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官制与山东世家_杀胡儿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晋朝官制与山东世家(2 / 2)

刘宋之后,兰陵萧氏连续出了两朝帝王,这才使得萧氏与王、谢、袁等豪族一样成为一等士族。在南朝,出身寒微,却因军功而显达的人有很多,但能列于士族的并不多,至于成为高门、甲族的就更少了,萧氏一族算是唯一的一家。兰陵萧氏南迁后,比较著名的有三支,即萧思话、萧道成、萧衍三支。

萧思话一支:萧思话的祖父萧卓,曾为东晋洮阳令,姑母萧文寿,是刘裕的继母,生长沙景王道怜、临川烈王道规。刘裕称帝后,萧氏为皇太后。萧卓被赠授金紫光禄大夫,封为封阳县侯。萧思话的父亲萧源之继承了萧卓的爵位,被委任为徐、兖二州刺史。萧源之死后,萧思话又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在元嘉年间先后担任过青州刺史、梁南秦二州刺史、雍州刺史、吏部尚书、徐兖二州刺史、中书令、丹阳尹等职。萧思话死后,长子惠开承袭其爵位。特别是惠开时,萧氏又强化了与刘氏宗室的姻亲关系,惠开的妹妹嫁给了桂阳王休范,惠开之女嫁给了孝武帝之子。惠开死后,其子睿承袭爵位,到齐朝建立后,其封爵才被削除。

萧道成一支:萧道成高祖萧整曾担任淮阴令,其曾祖父儒曾任即丘令,其祖父乐子曾任辅国将军。其父萧承之,由于受到萧源之的提携,于宋元嘉中期,跟随萧思话平汉中,被提升为龙骧将军,后被任命为南泰山太守。萧道成在宋文帝时先为偏将,后被雍州刺史萧思话任为太军中兵参军。后来又任建康令,并得到少府萧惠开的赏识。宋明帝时,道成任南兖州刺史,加督五州,逐渐掌握了军权。后来数年间,在经历过齐公、齐王后,取宋自立,建立了齐朝,是为齐高帝。萧道成称帝四年后死去,其子萧赜(武帝)即位,武帝嫡长子长懋早死,武帝舍弃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不立,而立长懋之子萧昭业为太孙。萧昭业继立后,大权被受诏辅政的萧鸾(道成之侄)把持,萧鸾后来杀死昭业,另立昭业弟昭文;后又迅速杀死昭文自立,是为明帝。明帝在位五年,杀人甚多。齐高帝19子、武帝23子除萧嶷一支有后人外,其余都被杀尽。明帝死后,其子宝卷即位,仍继续滥杀宗室,最终被梁武帝萧衍攻灭。萧嶷是萧道成的次子,宋武帝时担任太尉大司马等职,永明十年(公元492年)病死。世子萧子廉曾任淮陵太守、太子中会人、前将军。子廉之子元琳,梁代齐后任新淦侯。

萧衍一支:萧衍与萧道成同出于萧整,萧整之子萧辖,为萧衍高祖,曾任济阴太守。萧衍曾祖父副子,任州治中从事。祖父道赐,任南台治书侍御史,父顺之,是齐高帝始族弟,深得信用,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丹阳尹等职。萧衍很有文才,是齐竟陵王子良西邸八友之一,后为官至雍州刺史,掌握着重兵。在齐末混乱中,代齐自立,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侯景攻下台城后,老饿病死。侯景立萧衍第三子萧纲为帝(即简文帝),作为傀儡。后又改立萧衍长孙萧欢之子萧栋为帝。不久,侯景又杀死简文帝萧纲以及他的10多个儿子。梁宗室还有许多人也被杀害。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即皇帝位(即梁元帝),定都江陵,但3年后就被西魏政权攻灭。西魏又扶持昭明太子的第三子萧督为梁帝,历史上称其为后梁。此时曾起兵讨伐侯景的梁将陈霸先、王僧辩则在建康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敬帝),不久又被陈霸先废掉,霸先自立,梁朝灭亡。

