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现在棋艺高明了许多,跟那些棋手下棋,就和跟白老师下一样轻松,不费一点心力的。”
“那也不行,万一遇到一个厉害的,你又要费心思考,万一你又昏迷了,我还怎么活下去?”林晓彤接连摇头说道:“这种比赛,你等到十八岁以后再考虑吧,现在好好的学习,先考上大学。”
“奶奶,我的学习还不好吗?”叶晓雅问道。
“好是好,但你眼下还小,你既然初中的知识都会了,那你就看高中的书啊,你张叔叔前一段不是给你拿了一套高中教材吗。”
“奶奶,高中的书我也差不多学完了,我现在就是想下棋啊。”叶晓雅说道。
“吹牛啊,你初一还没上完,就说高中的都学完了,那你干脆去学大学的课程号了。”林晓彤白了孙女一眼。
“哎,我就是想下棋,奶奶,都一年了,我都没有和白老师以外的人下过棋。”
“那你和你张叔叔下棋嘛,那个郑老师也可以啊。”
“他们的棋,和他们下棋,我还不如打棋谱呢,那不是下围棋,那是浪费时间啊。”叶晓雅将洗好的菜放到案板上,说道:“奶奶,就让我参加比赛吧。”
“不行,想参加比赛,至少也要等到明年你过完十二岁。”林晓彤这么说也算是让步了,本来按照她的想法,至少要等到叶晓雅过完十八岁,但看孙女这么喜欢围棋,她也不想让孙女这么失望。
但她还是坚持要再等等,孙女的身体比较特殊,不能再经历那种过度疲劳的昏睡了。
“奶奶,我有一个方法,保证我即便参赛,也不会过度劳累。”叶晓雅笑道。
“什么方法?”林晓彤迟疑的问道。
“我每盘棋只下三十分钟,也就是说我每盘棋思考的时间不超过三十分钟。”叶晓雅说道。
“如果你真的能做到,那么我到是可以考虑让你去试试。”林晓彤听到孙女如此说,到是觉得有些可行。
不论是第一次昏迷那盘五个小时的对弈,还是后来枫城名人赛上连续数天高强度对弈,都是下了很长时间。
如果时间压缩到很短,那么叶晓雅就算有些疲惫,也不可能会太累昏迷。
“太好了,那我们就约定一下,我保证每盘棋思考不超过三十分钟。”叶晓雅兴奋的说道。
“那我们可要事先约定好,如果你考虑的时间超过了,那么你就立刻退出比赛。”林晓彤说着,将切好的菜丢如锅中。
“好的,奶奶,就这么说定了。”叶晓雅连连点头。
“小雅,先别高兴,我们还是立下字据,以此为凭。”林晓彤摆了摆手,说道:“你去写一份对局协议,然后我们签字之后再决定。”
“奶奶,真的有必要立字据吗?”叶晓雅眨了眨眼睛,她觉得约定好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立字据。
“当然,不但要立字据,还要找公证人,这样才真正有效果。”林晓彤认真的说道:“小雅,你先写吧,明天你张叔叔过来了,我们就让他当公证人,到时候再叫上白老师,郑老师,一起来见证,这次参加比赛,你如果任何一盘棋超过30分钟,那么就立刻退出比赛。”
“奶奶,一盘棋要三个小时对弈,我可无法保证对手用时。”叶晓雅突然觉得这个三十分钟无法保证。
“我说的是你自己的思考时间,对手思考的时候,你只要闭上眼睛休息就好了。”林晓彤说道。
“这个……”叶晓雅对此也是无话可说,但为了可以参加比赛,这个约定看来是必须遵守了。
………………………………
374名人赛的高手
2001年5月12日周六,第二届枫城围棋名人邀请赛正式开幕。
这次的比赛将在枫城大酒店举行,一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周六周日两天的预选赛。
所有业余5段以上棋手都可以报名参赛,进行六轮的比赛后,选拔出前十四名,和上一届的冠亚军一起进入十六强。
这次比赛一共有194人参赛,经过六轮选拔之后,十四名业余5段以上棋手进入第二阶段的十六强赛。
叶晓雅做为上一届的名人,和亚军于美玲一起做为种子选手,直接进入十六强。
比赛时间是周一上午开始,叶晓雅向学校请了假之后,便在张志军的陪同下,来到枫城大酒店。
“小雅,这次可是提前约定好了,你这四盘棋每盘都不能思考超过三十分钟。”张志军笑着说道:“你觉得自己有把握拿第一吗?”
“只有三十分钟的话,确实有些难度,但我觉得还是很有把握的。”叶晓雅并不觉得这事情太难,毕竟这一年来她的棋力和计算速度都有极大的提升,再不是一年前的叶晓雅了。
也正因为如此,她觉得三十分钟足够了,按照去年的对手实力来算,她三十分钟足够赢下来了。
“这次十六强里,有你好几个老对手,于美玲职业四段,徐家华职业三段,孙放业余6段,葛天成业余6段。”张志军说道。
“葛天成还没有定职业段位?”叶晓雅不由笑着问道。
“也算他有些运气差,去年定段赛名额收紧,他成了守门员,就差一点点,今年不知道运气如何。”张志军笑道,这两年他已经从一个围棋门外汉,成为一名业余3段棋力的围棋教练,虽然还是兼职当教练,但他已经带了两个小班的学生,有了不菲的收入了。
“这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