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午十一点钟,各单设初小的教师都按时来到五年制学校听课。大队干部听说是杨世俊要讲数学“示范”课,也都来到学校助热闹。这次参加听课的人有杨家洼大队的正、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妇女主任和全体教师共十一人。
预备铃响了,人们纷纷走进教室。一阵歌声过后,杨世俊开始跨上讲台,当他看到本来就不大的一个窑洞教室里面挤满了人,不由得心情紧张起来,他说:“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分数的化简,现在我们来看下面的分数如何化简?”他讲话的声音有些颤抖,不难看出此时此刻杨世俊的心情是多么紧张。
但随着讲课的逐步深入,杨世俊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他按照由简到难、步步深入的教学规律,先引导学生复习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化简,学生们都情绪高涨,对答如流。
就在这个时候,杨世俊出了一个“繁分数”的题目,问道:“同学们,这个分数怎样化简?”
同学们看着这个新分数,个个目瞪口呆,不知道怎么化简,这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就在这时候,杨世俊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化简,黑板上这个分数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它的分子、分母里又含有分数,像这样的分数我们叫它‘繁分数’,今天我们就学习繁分数的化简。”他转过身去,在黑板上比较醒目的地方写了“繁分数”三个字。
然后继续说:“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后,我们就会化简这个繁分数了。下面我给大家先讲繁分数的概念……”
在这节课堂上,杨世俊先讲了繁分数的概念,再讲了繁分数的化简方法,他讲的课条理清楚,推理严谨,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课堂小结时,杨世俊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繁分数的意义和化简。繁分数的意义是它的分子、分母里又含有分数;繁分数的化简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分数的基本性质,给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它们的‘最简公分母’,使它成为普通分数;另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主要分数线看作除号,用分子除以分母直接计算。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杨世俊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接着又叮咛道:“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繁分数里面的分数线比较多,大家应当分清‘主要分数线’和‘次要分数线’,我们把最长的那一条分数线叫做‘主要分数线’,主要分数线在书写时都要和等号对齐。在化简时,我们只要按照主要分数线把繁分数分成分子和分母两部分,这样,化简繁分数就比较容易了。”
这时,杨世俊对学生说:“现在,我要叫两个同学来化简我开始提到的那个‘繁分数’题。”
就在此时,全班同学“唰”地一下都举起了右手。
“王会芳,你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王会芳走到黑板前面后,杨世俊接着说,“张生才,你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化简。”
过了一会儿,全班学生都计算出来了,两种方法,得到了同一种结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
最后杨世俊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又出了几道关于繁分数化简的练习题。
下课铃响了,参加听课的人边走边议论着:“讲得好,杨世俊的数学课就是讲得好,果然名不虚传。”
刘相俊刚一跨出教室门,就高兴地在院子里面大声喊道:“搞教学吗,就是这样教哩!”
从此以后,杨世俊的数学课讲得好已被杨家洼的群众所公认。人们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家庭院落,都在议论着,赞扬着。
四月十四日中午,杨世俊在家里吃午饭时,父亲杨春成说:“今天中午陈改禅来到咱家里,说是给你盯了一个对象。”
由于杨世俊家境贫寒,今年他都二十二岁了,从来未曾有人为他提过对象。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给他介绍对象,因此,他的脸一下子全红了。他问父亲:“她说的那个对象家住哪里?人品到底怎么样?”
杨春成说:“家住迪家河大队的贺家岨村,名叫贺黑女,今年二十岁。据说人样还长得差不多,她父亲又是生产队会计,家庭条件也好,可就是不识字。”
杨世俊想:自己是一个小学教师,找对象也应该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找不到教师,也要找一个会支持自己工作的人。想到这里,杨世俊说:“你们说的这个人我总觉得不太合适。”
杨春成说:“不合适,怎么不合适?像你这么大的小伙子,人家都订婚了。咱家条件不好,连个保媒的人都没有,今天好不容易有人提亲了,你还说不行,那你想怎么办?难道你还想打光棍不成?”