从当时情况看,萧衍这一族在皇室内部斗争以及侯景之乱中损失较大,但在陈朝建立后,其大部分留在陈朝,仍为甲族,但没有太知名的人士。

到了隋唐时期,萧氏势力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其主要是指萧衍这一支势力。此支中在《隋书》与新、旧《唐书》中入传者达到23人之多,其中4人是萧衍兄弟的后代。其余19人全是萧衍的孙子、后梁皇帝萧???的后裔。这19人中有9人为宰相。萧???的后裔在隋唐时期势力之所以发展强盛,是因为萧???之孙女为隋炀帝皇后,隋灭后梁后,萧???子孙有很多人在隋朝为官。到了五代时,萧氏家族的势力明显衰落,其家族成员中入《五代史》之传者仅有二人,即萧顷,他在后梁为官至同平章事;萧顷之子萧源,在后唐为官至秘书监。北宋统一后,兰陵萧氏作为一个士族家族,基本上就不复存在了

琅琊颜氏

琅琊颜氏起源于曹魏时期的颜斐、颜盛,颜斐曾担任过黄门侍郎、京兆太守,颜盛曾任青、徐二州刺史。兄弟二人在曹魏时期从鲁(今山东曲阜)迁到临沂(今山东临沂)。自此以后琅琊颜氏主要指的是颜盛的后代,颜盛生子给事中颜钦,颜钦生汝阴太守颜默,颜默生颜含。西晋灭亡后,颜含随司马睿渡江,颜氏于是成为随晋元帝渡江的百家“中原冠带”之一。颜含过江前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司马参军,过江后历任东阳太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大司农等职。应该说颜氏家族自此时起在士族中开始有了地位。颜含生颜髦,为官至侍中、光禄勋等,髦的弟弟颜谦、颜约同任官至太守。颜髦生颜琳,做官至骑都尉,颜约生颜颐做官至扩军司马。颜琳生颜靖之,做官至宋御史中丞,颜生颜延之,为官至宋秘书监、光禄勋。颜靖之生颜腾之,做官至宋巴陵太守,颜延之生颜竣,做官至宋散骑常侍,颜腾之生炳之,炳之生见远,做官至齐御史中丞。见远生颜协,颜协做官为梁湘东王国常侍,又兼记室,颜协生之推、之仪。梁朝末年发生侯景之乱,这场叛乱被平定后,萧绎于江陵称帝(国号仍为梁),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当西魏军攻克江陵后,之推投奔北齐,做官至黄门侍郎;后来归入北周担任御史上士,归隋朝后任太子学士。之仪北周时为官至御正中大夫,归入隋朝后任集州刺史。颜之推有三个儿子:思鲁、愍楚、游秦。颜游秦在唐初历任廉州刺史、郓州刺史。颜思鲁有四子:师古、相时、勤礼、育师。颜师古唐初担任过中书侍郎、秘书少监等职;颜相时曾任谏议大夫、礼部侍郎;颜勤礼曾任弘文、集贤学士。颜勤礼生昭甫,昭甫为官至曹王侍读。昭甫生元孙、惟贞。元孙生春卿、杲卿、曜卿。春卿曾任官蜀尉、偃师丞。杲卿任假常山太守、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安禄山叛乱起,杲卿坚决抗击,结果被安禄山杀害。颜惟贞生真卿,真卿先后担任过侍御史、平原太守,他也坚决抗击安禄山的叛乱,在抗击安禄山失败后,颜真卿西入长安,任御史大夫,后来奉命出使淮西,劝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归顺朝廷未果,结果被李希烈杀死。杲卿生有泉明、季明二子,泉明官至彭州司马,季明被安禄山所杀。颜真卿生有二子。皆为地方官,文宗时颜真卿的曾孙弘式被任命为同州参军。自此以后,颜氏家族再没有显要记载。

