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爱你以性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章(1 / 2)

父亲接着说:“我们找老师问晓弟在学校里有什么异常表现。真实情况不敢向老师透露,传出去对孩子不好。老师对晓弟还是蛮有信心的,说晓弟表现不错,人际关系好,她更喜欢和男同学在一起,但控制得很好,不像是在谈恋爱。她特别爱帮助同学,积极为班级服务,搞卫生什么的都抢着干。这点和其他女生怕苦怕累很不一样。学习上不稳定,起伏很大。好的时候能考到全班前五名,差的时候又成了倒数。这孩子很聪明,让我们家长抓紧点!

“您瞧,这让我们怎么跟老师说呢?邓老师这孩子有救吗?能治好吗?”

眼前这对父母不安、焦急的心情表露无遗。我不能够对他们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对晓弟的重要影响进行评价,那样会无形中在他们的伤口处再撒一把盐。我也对他们反复偷看女儿日记的行为给予了理解。

我告诉他们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前提首先是他们的女儿要自愿接受心理咨询,如果被动或强行接受咨询是无意义的,不会有好的效果。

我帮助他们分析了晓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后果,包括最极端的情况。这样他们至少思想上有些准备。同时我给他们提出了几点建议,最重要的是让晓弟接受咨询,是从内心真正意义上的接受。但是很遗憾,晓弟最终也没有能走入我的咨询室。

案例分析

对晓弟家庭的分析

孩子一出生,父母首先最关心的就是性别,由于晓弟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对晓弟性别的期望过高,使得家庭成员一直把晓弟当成男孩子。在正常情况下,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父母或其他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但晓弟的亲人刚好相反,他们给孩子取名、买的玩具、进行的游戏和同孩子谈话的方式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晓弟的性别角色意识。

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为了获得家长的认同和关注,孩子会很自然地向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晓弟的爷爷、父母都希望家中有一个男孩子,这种暗示晓弟会体会到,从而向他们需要的方向刻意形成自己的性格和性别意识。

在幼儿第一反抗期(晓弟三四岁时),晓弟的父母已经发现了一些女儿“假小子”的苗头,试图纠正但遭到了晓弟的反抗,这时父母没有坚持,而是选择了顺应孩子错误的性别意识发展,以为将来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因此错过了最佳的调整时机。

在晓弟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试图帮助晓弟,引导她恢复正常的性别意识,也做了很多努力,但这时晓弟因为身陷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的矛盾冲突中,焦虑、烦躁、易怒,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了。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文本分析

晓弟的情况属于性别角色障碍,晓弟的痛苦主要来源于形体上的女性和内心男性体验存在尖锐的冲突。

人的性别分为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在正常条件下,它们是和谐统一的。晓弟在童年性别角色定向出现偏差没有及时纠正,进而在青春期发展成为性角色认同障碍。具体说就是排斥自己身体上的变化,进入青春期,随着晓弟的社会角色形成和社会对她性别角色的要求,这种矛盾体验会引起内心冲突,感到焦虑和痛苦,从而形成心理障碍。加上由于进入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成熟,导致她寻求恋爱对象时往往指向同性。

下载

晓弟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晓弟幼年环境和亲人教育的影响。二、社会交往与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因素指晓弟潜意识按照父母希望的性别发展,社会交往指晓弟在与同龄人交往时总处于领导和支配地位,像幼年时候晓弟是“孩子王”,进入青春期又是女孩子的保护者。这种人际关系让晓弟更加感觉自己是男人。三、晓弟母亲对女儿的影响也非常关键,一直以来,晓弟父亲在家中作用相对弱势,而晓弟母亲的强势深入孩子的内心。

如果晓弟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成为易性癖,则很难纠正治疗。

建议

给晓弟的建议

因为没有面对面接触过晓弟,下面介绍一些通常类似情况下的建议:

1。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晓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让晓弟大胆地接触和正视异性。

2。通过启发引导晓弟联想早年产生性角色偏离时的情景和诱因,使晓弟针对自己的性心理逐渐产生正确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标准,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

3。建议晓弟了解更多性定向、对性与性角色的知识,达到自我整合性的信念。

4。如果晓弟坚持将自己的性取向定向发展为同性,首先要理解和信任父母,多给父母一些时间。其次和父母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将自己的心声和负面情绪向父母倾诉,从而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信任。

给晓弟父母的建议

1。给晓弟理解和鼓励,让晓弟认识到家庭是安全的、父母是不会歧视她的。

2。帮助晓弟的生活丰富起来,使之转移对性的注意力,淡化对性的关注程度。

3。母亲在这时要起到重要作用,要在晓弟心中树立起同性亲长的正面形象,以自己的言行作为一个榜样帮助晓弟认同自己的性别。具体说就是逐渐淡化晓弟母亲的强势形象,注意培养孩子与父亲之间的感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