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凑字数的不用看!_刺刀1937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还是凑字数的不用看!(2 / 2)

周鲸文再次访张学良,被警察人员挡驾,说张先生旅游去了。

1975年75岁

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次日,张群电话告诉张学良。

4月8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前去吊唁,并送去自己题写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1976年76岁

张大千从巴西回台定居,在台北市郊外双溪自建摩耶精舍。张学良与这位老朋友经常会晤。后来在张大千的提议下,张学良、张群、王新衡(监视张学良的特务,后来成为朋友),每月在摩耶精舍欢聚一次,人称“三张一王团团会”。

蒋经国当上台湾“行政院长”后,张学良与蒋经国达成君子协定,每半年两人会面一次。

1978年78岁

蒋经国被选为台湾的“总统”,第一个打电话祝贺蒋经国的就是张学良。

1979年79岁

10月5日(中秋节)下午,张学良应邀,到蒋经国官邸参加蒋经国夫妇举行的中秋节茶话会。这时张学良在台北第一次露面。前去参加的还有张群、何应钦和张大千等。10月10日,参加“双十节”庆祝大会,就座中央观礼台上。

1980年80岁

春,张学良的好友、前东北大学校长冯庸去世,张学良、赵一荻前去参加追思礼拜。

9月,四子闾琳到台北看望父母亲张学良和赵一荻。

10月20日,张学良偕夫人由“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诒和副参谋长马安澜陪同,访问金门,眺望大陆。

1981年81岁

9月18日,到台北荣民总医院看望齐世英。

1983年83岁

4月2日,任张大千治丧委员会委员。

1984年84岁

6月,张学良五弟张学林之女张闾蘅从香港到北京谈商务时,受伯父之托特地看望吕正操,并介绍了张学良在台北的情况。

1985年85岁

12月25日,看西安事变影片时,因心情激动没看完就离去。

1986年86岁

3月13日,张学良与赵一荻陪同张群游览桃园龙潭小人国。

1987年初,张学良又托张闾蘅带给吕正操诗作。

1988年88岁

1月14,张学良到台北荣军总医院怀远堂吊唁蒋经国,并向他这位老朋友深鞠躬。

3月4日,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邀张学良赴美参加东北大学建校65周年和张学良兼任校长60周年纪念会,由于台湾当局未予允准,未能成行。会后50多位学者和热心人士联署签名,成立了“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执行委员会,并致函继任“总统”。要求李作出答复。当局迫于无奈,让有关人士“同张学良进行商讨”,决定以发表公开信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是月26日,台湾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登载了以张学良名义写的公开信。

1989年89岁

5月31日,张学良复函日本人池宫成晃:“华函奉悉,老配林下寒居,素不见来客,警请原宥。老朽年岁衰迈,目朦手软,又乏记室,对于一般信件素不作复。感先生素昧平生,远邦厚谊,破例勉为动笔,字迹草率,文句粗陋,先生当可见及矣。愿上帝祝福!”

11月26日,张学良给居住上海的杜重远夫人侯御之复信:“御之夫人惠鉴:11月10日来信及照片8张俱已收到,我十分欣慰。你辛苦扶养子女成人,仲(重)远有知,当已含笑地下也。我也为你骄傲。我目力衰退,书写费力,恕不多写,愿上帝祝福你!”

1990年90岁

1月30日,于凤至在美逝世,享年92岁。

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庆祝张学良90华诞。

6月3日,是张学良90华诞。5月30日,邓颖超特电祝贺。

5月末,张学良书寄吕正操《谒延平祠旧作》。

6月6日,东北大学校友会等在沈阳庆祝张学良将军90华诞。

6月17日和8月3日,日本nhk电视台采访组三次访问张学良。

1991年91岁

1月5日,为纽约东北同乡会刊题主导:“读物思乡。”

2月7日,张学良给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和周毅复信:德良、毅二乡弟:来信寄来的《东北军史》和《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已收到,谢谢。余老矣,恕目不佳,不能多写,写字相当困难,请原宥。愿上帝祝福!又为张德良、周毅两位教授亲笔题写:“爱人如己”。

2月16日,张学良复函沈阳张学良陈列馆:“敬启者:兹收到《张学良将军》共五册,十分感谢,专此万事如意。

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

3月14日,张学良夫妇去了儿子张闾琳居住的洛杉矶。

3月29日,原东北学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宁恩承从美国给阎宝航女儿、上海申大集团董事长阎明光传来信息:“汉公亟愿见见你和明复,谈玉衡(阎宝航,字玉衡)基金会和统一问题,请办理来美手续,早日相晤。”

