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牛头山仍是腥风血雨,杀声震天,只是天一亮,却好像没发生过这件事似的,一切都显得很平静。
周瑜跟岳飞点算着兵力,也顺便点算敌人的损失,结果并不如他们想像中般大,应该说这一次的胜利,有点大计小用了。
「若这一招留着到晚一点才用,或许获得的胜果会更大一点。」牛皋摇了摇头,有点惋惜地说道。
「有时候计谋这种东西,要配合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的形势便正好符合了,所以计谋才能如预料一般成功。但是如果如牛大人所言,待孙武项羽曹操都来了,那时候这一招有这麽容易奏效吗?我则没什麽信心。」周瑜微笑道,但看他那略显勉强的笑容,相信对此次的战果有点失望吧。
「徐达经此大败,应该会更聪明一点,也会对另外三方造成警示,这一场仗才刚要开始呢,」岳飞皱着眉头,盘手道「现在孙武已经跟徐达会合,昨晚的战果也不甚理想,我倒是担心孙武的影响力。」
「放心吧,」周瑜看了看岳飞,自信满满地笑道「孙武耍不出什麽花样来的,他显然是个务实的人。」
昨夜,正当徐达兵败如山倒,被周瑜和岳飞伏击并追杀至山脚小路时,孙武军刚好闻讯杀至,把岳飞跟周瑜的伏兵硬是打回山上去,才让徐达的损失减少许多。
还有一个因素使徐达不致损失巨大,那便是颇为狭窄的牛头山道路。由於周瑜和岳飞两军所布的弓箭手有限,箭矢数也不多,因此到了最後还是要靠伏兵肉搏来砍下敌人的首级,加上徐达军有常遇春的惯性殿後,以他熟练和卓越的殿後技术,周瑜和岳飞自然占不到什麽便宜。
徐达这次大仗连续堕入了敌人布下的数个陷阱,但到了最後,损失的兵数不过两千不到,还剩下一千一百多兵,算得上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能有这样欣慰的结果,他应该谢谢一个人-张三岸。
虽然营丢了,参军死了,兵折了,粮草也全没了,但要不是张三岸快马通报孙武战果的紧急程度,或许孙武来救的时间还要再迟半个时辰,到了那个时候,徐达军不被全歼也只剩下两三百罢了。
说起来,孙武也算是个大人物,纵使徐达贪功自行出击招致大败,孙武仍接济徐达军一行千余人,粮草和营寨等等,全数由孙武一手包办,在这自私,利字为先的年代,这种人实在不多见。
见到张三岸,徐达自是羞愧万分,一堆愧疚的说话便不多说了,张三岸也是个难得的忠臣,徐达出言不逊,狂妄不已的事他也没放在心上,还是全心全意的为这个主公东奔西跑,出谋划策,要是换作别人,早就出走他投了。
「徐大人,经此一役,是因祸得福啊。」孙武看着失意的徐达,用着安慰的语气微笑道。
「这话怎说呢?」经过一晚的思想冷静後,徐达的语气也比之前更显平和,心境也不像之前那般偏激,与以前那个谦逊有礼,有勇有谋的徐达符合了。
「我啊,相马不行,」孙武笑了一声「在我那个时代,就是春秋,有个很着名的相马师,叫做伯乐。他很会相千里马,任何的马他只要一眼,便能分出好坏,这我是不行了-但我会相人。」
「呵呵......」徐达笑了数声,看是听出孙武的话中之意了「你是说三岸吧?」
「他是个不错的谋士,现在年纪尚轻,虽然他不像姜尚,周瑜那般足智多谋,视战场如棋局一般轻松,但假以时日,要成为一个名震一方的军师,却不是不可能的事。」孙武微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当敌人的伏兵出来的那一刹那,我脑海里便立刻浮现出他的名字了,」徐达不好意思地叹了口气「虽然他不像我们是从其他时代来的人,但他的能力却不容小看哪......居然能看穿那个周瑜的计谋。」
