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尝试不打比方来说明一件事情。
因为即使一个比喻多么贴切,
也终究是比喻,终究不是本体的真实。
可是这种尝试无疑是会失败的,
更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从不真实开始去理解,
甚至于试图用假的来代替真的说明问题。
我始终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件事物的艺术性越强,
也就把这件事说的越离谱了。
我们何苦为了描述和表达一件事而把它说成假的呢?
这是我们的初衷吗,这到底是骄傲还是悲哀?
相似性的确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一件事,
却也容易给我们造成误解。
毕竟大多数人喜欢假的胜过喜欢真的。
据说,当初真实和虚假两个去河里洗澡。
后来虚假先上来了,就穿了真实的衣服走了。
当真是上来之后发现自己衣服没有了,
却又不屑穿上虚假的衣服,便光着身子离开了。
而一向愚昧无知的人们,
无法也不愿相信赤裸着的真实。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老喜欢听人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问题,我们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与洞察力,开始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