4月10日,张学良单独去到纽约。

4月17日,张学良在纽约公开露面。

5月3日,张学良接受纽约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记者魏碧洲的采访。

5月11日,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记者访问。

5月18日,又接受“新闻广角镜”节目记者采访。

6月25日,张学良结束了在美国105天的控亲访友和旅游,从旧金山返回台北。

6月底,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收到了来自大陆的陌生信件。

这是来自江苏江阴一个叫张静华的17岁的农家少女写给张学良的信:“张爷爷,你一直是我最敬佩的人。从小到现在,哪怕到将来,当我刚懂事的时候,我爸爸便给我讲你的故事。说你是一个真正的东北汉子。想当年,你爱国忧民。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爷爷,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一看,聚一聚,让我们举杯同庆?我想,大概不会太远了吧?”张学良挎不住激动,提笔为张静华复信:“静华小妹妹:你的信和相片全收到了。你很关心我们,谢谢你。随信附上近照一张,以慰情怀。愿上帝祝福您!”

12月21日,张学良为“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题写了院名。

1992年92岁

7月12日,邓颖超在北京逝世。张学良得知后,委托张闾蘅向设在中南海西花厅的邓颖超灵堂敬献花篮。花篮的缎带上著:“邓大姐颖超千古张学良、赵一荻敬挽”。

9月11日,张学良在台北北投寓所首次接受大陆记者采访。他说:“只要时机成熟,国家一定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第三次谈判早日实现。”

10月,张学良收到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王盛烈教授题赠的“关东秋爽,故乡明月”字幅和几位著名画家合作的《青松梅鹤图》,赞赏晃已。他接受了担任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聘书并留影。

11月13日,张捷迁教授为东北大学复校奔波于海峡两岸。是日,张捷迁受托将东北大学的聘书送呈张学良。张欣然同意同任刚复校的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名誉董事长。

1993年93岁

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复校。新的东北大学校名,由张学良题写。

4月19日,《文汇报》记者采访张学良。

4月,张学良去台北中山堂观看北京京剧团的演出。

7月,耿其昌、李维康夫妇等赴台演出,与张学良将军欢聚达八次之多。

199595岁

3月26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的周毅、连军、常景兴、赵双城到夏威夷谒见张学良。

6月1日,东北大学党委书记蒋仲乐和校长赫冀成到夏威夷拜见张学良。

6月,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西村成雄到夏威夷拜访了张学良。

1996年96岁

6月1日,在美国夏威夷异常兴奋地度过95岁寿辰。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于魁智率该院琴师赵建华、鼓师苏广忠、旦角演员马小曼(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之女)飞抵夏威夷,祝贺张学良95岁寿辰,并赠送用中国京剧脸谱精心绘制的大幅“寿字图”。

1997年97岁

6月6日,在夏威夷会见了率团访美的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98岁

1月,张学良研究会副会长张友坤教授赴美拜会了张将军,赠送《张学良年谱》,转交了亲属、故旧托带信件和新年贺卡。

6月,《开国领袖毛泽东》作者王朝柱、张学良之侄张鹏举和外甥女王秦等到夏威夷给张学良庆贺98岁华诞。

1999年99岁

6月,沈阳电视台采访组赵杰等赴美采访张学良。

12月25日,张学良研究会副会长赵双城赴美拜访张学良,并赠送“中华世纪宝鼎”。

2000年100岁

3月12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张德良、副会长王维凡、秘书长周毅到夏威夷谒见张学良并合影留念。

6月,夏威夷时间22日上午11点11分,陪伴张学良将军大半生,人称“赵四小姐”的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因肺炎及并发症,逝世于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享年88岁。张学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伤痛,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泪水缓缓流下来。

2001年101岁

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一岁。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和周毅复信:德良、毅二乡弟:来信寄来的《东北军史》和《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已收到,谢谢。余老矣,恕目不佳,不能多写,写字相当困难,请原宥。愿上帝祝福!又为张德良、周毅两位教授亲笔题写:“爱人如己”。

2月16日,张学良复函沈阳张学良陈列馆:“敬启者:兹收到《张学良将军》共五册,十分感谢,专此万事如意。

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

3月14日,张学良夫妇去了儿子张闾琳居住的洛杉矶。

3月29日,原东北学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宁恩承从美国给阎宝航女儿、上海申大集团董事长阎明光传来信息:“汉公亟愿见见你和明复,谈玉衡(阎宝航,字玉衡)基金会和统一问题,请办理来美手续,早日相晤。”

