麾,同样不用谋略,同样一马当先,勇猛无比。这天赐的勇猛固然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胜仗,但是为他们带来的失败,却是比他们的成功沉重得多。

人的性格跟法律是一样的-永不完美。再慎密的宰相,再英明的国君,他们所定出的法律就算改多少次,也没办法让天下间所有人都满意,人亦如是,一个人总有优点,总有缺点,但是一个成功的人,是不可能轻易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後,再轻松且若无其事地接受它,人要做的,是尽量改过自己的缺点,增强或是增加自己的优点,这便是人活在世上的其中一个义务。

有勇无谋,绝对不是罪过,但却是一个缺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