总之,自曹魏至唐朝后期的颜氏家族20代中,几乎没有不为官者,所以称颜氏家族是一个士族家族。这个家族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家族成员所任官职不是很高。这个家族中除了第五代颜髦在东晋时曾任侍中外,其他各代大多担任县令、郡守、刺史、舍人、学士、博士、少监、给事中等职,最高也不超过常侍、秘书少监、光禄勋、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这说明这个家族是一个地位比较低的士族家族,其权力不如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的势力强。二是这个家族是经学世家。颜氏家族虽然势力不是很大,但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这就是掌握了较高的封建文化。例如,颜斐因为有才学而被召为太子洗马;颜钦因为精通《韩诗》、《礼》、《尚书》等经典,使许多学者都追随他的学识;颜含因为精通儒学、礼仪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迁本州大中正;颜延之因为与以儒学著称的周续之辩难《礼记》出名而受到宋武帝刘裕的赏识,被提拔为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颜见远因博学有志行,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录事参军;颜之推早传家业,满腹才学经文,曾任国左常侍、中书舍人和黄门侍郎等职;颜之仪因为博涉群书,好为辞赋,进入北周后任麟趾殿学士、太子侍读;颜师古更是一代儒学大师,曾任秘书少监;颜相时、颜勤礼也都是以精通儒学而闻名,并都任弘文、崇贤学士职务;颜真卿少勤学业,既擅长博学,又专于辞章,中进士后又擢制科。三是这个家族还是书法世家。例如,颜协精工篆籀(大篆)、飞白;颜勤礼工于篆籀;颜昭甫工于篆籀、草隶;颜元孙因精通历代书法,而被玄宗召去鉴定家中诸家书迹的真伪。再如颜真卿更是著名的书法大师,他早年曾两次辞官去洛阳跟当时的大书法家张旭学习书法,他不仅继承了张氏书法的长处,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即楷书气势雄浑、形体敦厚;行书圆熟流畅、刚劲有力。他的书法艺术对当时和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颜氏家族作为一个士族家族,虽然在唐朝后期已经衰败了,但其影响仍然存在。

泰山羊氏

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南)羊氏家族自羊续起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士族世家。羊续为东汉南阳太守,他有三个儿子:羊任曹魏京兆太守,羊任曹魏上党太守,羊耽任曹魏太常。到了西晋时,因为羊祜是开国元勋,加上羊祜之姊羊徽瑜是司马师之妻,所以使羊氏家族的势力达到最强。进入东晋南北朝以后,羊氏家族的势力和影响开始减弱。

如果从羊续开始算起,羊氏家族大致可分为三支:羊秘一支的子孙一直延续到南朝宋时,在朝为官司者居多。羊秘有二子:羊祉任魏郡太守,羊繇任车骑掾。羊繇有五个儿子:羊亮任晋大鸿胪,羊忱任晋徐州刺史。羊忱有二子:羊楷任东晋尚书都官郎,羊权任东晋黄门郎。羊楷之子羊绥任东晋中书郎,羊绥有三个儿子:羊玄保任宋金紫光禄大夫,玄保兄弟、辅没有做官。玄保有三子:戎、咸、粲都没有做官。玄保之兄之子希任宋广州刺史,羊希之子崇任宋尚书主客郎。羊权之子不疑任东晋桂阳太守,羊不疑有二子:羊欣任宋新安太守,羊徽任宋河东太守。

羊一支,在西晋时势力与影响较大,到了南北朝时其为官者很少了。羊有三个儿子:羊发任晋都督淮北护军,羊祜任晋征南大将军,羊承没有做官,羊之女徽瑜是司马师之妻,入晋后称为弘训太后。羊发有四子:羊伦任晋散骑常侍,羊暨任晋阳平太守,羊伊为晋平南将军,羊篇为晋散骑常侍。羊暨有二子:羊曼任东晋丹阳尹,羊曼之子羊贲任东晋秘书郎,羊曼之弟羊聃任东晋庐陵太守。

羊耽一支延续的时间比较长。羊耽有二个儿子:羊瑾任晋尚书右仆射,羊任晋中护军。羊瑾之子羊玄之任晋尚书右仆射,玄之之女献容是晋惠帝皇后。羊的五世孙规之任南朝宋任城令,后来归降北魏,任雁门太守。规之有三子:羊祉任北魏梁州刺史。羊祉有十子:次子羊深任北魏中书令,羊深之子羊肃任北齐武德郡守,羊深的弟弟侃、默、忱、给、元等都南归梁朝,除了侃任梁都官尚书外,其他人均任刺史。他们的后代也有不少在朝为官者,直到隋朝。

