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拂去秦楚之战的历史尘埃_秦汉之际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3.拂去秦楚之战的历史尘埃(2 / 2)

如梦初醒的楚国当政者们,当他们试图寻求邻国的帮助时,却已经找不到同盟了。因为此前的那些小兄弟们,已经被秦国各个击灭。现在只有一个齐国了。然而齐国却早已与秦国缔结了友好条约,置身事外,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安稳的小日子。没有人能够帮他了。

造成这样的处境,怨不得别人。因为,此前楚国单方面撕毁齐楚和约,以讨好秦国。结果却制造了国际外交史上的笑料,楚君怀王被秦国诱囚,客死秦国。为了平息事态,推迟战争的爆发,楚国又不惜割让汉中郡数城贿赂秦国,以求苟安,陷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惨境。

现在我们顺便来回顾一下那时的国际安全战略。远在公元前247年的时候,战国七雄各有征战,形成了一定的战略均势。虽然力量有强有弱,但是由于外交上的共同利益,使其互相钳制,相互扶持,共同生存。基本的态势是,秦、齐、楚三国处于强势大国的地位,是国际安全的主导因素。韩、魏、燕、赵相对弱小,是三强竞相争夺的缓冲力量。秦处西部,以函谷关之险拒斥诸侯,伺机东侵。此前,在公元前338年,东方各国在联合抗拒共同的敌人――秦国的大前提下,形成了一个国家安全共同体――东方联盟。数年之间,使强秦不敢东顾。这个联盟的盟主需要一个有战略远见的人来承担。但是自苏秦之后,这样的人物再也没有出现。即使偶然有人提起,也只是一些目光短浅的狗苟之徒,他们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自然不能够承担大任。于是这个联盟在秦的外交攻势下,轰然解体。

尤其令人扼腕的是齐楚和约的解体,成为这个联盟破产的决定因素,从此东方诸国走向了灭国亡家的转折之机。

在秦国伐交的攻势下,脆弱的齐楚盟约失去了效用。目光短浅而又贪心楚怀王,受楚国贵族的蛊惑听信了张仪的忽悠,背弃盟友,宣布与齐国绝交,幻想以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土地的实惠。看来这个楚怀王是个见利忘义的势利之徒,为了一点小利,就不惜出卖良知。那是公元前313年的事情。在那个夏天,张仪来到楚国,与楚国贵族重臣进行了秘密谈判,达成了密约,于是楚国与齐国断交。

当然,对于处在事件中心的秦楚双方来说,都各自认为是自己“赢了”,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都圆满地达成了各自的目的。似乎皆大欢喜。因为在他们的努力下,所达成的这个合作,很完美地实现了“双赢”。这是外交史上的最为令人共同欢呼的结局。

因为在国际间的往来中,能够实现“双赢”的机会不多。往往是一方得到利益的扩张,而另一方必将承受着屈辱地妥协,表面上达成了协议,却滋生了新的危机,而紧接着会在另一个不为人注意的领域形成事端。所以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果。那么现在双方共同举起酒杯,为这一胜利的到来干杯吧!

世间所有的盟约约束的只是真诚信奉盟约的人,而对于那些本来就没有诚意的人,从来都是一纸空文。盟约反而成为他们用来要挟诚实人的借口,成为他们索取你的承诺的理由。结果楚国既没有得到秦的土地,反而得罪了兄弟之邦――齐国的援助。楚怀王去秦进行双峰会晤时,却被秦强行软禁,他才猛然醒悟,自己被秦国厚颜无耻地欺骗了。然而却已经来不及挽回了。楚国只好割地赔礼致歉,以求息事宁人。

经历了这么多的变故,又由于各国之间各自利益的争夺,导致他们各怀心事。张仪乘虚而入,离间破坏六国联盟。六国统治者们争相依附强秦,为了不被类似楚怀王的人出卖而争相出卖别人,以期讨好秦国,得到秦国的保护。导致他们在侵略者面前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放弃了共同利益,屈服于秦的威胁,放弃了集体抵抗侵略者的政策,转而向侵略者妥协,寄希望于侵略者做出的互不侵犯的承诺,并死心塌地的相信侵略者的谎言,而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更怀疑集体的合作。于是互不相助,各自走上了互不干涉的立场,以中立者的姿态观望着,幻想着侵略者的仁慈而放过自己。

秦国乘机打开关门,进行各个击破了。于是一个个的小兄弟们被吞并了,土地并入了秦的版图。渐渐的这些中立者沦为孤立者。

当秦国的东侵战略顺利实施之际,东方各国都保持着高度一致的沉默,在国际关系中,他们果断地投了弃权票。既不声讨,也不声援,只是远远地袖手旁观。因为反正与我无关。而且还自我安慰说,这是高明的外交策略。那么别人的存亡真的与他们无关吗?

出卖了别人的同时,也已经在出卖自己了,但是还表现出很愉快地样子,为别人数钱,自以为是主人,其实是一个被雇佣的不领报酬的打工者。是义务,却连义工的名义都没有,也就没有义工的荣誉,等待着的将是耻辱的结局,可悲的是他们却还不自知。自我感觉良好。

看来什么都可以放弃,只有原则是不能放弃的。没有了原则,什么事都可以做出来,那么同样的,什么样的危险也都将到来。

下一个该轮到谁了?

其实,这样的设问已经没有了必要。因为秦国早有计划了,早就替他们安排好了。

同样的手段,现在又进行了一次复制。只是参与者换成了另外一批人。当然对象也不同。

联盟已经不存在,失去了援助,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面对秦军如此大规模的入侵,楚国政权内部张皇失措了,楚王一筹莫展,近臣默不作声。他们曾经坚定地以为战争不会爆发。更不会有人敢针对他。

更令他们们想不到的是,楚国号称强大的边防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秦军正以不可阻挡的攻势,迅速将战线推进。战火恣肆蔓延,吞噬着一座座城市、村庄和无辜平民的生命。

现在,来自前线的报告就放在楚王的面前:秦军从颖川郡出击,突破了边境防线,分二路侵入我国领土。我西部边境重镇陈邑、平舆被秦军大部队攻占。现在前线各部正在撤离防地。秦军李信主力兵团轻兵东进,已抵颖上城下。

所有的人都没有料到,楚军在陈邑、商水、上蔡、平舆一线的布防体系会被秦军轻而易举地分割切断,一举扫平。秦军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打击夺取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楚军这种宽正面的防卫布局,分散在辽阔的边境线上,没有坚城险地支撑,防御是十分脆弱的。在战争的最初时刻,楚军在边境之战中遭受了重大失败。

秦军迅猛地展开攻势,分兵两路,分别向二个主要方向推进。一路作为牵制,主力如同一柄锋利的尖刀,直插楚国腹地,意图会师城父,围歼楚军主力。

显然割地求存的外交幻想已经没有了市场。现在已经不是割让数城的问题。因为秦国所要的是全部。

一种绝望的情绪在楚国的宫廷蔓延,惊慌与恐惧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享受是贵族的事,国难就由匹夫来承担责任。

现在,你的国家面临危险,需要拯救。

那么你该快点成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