4月10日,张学良单独去到纽约。

4月17日,张学良在纽约公开露面。

5月3日,张学良接受纽约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记者魏碧洲的采访。

5月11日,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记者访问。

5月18日,又接受“新闻广角镜”节目记者采访。

6月25日,张学良结束了在美国105天的控亲访友和旅游,从旧金山返回台北。

6月底,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收到了来自大陆的陌生信件。

这是来自江苏江阴一个叫张静华的17岁的农家少女写给张学良的信:“张爷爷,你一直是我最敬佩的人。从小到现在,哪怕到将来,当我刚懂事的时候,我爸爸便给我讲你的故事。说你是一个真正的东北汉子。想当年,你爱国忧民。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爷爷,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一看,聚一聚,让我们举杯同庆?我想,大概不会太远了吧?”张学良挎不住激动,提笔为张静华复信:“静华小妹妹:你的信和相片全收到了。你很关心我们,谢谢你。随信附上近照一张,以慰情怀。愿上帝祝福您!”

12月21日,张学良为“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题写了院名。

1992年92岁

7月12日,邓颖超在北京逝世。张学良得知后,委托张闾蘅向设在中南海西花厅的邓颖超灵堂敬献花篮。花篮的缎带上著:“邓大姐颖超千古张学良、赵一荻敬挽”。

9月11日,张学良在台北北投寓所首次接受大陆记者采访。他说:“只要时机成熟,国家一定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第三次谈判早日实现。”

10月,张学良收到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王盛烈教授题赠的“关东秋爽,故乡明月”字幅和几位著名画家合作的《青松梅鹤图》,赞赏晃已。他接受了担任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聘书并留影。

11月13日,张捷迁教授为东北大学复校奔波于海峡两岸。是日,张捷迁受托将东北大学的聘书送呈张学良。张欣然同意同任刚复校的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名誉董事长。

1993年93岁

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复校。新的东北大学校名,由张学良题写。

4月19日,《文汇报》记者采访张学良。

4月,张学良去台北中山堂观看北京京剧团的演出。

7月,耿其昌、李维康夫妇等赴台演出,与张学良将军欢聚达八次之多。

199595岁

3月26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的周毅、连军、常景兴、赵双城到夏威夷谒见张学良。

6月1日,东北大学党委书记蒋仲乐和校长赫冀成到夏威夷拜见张学良。

6月,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西村成雄到夏威夷拜访了张学良。

1996年96岁

6月1日,在美国夏威夷异常兴奋地度过95岁寿辰。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于魁智率该院琴师赵建华、鼓师苏广忠、旦角演员马小曼(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之女)飞抵夏威夷,祝贺张学良95岁寿辰,并赠送用中国京剧脸谱精心绘制的大幅“寿字图”。

1997年97岁

6月6日,在夏威夷会见了率团访美的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98岁

1月,张学良研究会副会长张友坤教授赴美拜会了张将军,赠送《张学良年谱》,转交了亲属、故旧托带信件和新年贺卡。

6月,《开国领袖毛泽东》作者王朝柱、张学良之侄张鹏举和外甥女王秦等到夏威夷给张学良庆贺98岁华诞。

1999年99岁

6月,沈阳电视台采访组赵杰等赴美采访张学良。

12月25日,张学良研究会副会长赵双城赴美拜访张学良,并赠送“中华世纪宝鼎”。

2000年100岁

3月12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张德良、副会长王维凡、秘书长周毅到夏威夷谒见张学良并合影留念。

6月,夏威夷时间22日上午11点11分,陪伴张学良将军大半生,人称“赵四小姐”的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因肺炎及并发症,逝世于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享年88岁。张学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伤痛,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泪水缓缓流下来。

2001年101岁

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一岁。

1920年20岁

6月2日,任奉天暂编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

11月,晋升陆军少将。

12月17日,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是年秋,率军赴吉林剿匪。

1921年21岁

由本庄繁陪同,与张作相赴日参观秋操。归国后,建议其父改革军制、整顿纪律、严格训练,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

1922年22岁

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

6月中旬,在山海关一线组织败兵迎击直军主力,阻止了直军进攻。6月17日奉直签约议和,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7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设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进行“整军经武”。

7月薪4日,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9月兼任东三省航空处督办。

1924年24岁

4月8日,任奉天陆军第27师师长。5月初又兼任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

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军入关,张任津榆驻军司令。

1925岁25岁

4月,授陆军中将军衔。

5月,任东三省陆军训练处副监。

8月,任东北航空学校监督和东北航空处飞鹏队队长。

10月,任镇威军第三集团军军团长,赴秦皇岛收编渤海舰队,扩大了奉军的海军力量。

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表反奉通电。张学良三次要求见郭松龄,被郭拒绝,但郭松龄写信向张学良表白忠心:起兵倒戈,“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末局”。