「你不也是个智勇双全的将领吗?」孙武听毕大笑数声,拍了拍徐达的肩膀「我昨晚跟常将军谈过你以前的事儿,其实周瑜的计谋真的是那麽难以看穿吗?我看不然,让你看不穿这计谋的,不是你的思想不够慎密,而是你被外来的事物所迷惑罢了,当你放下了这种虚无的事情之後,你会发现看事更清楚了许多,不是吗?」
徐达一脸苦笑,他的心里在想什麽,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他应该可以抛弃那个被美色和权力所占据心灵的「徐达」了。
正当牛头山这里恶战连连之时,另一边厢,准备充足的乐毅也领着三千多兵,连同无数的攻城器具,往襄平城进军了。
襄平城的守将是袁崇焕,还有之前被乐毅击败的多尔衮和鳌拜,从乐毅想攻襄平到现在,准备工夫已做了几乎一年,虽然有很多外来的因素促使他不能起兵,但乐毅心里却有一种感觉,这个对手绝不简单。
守备襄平的三人,都是来自晚於唐朝的明清两代,处於中国君主时代的後期,因此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纵使他们以前如何风光,事业如何的如日中天,在这里,他们不过是占领了城池的一个小群雄罢了。
「报!项羽已离开徐州,正往这里进发!」探子滚下马鞍跑进帐内,半跪在地上道。
「比我想像中快嘛,」孙武盘着手点了点头「曹操呢?有什麽动静否?」
「根据消息,曹操仍在城中练兵,不像有快要出征的动静。」探子答道。
「练兵?」坐在一旁的徐达皱了皱眉「这曹操......」
忽然间,孙武和徐达都像想到了什麽一般,迅速的拿出地图并打开。
「果然没错,」孙武笑道「徐大人你跟我想的,恐怕是一样的吧?」
「这个曹操原来在打这个算盘,」徐达笑了笑,然後又收起了笑容,用着奇怪的眼光看着孙武「只是孙大人,那一场仗,好像不在春秋之前嘛......?」
「为将者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来到了这里之後,你以为我没有看过史书?」孙武大笑数声,指了指身後那如山的书卷「背水一战这种留名古今的战役,我早就读过了。」
背水一战的始祖是谁,是由古至今一直争议不下的话题。
最为普遍的说法是韩信在攻赵的时候,所摆出的背水阵法;而另一种说法则是项羽所施的「破釜沉舟」,由於发生的时间比韩信更早,加上当时背水亦是取胜的一大因素,因此关於此事的争议,韩信派和项羽派都争持不下。
背水一战的典故和作用,世人虽然熟悉,但是使用错误,弄巧成拙的大有人在,很多将领无法捉摸和控制将士们的心理,在施展和摆阵时就使将士失去信心和战意,一瞬间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曹操,孙膑和狄青都很清楚,要成功地用背水阵法来取胜并不容易,因此在众人都陆续地赶赴战场之际,曹操仍执意训练士兵,藉以锻链他们的集中力和军纪。
「达,」常遇春揭开帐幕走进来,跟徐达打了个招呼後,也对孙武行了个礼「能......私下说两句吗?」
「这......」徐达看了看身旁的孙武,脸有难色地犹豫了数秒「有什麽事便直说吧,孙先生是我们的恩人......」
「徐大人,」孙武豁达地笑了笑,平举起右手说道「常将军既然有私事要说,我又怎麽好意思执意要听呢?徐大人跟他出去倾谈便是。」
徐达不太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表示谢意,便匆匆地站了起来和常遇春走了出去。
「怎麽了吗?」徐达显然不太满意常遇春那没礼貌的表现和举止,这从他说话的表情和语气便可得知。
「你有想过,之後的事吗?」常遇春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虽然平时是个彬彬有礼的人,但此刻他却明显有点急躁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