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听了柴荣方才一席话也是一阵激动,眼看那九匹坐骑排成箭头,直插契丹兵队形的结合部。趁契丹兵指挥未便之时,撕开队伍的一个缺口,向前猛冲。赵匡胤这边急急招呼身边亲兵,把自己在内的十七人分成八组,要求冲锋时绝对要两人一组对敌,避免单打独斗。交代已毕,抬头见到契丹兵队形一阵大乱,知道时机正佳,当下举棍,朝着身边亲兵一声招呼:“报君恩的时候到了!”一马当先,朝着东方冲了出去。身后十六位亲兵抽刀、抬枪,随着赵匡胤高呼:“报君恩!”紧紧跟着赵匡胤跃马而出。十七个人抱着必死之心,如十月寒风吹落叶,一意向前。
赵匡胤冲在最前,在火把的光亮下他一身明黄色打扮分外显眼。眼尖的契丹兵一阵骚乱,急忙向上禀报。这时契丹已经建国称辽,也多少学习了些中原政治掌故,知道皇帝穿黄袍。周军一南一东两股人马,的确迷惑了辽军。前些日,辽军先锋都统军使萧神都的部队中了调虎离山计,因此契丹兵这次出营袭击只派出了几百人马,后续部队尚未到达,一时无力分兵,几经权衡,契丹主将传下将令,全力围杀人马多的一队周军。契丹兵队形一变,呼啦啦向着赵匡胤一队人马兜杀过来。赵匡胤心中既喜又惊,喜的是自己计策应验,柴荣那边压力一轻,必能安然脱身;惊的是契丹兵劲兵健卒源源而来,自己处境万分凶险。好在自己这队亲兵功夫高强,使用赵匡胤布置的战法互相配合,总是能在局部形成多打少的优势,因而威力强劲。一时出契丹兵的意外,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一个照面便纷纷落马。十七匹马生生冲开一条血路,向东驰去。
契丹骑兵纵横南北,哪能轻易被人甩掉,几个带队军校一打唿哨,契丹骑兵从中间分成左右两翼,不在于赵匡胤等人纠结厮杀,而是逐渐拉开距离,从侧翼围拢,形成夹击包围之势。赵匡胤一惊,高呼:“快走!小心契丹箭矢!”众人急忙摘下盾牌,打起精神注意四周情况。果不其然,走马放箭正是契丹骑兵的看家本领。一声鸣镝划空,当即箭雨袭来,乌黑的箭头如饿鹰扑食,嗖嗖地射向赵匡胤一行人。赵匡胤舞起大棍拨打雕翎,身边诸人却未见得有他一般的功力,几个亲兵一着不慎,当即中箭落马。众人正策马疾奔,根本无暇回马救治。心中焦躁,也只能咬紧牙关先保住自己。
契丹骑兵战术一击奏效,正在加紧追击,从契丹骑兵中间飞出来一彪人马,这队人马盔甲鲜明,队列整齐,人数不多,却精神抖擞,正是契丹骑兵的精锐。打头一员女将,俯身马上,箭一样冲了过来。赵匡胤耳力不凡,听出身后有一匹马脱离契丹大队而来,回头一看,是个将领模样的女将,当下计上心头,双手猛拉缰绳带住战马,一回身向着女将冲了过去。
女将正在全力冲刺,不想赵匡胤竟猛然冲到自己面前,跨下马一惊,腾地长鸣而起,向旁边跳了出去,险些把女将掀下马背。两人马打盘旋,赵匡胤抡棍就砸。那边契丹骑兵惊见主将与敌军贴身近战,忙按下弓矢。周军这边压力一减,总算避免顷刻覆灭之危。
契丹女将收稳心神,抬手中“龙筋飞梭枪”招架。她这条枪端在手中与一般长枪一样使用,同时枪本身用软藤晒干沾油拧成,软中夹硬,更可以撒手投出攻击远处敌将。枪尖的造型狭长,但比矛短,最特别的是红缨位于枪尾。
赵匡胤初次遇到这种软枪,并不知道该如何破敌,不过他抱定一个想法,发挥自己的大棍身长劲沉的优势,直来直去,攻势威猛无匹,他这条熟铜大棍劈、崩、缠、绕、点、拨、拦、封、撩、扫,卷起呼呼的风声,把女将的飞梭枪势头彻底压住。赵匡胤占足着上风,心中得意,又泛起大大咧咧、随随便便的脾性来,忙里偷闲,偷眼打量起对手女将。
只见这员女将头戴錾花云凤盔,身穿鎏金凤纹甲,腰扎嵌玉蹀躞带。脸形椭圆,双眼漆黑,睫毛尤其得长,与中原女子相比,双眼间距愈近,眉骨、鼻梁一字贯通而下,高挺凸出,樱桃小嘴紧绷,露出一边一个小酒窝,脸上依稀几颗雀斑,配上草原风吹出的健康的红粉色皮肤,真是英锐中带几分娇痴,刚硬里夹少许弱媚,看年纪还未上双十。赵匡胤虽不是浪荡无行的好色之徒,但也一瞬间陶醉于这异域风格的美中,暗叫一声惭愧,忙收拢回思绪。
女将虽处下风但是不慌不忙,挺过接仗之初的慌乱,运气凝神,把一条枪耍得密不透风。赵匡胤占据主动却攻不进去,实际等同于白忙活一场。女将好整以暇,也偷眼打量起赵匡胤,细看之下却是一惊,脱口而出:“是你!你是汉儿皇帝?”赵匡胤听她语气好像是认得自己,哪里还敢答话,怕契丹人看出自己乔装改扮的破绽,连续猛攻三招,均取头颅要害左右。女将摆枪架挡,她的力道不行,却有一股奇异的内功,虽然只是磕挡大棍,但颇有借力发力的意味,大棍的运行线路立即转向一边,力道随之被卸去。赵匡胤也无暇细品其中奥妙,见震退女将,当即拨马狂奔。
女将一怔,想不到赵匡胤占尽优势却会临阵逃脱,咬着口中银牙,轻蔑中带有不甘,策马在后紧紧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