11月30日,张作霖发布讨郭令,张学良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巨流河与郭松龄展开激战。12月24日,郭松龄反奉失败。翌日,郭氏夫妇被害。

1926年26岁

3月,张作霖与吴佩孚联合,进攻国民军。

6月,张学良任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

8月,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监督。

12月,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令张学良负责京、津地区的警备任务。

1927年27岁

3月,率三、四方面军到河南与北伐军对抗。

5月,在河南和北伐军作战失败,率军北撤。

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张学良授陆军上将军衔。

1928年28岁

4月,劝其父息兵罢战,撤军关外。并致电阎锡山:“实不忍奉晋相见以兵,糜烂北方。”

6月3日,张作霖下令息兵出关。撤兵一事由张学良负责,自己先行返奉。

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

6月18日,张学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开始发丧。

7月2日,东三省议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职。

7月底,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张学良任东北海军总司令。

8月16日,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

11月30日,就任东北航空司令。

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1929年29岁

1月9日,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改称主席)。

1月10日,“以妨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巩固了统率东北军的地位。

1月,任开拓长途铁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誉监理。

2月,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7月,受蒋介石唆使,挑起“中东路事件”。

11月,苏军向东北军进攻,东北军战败,双方派代表和谈。

12月22日,《伯力议定书》签定,“中东路事件”得到解决。

1930年30岁

3月,任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委员和东北交通大学校长、复州煤矿股东。

4月,爆发了蒋、冯、阎、李新军阀中原大战。

7月2日,张学良去葫芦岛主挂筑港开工典礼。

9月18日,发表巧电,拥护中央,倡导和平。要求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

9月19日,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

10月9日,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1月7日,赴南京列席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受到隆重欢迎。同月24日,任国民政府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31年31岁

3月26日,任国民党东北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4月18日,由沈阳移至北平顺承王府办公。19日正式成立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节制冀、晋、察、绥、辽、吉、黑、热八省军务。

5月2日,赴南京参加国民会议,任主席团成员。28日,因患重伤寒住进北平协和医院调养。

7月23日,通电讨石,调东北军主力入关。

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此为“九一八”事变。

9月21日,张学良召集北平名流,讨论对东北问题的对策,决定依赖“国联”,听命中央。

11月16日,国民政府改任张学良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12月27日,张学良电告南京国民政府,日军长驱直入,锦州危急。

193232岁

2月29日,章太炎抵北平劝说张学良武装抗日,张学良有口难言,告之蒋介石不抵抗密令。

8月20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3年33岁

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3日,山海关失守。

1月,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一集团军司令。

2月,任华北集团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率军进行长城抗战。

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3月4日,承德失守。

3月9日,与蒋介石在保定车站会晤,蒋暗示其下野。

3月11日,发表辞职通电。内称:“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

3月12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何应钦称:“汉兄离平时,代委员长职务准交敬之兄接代,以免职务中断也。”张遵电正式将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职务交给何应钦。是日,偕夫人于凤至及赵一荻、端纳等从北平清河机场离平,当天下午抵达上海。出国前张学良决心戒毒,闭门谢客。并且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难治心作医。”

4月11日,由上海偕眷属乘意大利邮轮起程出国。

4月上旬,致书东北军将领及东北名流,勉励他们要亲如手足,患难与共,准备收复东北为最大责任。“武要保存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

5月4日,到达意大利布林迪西巷。当晚乘特别快车到达罗马,投宿于“古兰特”宾馆。

5月8日,张学良得知马占山、李杜、苏炳文由苏经欧洲回国,便邀其到罗马会晤。马、李、苏于是日抵罗马谒张。

张赞扬马等奋力抗日之精神,鼓励他们回国后不忘国耻,继续抗日斗争。

5月12日,自意大利致书王树翰称:“现虽寄身海外,但有三事尚不敢忘:一曰国难,二曰乡患,三曰家仇。”并附寄张在罗马拍摄的照片一张。

5月26日,由罗马致电万福麟,劝告东北军各将领,宜一致团结,服从蒋介石指挥,坚决抗日。

6月上旬,在罗马期间,专心研究法西斯党运动及组织,曾与意皇及首相墨索里尼晤谈数次。还多次访问意空军司令部,考察其航空事业。

6月20日前后,张学良由罗马经巴黎去伦敦。又飞回罗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