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繁花书之未央夜雪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1 / 1)

刘襄望着父亲的眼神。刘肥那双小眼睛里开始有了光亮,越来越神采奕奕,放下了筷子,可是端起了酒杯。

“我初到韩大将军营中时,一直在想象着他的威名、他的相貌。所向披靡的他,该是怎样的不怒自威、高大强悍?

所以当我第一次见到他时,能感觉到除了失望,还是失望。我看到的不过是一个中等身材、头发乱蓬蓬的男子,其貌不扬,长相平庸之极。睡眼惺忪,无精打采,不停地打着呵欠,萎靡不堪地缩在一大堆皱巴巴的衣服中,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整天都呆呆的。

让我最忍受不了的,是他的剑。那时我年轻气盛,鲜衣怒马,把自己的长剑每天擦得雪亮,配以齐国鲨鱼皮的剑鞘,镶以楚国随侯珠的装饰,以火红的丝绦把它挂在我的系甲带上,每天都时不时地紧紧握住剑柄,意气风发,恨不得早点到战场上去砍杀几个楚兵。

然而韩信的剑不过是一把花上三百个‘半两’钱就随处可得的普通剑,就那么往腰带里随手一插,早就生了锈,要用的时候恐怕根本拔不出来。

我知道韩信可能武功比我更好――但是作为一个将官、一个武者,剑有它自身的尊严。这么对待自己的剑的人,实在不配去佩带它。

这第一印象,让我对韩信先存了轻视的心。即使是在他身边,也常常对他爱理不理。

他倒很随和,不管我。他很清楚我父亲刘邦的心思,既要让我立功,又不想让我经受真正的危险,于是把我留在他身边,作他近卫军的将领。军中哪里还有比这更安全的所在?不管战争有多激烈,只要敌人不冲到他的面前,我就根本不用拔剑。

然而我想拔剑――我来,就是要上战场厮杀。总是泡在这个懒洋洋、困恹恹的醉鬼样人物身边,浪费光阴,我怎么受得了?

不过那段时间确实也无仗可打。韩信的军队刚刚灭掉了魏国和赵国,燕国吓破了胆,正在派人来谈判投降。军队驻扎在燕国和齐国的边境休整,准备着下一步前往齐国的征战。

我每天无事,练好剑后便在军营中闲逛,耳朵中听到的,到处都是士兵们对主帅韩信的传颂。什么坐着木葫芦渡江啦,什么背靠着大河作战增加神力啦,什么用魏军的虎符调动魏军千里奔来自投罗网啦,什么早上和赵国开战、中午就灭掉赵国吃午饭啦。说的人唾沫横飞、绘声绘色,听的人频频赞叹、喜笑颜开。

我听了一会,越听越不像话,什么天神下凡、赤帝助阵之类的都出来了,觉得不过是帮迷信轻率的愚夫们,便转身走开,自己到小山岗上闲坐着,朝北,望望重重叠叠不见边际的营帐,再朝南,望望千里无垠、山川雄秀的齐国大地――那时,我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这片土地的王。

――――――――――――――――――――――――――――――――――――――――――――――――――――――――――――

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终于和齐国开战了。我们的军队越过燕、齐边境,向国都临淄城进发。我虽然兴奋,心中也有惴惴不安之感――齐国是庞然大国,带甲百万,盾坚剑利。就算是比我们汉军勇悍得多的楚军,打齐国也耗费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打不下来。这一战,就算胜了,也逃不过一个鱼死网破的结局。

然而一道道军令从韩信的中军大帐中传将出来,看起来都普普通通,不过都是军队的寻常调动、急行军、围城,有些军令还让人有摸不着头脑之感――比如把一支军队派遣往一个远离大部队行军方向的陌生地方,正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诸如此类。

可是我想象不到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齐国的一座又一座城池被我们攻占,如同顽童们在路上垒起的小泥块一样,被靴尖轻轻一碰便接连倒下,四散飞将出去。

那段时间我在中军大帐外值班宿卫,总是看到一匹匹快马飞也似地冲进辕门,骑在马上的汉军使者们挥动着火红的旗帜,大声喊叫着一个个齐国城池的名字。‘历城下!’‘莒城下!’‘胶东下!’‘即墨下!’‘薛城下!’……那许多许多名字,已经记不清。

每一天夜幕降临,灶火支起、炊烟阵阵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已经又有六七个、也许是十多个齐国的城池插上了汉军的红旗――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那个东方的强大王国已然成为往事。

――――――――――――――――――――――――――――――――――――――――――――――――――――――――――――

然而到底发生了什么?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

我每天执戟伫立在中军大帐外守卫,有时忍不住回头凝视那座大帐。在那里面一定有些神奇的光芒正在闪烁,每一道从里面发出的军令似乎都沾染上了一些魔力,足以轻易将千万齐军的强壮士兵推入血泊,让他们脆弱、消沉和哭喊。可惜这牛皮与毡布的大帐不会说话,它始终都是沉默。

韩信偶尔会出来到军营里巡视一下。他还是那副懒洋洋无精打采的邋遢样,可是不管他走到哪里,那些坐着躺着的士兵都会自动站起来,嬉笑着的士兵会安静下来,注视着他经过。他还是那副心不在焉、晃晃悠悠的样子,可是我读懂了那些士兵们的眼神――他们就像是看到了天神一般,心怀敬畏。

当我们的军队进发到临淄附近的时候,齐国已经只剩下了一两座孤城。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楚国救齐国的援军到了,据说有六万,领兵的是――龙且。