高平郗氏

高平郗氏在两晋时期地位和影响力比较显著,到了南朝以后其地位逐渐衰落。西晋时,高平金乡人郗鉴因博览经籍,成为著名的儒士,西晋时任中书侍郎,东晋时先后担任过兖州刺史、安西将军、都督扬州江西将军、假节、尚书令、司空等职,其影响较大。他有两个儿子:郗情、郗昙。

郗曾任东晋徐兖二州刺史、假节,任刘宋镇军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郗有三子:超、融、冲。其中又以郗超最为有名,他曾任东晋中书侍郎、临海太守。郗昙任东晋北中郎将、领徐兖二州刺史、假节等职。郗昙之子恢任东晋尚书。

进入南朝以后,高平郗氏中的郗烨娶宋文帝之女寻阳公主为妻,并任宋太子舍人。郗烨之女郗徽任梁武帝萧衍早年之妻,被追封为德皇后,郗烨之子郗泛,曾任梁中军临川王记室参军。

平原华氏

平原华氏自华歆开始,成为显赫家族。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东汉时任县吏,后来考取孝廉。魏文帝时,官至司徒,明帝时任太尉。华歆有三子:长子华表,任晋太子少傅、太常;次子华博,任晋三县内史;少子华周,任晋黄门侍郎、常山太守。

华表长子华,任晋尚书令、太子少傅;华之弟华峤任晋秘书监、尚书;华峤之弟华淡任晋河南尹;华表的其他儿子名位不是很显要。华有三子:华混任晋侍中、尚书,华混之子华陶任巩县令;华之子华荟任晋河南尹;华之子华恒娶晋武帝之女荥阳长公主为妻,曾任东晋左光禄大夫。华恒之子华俊任尚书郎,俊之子仰之官至大长秋。

华峤有三子:颐、彻、畅。华颐任晋长乐内史;华畅有才思,中年遇害;彻生平不详。

华淡之子华轶,曾任晋江州刺史,后被东晋元帝所杀。

河东裴氏

发源地: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

魏晋著名人物:“中国地图学之父”裴秀、美男子“玉人”裴楷。

家风:由儒学世家转为玄学世家。

西晋时,河东裴氏与琅王氏并列为第一豪门,有“八裴比肩八王”之说: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衍,裴康比王绥,裴绰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比王戎,裴邈比王玄云。东晋以后,河东裴氏退出了一流豪门的行列。经过近300年的蛰伏后,河东裴氏在唐朝又焕发了第二春。有唐一代,河东裴氏共出了十七位宰相,而河东裴氏的发源地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也从此被人称为“宰相村”。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更是赞道:“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裴楷,字书则,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地图学家裴秀的族弟。他从小精读《老》、《庄》,二十岁便名扬海内,与竹林名士王戎齐名。裴楷身材伟岸,容貌秀丽,气宇轩昂,既有儒教君子的谆谆长者之风,又有疏狂名士的洒脱飘逸之气。

他的这种儒玄双修,兼而有之的风格最突出的便表现在吊唁阮府的故事里。那时,竹林名士阮籍的母亲病故,大诗人阮籍狂放不羁,蔑视礼法,在自己母亲的灵堂上,公然披头散发,赤裸身体,还不停地狂饮烈酒,并时而大哭,时而大笑,时而难过得口吐鲜血。要知道,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父母双亲的丧事可谓是子女们的头等大事,有着一整套的繁文缛节。身为社会名流的阮籍在灵堂上的率情任性,肆意妄为在当时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的人(如大臣何曾)就对阮籍的行为深恶痛绝,强烈进言执政者司马昭,要以“不孝”的罪名来惩处他。有的人(如嵇康)了解阮籍内心深深的痛苦,带着酒,挟着琴来探望,并用美酒和动听的琴声来送别他的母亲。而裴楷的做法则与前两类人颇为不同。他来到阮府,作揖,上香,磕头,按照一整套的传统规范来行礼,礼毕,便起身离开。出来后,别人问他:“阮籍如此不尊礼法,你为何还用礼法的规范来对待他?”裴楷的回答极为圆滑,他说:“阮籍是世外之人,可以不遵礼法。但我是世俗之辈,所以要遵从礼法。”裴楷的回答虽然不比嵇康那般对阮籍大张旗鼓的支持,但其实也是对他不羁行为的默认。这样的一种儒玄相通、互不违背的见解,对后世南朝那些既需要儒家的世袭观念来继承家族的政治经济利益,又需要玄学洒脱潇洒的风度来快乐享受人生的士族子弟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