杨世俊说:“现在没有合适的,我看就不订婚了。等到将来咱家条件好了,再订也不迟。”
杨春成说:“不行,咱家条件什么时候才能好转?等到那个时候,你连个后婚婆娘都找不到了,村里人还要说我杨春成没本事,给娃连个对象都找不到。”
这时,杨世俊的母亲张能线把饭端上来了。杨春成端着一碗红薯饸饹,边吃边说:“人家陈改禅也是为咱好的,咱不能给人家面子上过不去,后天正好是星期日,行不行咱在冯原先见个面,回来再说。”
杨世俊想:这也是个办法,就说:“能行,那就先见上一面再说。”
见面的日子到了,这天刚吃过早饭,张能线借来一身新衣服,对杨世俊说:“世俊,你赶快把它穿上,今天中午好去冯原见面。”
正在这时,陈改禅推着自行车从院子走进来。张能线赶紧招呼媒人吃饭,陈改禅说:“你们不要忙了,我已经吃过饭了。”
张能线忙问:“是不是现在就让咱娃去冯原见面?”
“不去了,不去了。”陈改禅摇着头,扫兴地说。
张能线问:“怎么啦,咱不是说好今天要见面吗?”
陈改禅说:“我刚刚从贺家岨回来,人家嫌咱杨家洼的队穷,不愿意到咱杨家洼来。”
杨世俊说:“目前咱杨家洼是穷了点,但穷是暂时的,将来一定会改变的。她不愿意就算了,这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情。”
陈改禅说:“你看,我把心都尽到了,可这件事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张能线说:“这件事我也不能怪你,人家说媒都是为好的,说不成就算了,那谁也没有办法。”
一件婚事就这样结束了。到后来,杨世俊的婚事还有人说了两次,她们不是说杨家洼队穷,就是说杨世俊家贫,都是没有见面就告吹了。
在婚姻问题上经受的挫折,更加坚定了杨世俊教书育人的信心,他决心要让下一代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让杨家洼的群众很快脱贫致富,再不能像现在这样受苦受气。
当时小学课本使用的是省编教材,每学期的数学课本只有四十多页。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他一心一意要为学生编写一套复习资料。
由于当时小学教材正处于改革时期,很不完善。杨世俊翻遍了自己收藏的所有数学书籍,也没有找到多少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练习题。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他开始下决心编写一本《小学数学总复习》。
从此,杨世俊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编写《小学数学总复习》中去。平时他除了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外,合理利用了一切闲杂时间,认真编写《小学数学总复习》,即使是星期天也不例外。
他翻遍了小学一至五年级的数学课本,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摘录了小学数学部分所有的公式、定义和典型习题,增加了自己设计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编写成了一本《小学数学总复习》。
五月二十四日,杨世俊来到大队部寻找会计王贵保,当时王贵保正坐在办公桌前整理记账单据,他看见杨世俊来了,就说:“来,杨世俊,请坐。”
杨世俊看见王贵保忙着,便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面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王贵保一边整理票据,一边问道:“杨世俊,你来有事吗?”
杨世俊说:“我编了一本小学数学复习题,想借用一下咱大队上的油印机,把这些题给学生刻印出来。”
王贵保听说要给学生刻印复习题,非常高兴,就一口答应了。他说:“给学生刻印复习题,这是一件好事情吗,我全力支持,大队上的油印机也闲着,那儿还放一桶油墨,你就拿去用吧。”
杨世俊问:“买一桶蜡纸需要多少钱?”
王贵保说:“算了,不用买了,我这儿有一桶蜡纸,你也拿去用吧。”
杨世俊拿到蜡纸和油墨,高兴地说:“好,那我就先用了,能算多少钱,我随后给你就是了。”
王贵保说:“你编写数学复习题,也是为了孩子的,我们大队上也给你帮不上忙,这两样东西就送给你了。”
杨世俊说道:“多谢王会计的大力支持。”拿着油印机就急急忙忙地向学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