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回 一场风波_师魂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二 回 一场风波(2 / 2)

这时张能线开腔了,“我看杨世俊这娃年龄还小,又没有经验,言语偏少,怕教不好学生,要不然让他在农村锻炼两年再说吧。”

姬福全看着杨世俊问道:“世俊,你看这事怎么样?”

“我……怕我……不行!”杨世俊支吾其词地说。

“哈哈……”姬福全笑道,“能行,我看能行,你是咱们村上的高才生,还能不行。再说咱大队上有几个民办教师都是初中毕业生,不是在照样教书吗?作为你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还不胜他们吗?”

姬福全又看了杨世俊一眼,继续说:“这几天你从学生借上几本书,先把教材看一看。这没有什么难破的芝麻杆,不就是教书吗?教上几天自然都会了,开学以后你就到学校上课,咱就这么定了,时候不早了,我还得走。”

杨春成送走姬书记以后,回来对杨世俊说:“世俊呀,这回姬书记信任你,让你当民办教师,是你的福分啊!你一定要把咱大队上的娃娃教好。”

突然,年仅八岁的小妹妹也插上一句:“哥哥,哥哥,如果你当老师了,我该把你叫‘哥哥’,还是叫‘杨老师’?”

一句话说得全家人都笑了起来。

晚上,杨世俊睡在炕上,回想着两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是一九七三年元月,杨世俊初中毕业了。这一年的高中入学不再是“推荐”了,而是实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当年的高中录取人数仅占考生人数的20.6%,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再学习的机会了,这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杨世俊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认真复习以后,在这次升学考试中,数学得了满分,理化得了九十八分,总分竟然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一时被人们传为佳话。

升入高中以后,杨世俊主攻数学,兼顾其它学科,想在数学研究上发现一个“突破点”,他的数学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一级的同学都称他“数学家”。

在上高中的两年时间里,杨世俊勇于探索,善于研究,发现了一种“一元四次方程”的解法。在数学上把“三次”以上的方程都统一称为“高次方程”,这种方程在当时很少有人研究。李世明老师是这所高中的数学权威,杨世俊把这种解法拿给李老师去看,李老师说:“你试验把它寄给‘北大’和‘清大’两所学校,看人家有啥看法。目前我对这种解法还不能下结论。”

听了李老师的话,杨世俊就把这种“一元四次方程的解法”分别寄给了两所学校,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直没有收到回音。由于杨世俊在学习数学方面没有明确的方向,又没有人给他指点,所以就半途而废了。

杨世俊在高中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他的集体荣誉感强,不但数学课学得好,而且各门功课都学得好,师生威望也高,差不多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在学校这样优秀的学生,对于担任一所小学的民办教师来说,本来就不在话下,但杨世俊却非常担心,他担心的不是知识不够,而是怕给学生讲不清楚,害怕自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这一夜,杨世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杨世俊从本大队的学生中间找齐了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课本,准备在年前年后看一下,开学后到学校上课。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初六这天,距离学校开学时间只剩三天了。杨世俊已经看完了小学的全部教材,他吃过早饭,挑了两担子水,准备换洗衣服,以便开学时按时到学校报到。

正在这时,生产队长杨天文来了,他这次没有进家,刚走进大门看见杨世俊在院子里洗衣服,就大声说:“世俊,下午驻队干部要来了,你到张计林老汉家里把房子给打扫一下。”

“好,我马上就去。”杨世俊应答道。

杨天文说完就走了,杨世俊收拾了一下未洗完的衣服,就向张计林家里走去。

张计林老汉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他有一双儿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在部队当营长,家里只剩老两口,日子过得还挺红火。年轻人都叫他“张大伯”。

当杨世俊走进黑色的油漆大门时,看见张计林已经把院子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的正北面有两孔砖窑,张计林老两口就住在东边的窑洞里,西边的窑洞闲着。张计林看见杨世俊来了,赶紧出来接应。

张计林拿钥匙打开西边的窑门,室内的摆设非常简陋,左边是一个土炕,炕上有两页席,没有被褥;右边有一张红色的办公桌,两把椅子,地面没有铺,墙壁也没有粉刷。一个十米长,四米宽的大窑洞,里面空荡荡的。

