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在大门口的梁若珺望向着站在远处的那个女孩,觉得有些眼熟,只是她眼睛有些儿近视,看得不大清楚。
“好像是你班的一个女同学,啥名字我忘了,”杨成耸耸肩道,“走吧。”
“嗯?我班的同学找你干嘛?”梁若珺有些不解。
而且还是个女的……
梁若珺心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感觉,酸酸的,很不舒服。
“她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天文社。”杨成说道,眼睛都不眨一下。
“现在高三了,还参加这些东西?”
“是呀,所以我没答应她。”
听了杨成的解释,梁若珺顿时释然,不过心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疑惑:我班哪位女同学是天文社的?
两人一边走着,一边聊着,气氛比今早还要融洽几分。熟人从旁边经过,他们很自然地招呼了一句。同学是不必隐瞒的,需要对付的不过是那些顽固派的老师而已。况且三年高中,两人肩膀的距离始终没能近于十厘米,再多的谣言也不攻自破了。
当走过今早分开的那棵树时,梁若珺忽然轻呼一声,对杨成道:“我差点忘了,我妈让你到书店那边去呢。”
“干嘛?”
“她说你家里人给你寄信了。”
杨成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呵呵笑了两声。望着这个笑容,梁若珺的心却是更酸了。
梁若珺的妈妈在一家书店里工作,而这家书店却是杨成开的。
十年前,老仆人在杨先生的示意下“偷偷”留给杨成的两万块钱,除了学杂费以外,便是用到了这上面去。这当然是麦绍的意思,不然杨成在花光两万块后,恐怕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维持。
便是书店开张这天,杨成聘用了梁若珺的妈妈,也正是这一天,杨成认识了精灵一般的梁若珺。
书店很成功,生意一直都不错,虽然赚不了大钱,却是熬过了九七金融风暴,至少它不仅保证了杨成的基本生活,还供他读了十年书。
书店离学校很近,当初麦绍实在是选对了地方。杨成与梁若珺两人步行约莫五分钟,便来到了这家小书店。
书店名为结缘。
这是麦绍的想法,可是落在梁家母女眼里,这自然是当初年仅八岁的杨成的意思。一个八岁的小孩可以想出此般深沉的名字,实在不简单。所以梁母鼓励自己的女儿跟杨成一道上学去。
还真是结缘了。
书店的门面很是素雅,漆着些红木,仿佛泛着写书香。结缘两字做成一匾,横在门额上。这笔锋柔婉隽永的两字的还是麦绍写的,不过梁母还是将功劳归到杨成头上。杨成却也受得心安理得。虽说他当年没有这个实力,可现在却是有了,不过是时间推迟了些而已。
“妈,杨成来了。”
梁若珺往店里喊了声,清脆如铃。
一个身形稍显丰满的中年妇女迎了出来,正是梁母。她慈眉善目地笑着,却是没有理会自己的女儿,反而一把将站在后面的杨成拉了进店。
“小老板,快些进来坐着吧。”梁母笑得见牙不见眼。
“阿姨……”杨成笑得有些发窘,有些腼腆。这不是与麦笑在一起的杨成,不是和梁若珺在一起的杨成,更不是和那个陈玉雅在一起的杨成。
人都是有千般面孔的,不是么?
“这像是在见丈母娘的杨成。”梁若珺脑海忽地闪过这么一个念头,脸上立即腾起两朵红云,燥热不堪。她偷瞄了杨成一下,发现正被自己妈妈缠得紧,没有留意到自己,心里不由得有种老鼠偷到油、维尼熊舔到蜜糖的快意。
梁母拉着杨成找了张椅子坐下来,从高考到书店,从孩提到结婚,无所不聊,热情如火。杨成正襟危坐着,唯唯诺诺,乖巧非常。梁若珺看着好笑,但也没有打扰的意思,而是跑到前台站着,招待客人。
幸亏梁母不算啰嗦,只是聊了半个小时,便一副猛然醒起的样子,跑到书店的后院,没一会儿又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信封表皮米黄,封口处却是有些破损,显然是被多次拆开又封好。
“也很久没来信了,可能写的东西多,”梁母呵呵笑着,“有些沉。”
杨成淡淡地笑着,接过信封。确实有些沉。
心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