龙且,是个让所有汉军士兵都会做恶梦的名字。大家私下里都叫他‘龙疯子’。楚汉相争这三年多来,死在龙且手里的汉军大概已经足以填满一条河了。

他是项王手下的头号猛将、先锋官,听说武功只略逊于项王,勇力还有过之,挥舞着一把沉重的丈余长青铜斩马刀,身上既不带弓箭、也不带宝剑,打起仗来总是一马当先往前冲。抵挡他的士兵,总是被他一刀下来,连兵刃带人劈成两半。有将官欺他不带剑,便和他近身缠斗,结果他一手拿刀,一手伸出,捏住那将官的脖子,像扔小鸡一样足足扔出去十多丈远。待到那将官被救回来时,原来早在被捏那一下时,就已断了颈骨,死了。

龙且的大军一来,大家便都有点紧张。虽然仍相信韩信能打胜仗,但具体到每个人自己的头上,是不是能活着看到胜利,却也难说得很。

更可怕的是,探马送来消息,龙且军已经和齐国田横的主力八万军队合兵一处,等待着和我们汉军作决战。

若说在这世上,还有谁能让那龙疯子愿意稍微放下架子,合兵共同行动的,除了项王之外,只怕也就剩下田横了。

他虽然不是齐王,然而齐国的大军实际上全由他一人指挥。论到武功身手、论到兵法智谋、论到勇猛前驱、论到关爱士兵、论到百战不屈坚韧不拔,田横都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更何况,他还有那最王牌的五百近卫军,个个都是以一当数十的武功高手。当年楚国和齐国一度还是敌国之时,不管楚国的军队每次战场上如何占据上风,到了最危急之时,只要这五百近卫军突然冲出,拦在他们面前的楚军就会像一排排麦子一样,被锋利的镰刀割倒。结果齐军和楚军总能维持个不胜不败的结局。

现在,他们居然联合了起来。龙疯子、六万楚军;田横、八万齐军加五百近卫军。而我们汉军,大批的军队都已经分散到了齐国各地,接收和把守刚打下的城池。结果就是,现在韩信可以直接指挥的主力,不过只剩下五六万人。

――――――――――――――――――――――――――――――――――――――――――――――――――――――――――――

情势如此紧迫,我当时纵然再年少气盛,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那天晚上,中军大帐里召开紧急会议。我身为近卫军的领军官,就站在韩信的身边。众位将军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然而声音压得很低――我发现,不管是谁,说上几句话,或者发表一条意见,就要悄悄朝韩信张望一眼,似乎是想从韩信的表情中看出赞许或者批评。

可是韩信哪来的表情?他依旧不停地在打着呵欠,那副万年都睡不够的老样子,又似乎对一切都很厌倦的失败者模样。我多看他几眼,自己都忍不住要灰蒙蒙地消沉起来。

过了一会儿,议论声渐低。许久没有开口的韩信突然蹦出一句话来:“何计为上?”我不知道他是在问谁,因为他说话时眼睛是望着天花板的,更像是自言自语。

然而将军们却恭敬得很。骑兵统帅灌婴站起来,拱手道:‘大将军,我们的意见是稳扎稳打。不轻易冒进,扎好营帐,深沟高垒,保持粮道的畅通,不随便作决战。这样,龙且和田横的人数虽多,也一时无法攻破我们的大营。然后我们再向齐国各城传檄,征召我们各地的驻军前来会合,集中兵力至十万以上左右时,再作决战。到那时,以大将军的谋略,我们必胜无疑。’

我当时曾经想,如果韩信问我的意见,我会有什么主张?我想来想去,觉得除了说‘走为上’之外,也就灌婴的话最为合理了。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坚守、集兵,把实力的差距拉平,才谈得到决战――否则,拿五六万人的汉军匆促前进,去和十四万以逸待劳的齐、楚联军作硬拼,决没有这么打仗的道理。

韩信懒洋洋地转过身去,凝视着墙上的地图。他没有回答灌婴的话,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又好像刚才根本没有问过那个问题,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幻觉中。

灌婴仍然那么肃立着。屋子里鸦雀无声。

我一直悄悄地瞅着韩信。他背对着我们,只留下那个并不高大的背影。

突然一声巨响发出。大家吓了一跳。再看时,原来是韩信不知什么时候抽出了一条手帕,刚刚用力地大声擤了一下鼻涕。

他吸溜着鼻子转过身来,往他那张宽大松软的宝座上一坐,整个人似乎都陷了进去,有气无力地道:‘传令全军,抛弃所有辎重、物资,每个士兵随身限带五天的粮食,明早拔营,向临淄城东边方向急行军,后天傍晚前必须到达潍水河西岸扎营,不得有误。’

将官们面面相觑。步兵统帅曹参嗫嚅着问:‘大将军,那扎营后就只剩下三天的粮食了,是不是……不足以坚守……’

韩信笑了,连笑都带着那么点嘲讽,那么点无所谓,道:‘三天之内我们就和齐楚联军决战。胜了,吃他们的粮食;输了,不用再吃粮食。’

当时这个决定,真是惊得我木立当场。这和送死有什么两样?恐怕唯一的区别就是,就算真要送死,也用不着这么着急吧――这一来,齐楚联军甚至根本不用动一根手指。他们的粮食一点都不缺,只要坚守三天不作决战,我们汉军的粮食吃光,不想饿死就只有溃散了。

只是,更让我惊愕的是,没有一个将官反对,甚至根本没有人质疑。他们迅速地站起身来,领命告退了。似乎韩信只要做出了决定,他们就一个个都松了口气。

这时韩信突然对我说:‘刘肥,中军帐后面有十辆写着‘庚’字样的大车。不要扔下,带上一起前进。你去吧,我要睡觉了。’然后打了个呵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