裴楷以暧昧的态度对待玄儒的哲学观,两派学者都不得罪,在政治上,这个享有魏晋美男最高尊称――“玉人”的男人,同样非常暧昧,虽然他从未主动站队投靠哪个具体的政治集团,但是却用姻亲关系巧妙地多边下注,以图在暗流汹涌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子女们的婚姻最后却常常让他被迫卷入政治漩涡。

公元290年,弱智皇帝司马衷继位,从此拉开了宗室间大仇杀“八王之乱”和异族肆意蹂躏中原“五胡乱华”的序幕。这场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大戏,第一出,由杨骏主唱。弱智的晋惠帝继位后,国丈杨骏以太傅、大都督之名,总理朝政。但他志大才疏,不善经营,国事日益衰败。裴楷向来不满意杨骏的为人,也多少预见到了他的结局。所以在杨骏当朝时,裴楷就自荐当了太子少师,安心教书,不再插手朝廷是非。

果不出裴楷所料,杨骏执政才一年。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就发动政变,将杨骏一党数千人,尽数诛灭。可是,裴楷向来不满意杨骏为人,和杨骏也不属于一党,那么这场政变应该波及不到裴楷才对。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裴楷的儿子裴瓒偏偏是杨骏的女婿。要知道,凶残暴虐的贾后,对杨骏的政策是“夷三族”啊。显然,裴楷与杨骏的亲家关系,已经足够让他一大家子人进入贾后诛杀的“黑名单”了。

杨骏被杀不久,裴楷一家人也被铐上刑具,押往监狱,等候处决。望着两鬓苍白的母亲也被铐着重重的刑枷,看着只有七岁的女儿也被扣着沉沉的脚链,裴楷却依然从容镇静,不慌不忙。他向狱卒要来了纸笔,十分冷静,安详地写了数封情理兼备的书信向他在朝中的好友求援。

侍中傅祗、太保卫、汝南王司马亮,看到了好友裴楷从狱中送来的声情并茂的求援信后,均大受感动。第二天上朝时,都极力为裴楷辩护。而贾后刚刚完成政变,立足不稳,不能不对三位重臣的意见加以尊重,于是就顺水推舟,不但赦免了裴楷一家的罪名,还晋裴楷为临海侯。

当然,故事到这还没完。不久之后,楚王司马玮奉贾后密旨,带兵杀光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全家。十分不巧的是,裴楷与这两人又有姻亲关系,裴楷的长子是汝南王司马亮的女婿,裴楷的女儿是卫的媳妇。而已经杀红了眼的楚王司马玮,当然也要对司马亮、卫的亲家裴楷斩草除根。

只不过,这次裴楷更有先见之明,也更加从容镇静。他带着一家老小,上百口人,一夜转换了八个住处,终于成功地躲过了司马玮几路人马的追杀(当年阿拉法特躲避以色列特工“摩萨德”追杀,也只不过一夜转换三个地方而已)。当这个惊心动魄,宛如好莱坞电影般紧张刺激的夜晚过去不久,楚王司马玮就被贾后卸磨杀驴,身死族灭。而裴楷也由一名逃犯一跃成为中书令(副宰相),并与名臣张华、王戎共同负责朝廷的日常运作。

在之后的十年中,虽然贾后荒淫昏暴,但朝局大体安定,并有中兴气象。这显然与裴楷、张华、王戎等人勤恳的工作态度、卓越的政治能力是分不开的。裴楷,这个玉人也终于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得偿所愿,官居宰辅,并造出个暂时和平发展的局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