杨世俊先烧了炕,再从张计林要了一把笤帚去扫地,最后将桌椅抹得干干净净。

下午时分,驻队干部到了,这次来杨家洼下乡的是公社党委副书记张生文同志,他长着一副方面孔,黑色的脸蛋;头戴一顶鸭舌帽,身穿一件黑色的列宁棉袄,骑着一辆“红旗”牌自行车。他首先来到姬福全家里,经姬福全热情接待后,又让杨天文把张生文领到张计林家中。刚结婚的出纳员姬俊斌拿了自己的一床新被褥;张计林提来一个热水瓶,拿了两个杯子,就这样,张生文就住下来了。

晚上,张计林准备了丰富的饭菜,把张生文叫到东边的屋内说:“张书记,你今天刚来我们这里,啥都没有准备,就先在我家吃一顿便饭再说。”

张计林招呼张生文坐在桌子前面,然后从柜子里面拿出一瓶“西凤酒”说:“张书记,咱俩喝上几杯。”

张生文说:“不不不,我不太喝酒,咱就免了吧!”

张计林笑着说:“当书记哪有不会喝酒的,我才不相信呢!来来来,咱少喝上几杯。”说着就斟了一杯酒递给张生文。

张生文端起酒杯说:“来来来,咱两先碰杯。”

张计林笑着说:“你是客人,我是主人,无论如何你得先喝第一杯。”

张生文喝了第一杯后,两个人又碰了三杯酒。张计林说:“咱两个干喝没有意思,干脆划上两拳。”

张生文早就觉得手痒痒的,听到张计林说要划拳,便说:“我的艺不行,你可得手下留情。”

张计林再取了几个酒杯,斟满六杯酒,然后说:“喝酒划拳我是才学的,艺也不行,咱两个慢慢来。”说完后两个人就划起来了:“两相好呀,三桃园呀,四季发财,五魁手呀……”

这划拳的声音离老远都可以听见。不一会儿,一瓶“西凤酒”就喝完了。张计林又要拿酒,张生文说:“对了对了,我不喝了。”

张计林笑着说:“张书记,我怕你没喝好。”

张生文将手一摆说:“好了好了,快上饭吧!”

张计林又转过身对老伴儿说:“好,掌柜的,快给张书记上饭。”

酒足饭饱之后,张计林又向张生文提了一个问题,他说道:“我儿子在部队工作,有个没过门的媳妇叫李雪梅,家住徐卓村,今年二十二岁,七二级高中毕业生,有文化,现在她在家里没有事干。咱大队上缺少一名民办教师,我的意思是看能不能把李雪梅调到咱大队上当民办教师?”

张生文稍加思索后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看问题还比较大。主要是李雪梅的户口没有在咱大队上,要给李雪梅记工分,必须征得全生产队社员的同意。依我的意见,明天还要找其他干部谈谈,如果事办成了你不要高兴,事办不成你也不要怪我,你看怎样?”

张计林听了张生文的话,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第二天中午,张生文并没有召开社员会,只是把姬福全和杨天文叫来商量此事。当张生文点明主题后,姬福全就说:“关于民办教师的事,我已经和杨世俊说好了,开学后他就去学校上班。李雪梅现在还没有过门,让她担任民办教师恐怕群众反响太大。我看还是到她结婚以后再说。”

张生文听说有个杨世俊,便问:“杨世俊是怎么一种情况?”

姬福全说:“杨世俊是年前从学校回来的高中毕业生,今年十九岁。这娃在学校时就学习成绩好,既聪明又能干,忠诚老实,为人厚道,一定能当个好教师。”

听了姬福全的介绍,张生文觉得这件事还比较棘手,他就眉头一皱,转了一个角度说:“杨世俊虽然是个好娃,但他没有经过劳动锻炼。我看还是先让他好好劳动一段时间,以后再考虑吧!听说杨世俊这娃还年龄小,加之性格内向,害怕管理学生也不方便吧!我看这次还是让李雪梅先上,杨世俊的事咱到以后再说,姬书记和杨队长,你们看怎样?”

“那群众工作怎么办?”姬福全问道。

这时,张生文摆出上级领导的架势,说道:“我叫你们两个来就是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于群众的工作就交给杨队长,李雪梅将来就是你们队上的人,你把你们队上的群众工作做好,不准有意见,只要你们队上的群众没有意见,一切问题都好办。至于杨世俊的工作,我看这解铃还得系铃人,姬书记你必须把工作做好,让他好好参加劳动,两年以后再说。今天这件事就说到这里,现在咱们说说其它的,这个问题就不谈了。”

会议结束后,姬福全走出张计林的大门,觉得自己的头大了很多,他想:年前我才和杨世俊说好,让他当民办教师,现在又要我去退,这出尔反尔的事叫我给人家咋说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